后工业化状态最基本的现象就是持续与重复,它给予社会极大的满足,但同时又淡化人的社会意义。所以,波普艺术既揭示了后工业化状态,又提出了现代化社会人的日常行为也在走向机械的状态。曾经有人问起安迪·沃霍(Andy Warhol),为什么他把汤灌头图像置于不断地重复之中,他说:“我喝汤二十年,吃同样的午餐,就是一次次地重复。”这种持续重复,恰恰正是后工业化社会最基本的生活现象。例如,明星广告的社会性泛滥、政治人物的社会性广告,不仅仅是西方社会的文化内容,也是西方社会重要的生活形态之一。所以,安迪·沃霍此后的“玛丽莲·梦露”肖像系列作品,其丝网印刷,不仅成了“持续性”概念的重要展示,也是社会“可复制,可流行,可持续”的一种文化展现。由于追求画布与印刷的手绘感,他又使传统的精细的印刷手段转变成“粗糙”的手制感觉,而这,同样是“复制”概念的体现。显然,以“印刷”来对应工业化社会的大生产、持续性,正是凸显了工业化社会这一最基本的文化形态。无疑,在寻找社会的文化形态上,波普艺术不仅是客观的,而且也是忠于社会事实的。 波普艺术的另一面就是文化的大众性。它反对细节性描写,反对形象的个性化,反对制作的工艺性。因为大众文化,就是流行、就是持续、就是不断地重复,一切在机械生产的状态下完成,也在消费的状态下得以完善。所以,波普艺术与连环画样式又有某种联系,但它注重的是连环画的形态,而不是连环画的本身,作品与作品之间,没有连环画那种紧密或统一的连环性,各个作品之间是完全独立的。 这一理念主要的代表是理希滕希特(Roy Lichtenstein),其作品十分注重卡通的形态,并以浓重的黑线勾画,此外,作品所有的图像,都以印刷的“网点”作为其基本的绘画语言,以揭示后工业化社会那种传播、流行、复制的媒体现象。理希滕希特与沃霍一样,不少作品直接来自连环画的翻版,但都是单个独立的作品。 而汤姆·威塞尔曼(Tom Wesselman)又善于对西方艳情文化的提示,所以,他的大多数作品,都在呈现西方社会那种普遍的对性文化、情色文化的视点,他描绘的女郎,常常出现眼睛、乳头,甚至阴毛部分,显然,这是对西方男性沙文主义文化的一种提示。 波普艺术不仅关注流行、重复,同时还关注对实物的直接挪用。这一领域的代表就是劳申伯·罗伯特(Rauschenberg Robert),他的艺术直接延续新达达主义,其艺术手段就是对日常用品的直接搬用,以化解艺术作品固有的长期的对技术的膜拜,并使艺术与日常生活更加的贴近。实际上,劳申伯是波普艺术的重要开启者,他为后来波普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 波普艺术的另一位重要代表就是英国艺术家查理·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他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在当时更符合波普艺术那种流行、随意、拼贴和实物的概念,并且充分体现了工业化社会的生活样式,他使日常的生活事物变成了有艺术品味的作品,并对后人影响很大。 波普艺术起始于英国,但在美国得到发展。波普艺术在美国一开始并没有得到艺术批评家的承认,相反,英国对其承认要比美国早得多。例如,1954年和1956年在伦敦当代艺术学院举办的“拼贴和实物/人类、机器和运动”的展览,汉密尔顿在白教堂艺术画廊举办的“这就是明天”画展,引起了广泛注意。 另外,对色情的迷恋,是英国波普艺术的特征之一,这方面要远远超过美国。英国艺术家一般很少避开这一点,英国艺术有一种公开袒露和自我表现的情感,其代表人物如汉密尔顿、安莎尼·格林(Anthony Green)等。而美国艺术家,要么用招贴的形式去表现,要么隐蔽地表现美国的暴力,也就是说,对色情的表现,往往处于次要的地位。 此外,英国的波普艺术含有政治成份,汉密尔顿就是代表,如他的枪杀场景,带有鲜明的政治态度。另一位是乔·荻尔逊(Joe Tilson),他的《这是切·格瓦拉吗?》在当时是最激进的肖像作品,他对精神世界感兴趣,并对了解人的内在思想活动感兴趣。他认为通过对某个事件的关注,就会改变人们对它的态度,其政治观点:“使人感知瞬间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荻尔逊的这种艺术观点,无疑使人感到,视点可以是“局外之人”,人们可以只关注事件的形态,而不必关注事件本身的由来与结果。显然,这一叙述,是一种典型的西方政治表述,它与西方的政治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与此同时,对波普艺术的追随还有法国艺术家马歇尔·雷赛(Martial Raysse)、阿兰·杰奎特(Alain Jacquet)、意大利艺术家米摩·罗台拉(Mimmo Rotella)、瓦里若·阿达米(Vzlerio Adami)等。 波普艺术在西方几乎影响了一代人,在二战后兴起的所有艺术风格中,波普艺术,尤其美国的波普艺术,与它产生的社会形态最为一致,并且深刻地反映了美国社会种种的文化现象,它与后工业社会那种制造、流通、消费形成了非常一致的文化对应。 波普艺术在美国得到了出版商、收藏家的喜爱与追随,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实际上要远远大于艺术批评家,所以,波普艺术作品在画廊展出时,常常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因此批评家不得不重视。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批评界最终接受了这样的艺术形式,并最终与艺术家站在了同一个台面上。但是,波普艺术呈现的那种制造、流通、消费的特色,也常常被认为是“对商业艺术形象的剽窃和全面地接受”,并被戏称为“新的美国幻想家”。 无疑,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工业化与英国的工业化在文化形态上没有根本性的区别,两国文化具有共同的特征,同是两个英语国家,同是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但是美国文化毕竟具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更加的现代化,更加的规模化,更具有世界性的意义,所以美国的波普艺术在美国文化下迅速走向世界,并成为20世纪60年代最重要的国际现代艺术,它对世界的影响很大。 “85”时期中国现代艺术正是感受到了波普艺术的文化魅力,其波普精神与社会紧密相连,并且凸显了艺术家个人的社会感受,而这一点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起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是这个原因,波普为中国现代艺术采纳,并转换成具有中国意义的波普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