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佐:保罗·克利(Paul Klee)写到“绘画不应该描绘看得到的东西,而是描绘看不到的东西”,他还写到绘画可以描绘出那些不存在的力量。你对此如何评价? 浦捷:瑞士艺术家保罗·克利(Paul Klee,1879—1940)是现代西方艺术史上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是关于艺术的精神自由、艺术家的遐思、自然与人的梦幻,而他的色彩又往往表现了梦中的神秘幻境,所以克利的艺术也被称为视觉的诗,梦的世界。 克里出生于瑞士,1898年在慕尼黑学习美术,1911年与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康定斯基认识并加入了青骑士社团,之后他认识了毕加索、布拉克,并受他们的立体派艺术影响很深。 《一分钟一百年》视频装置,1,656x1,400cm,2010年,胡介鸣 值得注意的是1914年克利到突尼斯、北非各地旅行,这个旅行为他以后的艺术发展、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非的自然风景,金色耀眼的阳光,以及阿拉伯民族的建筑风格和那些装饰性的图案,深深地激发了克利对视觉艺术的幻想,唤醒了他对色彩的丰富想象,从此克利的艺术常常具有梦一样的幻境,引人出神的色彩,并带有明显的阿拉伯图案的风格。 克利一生作品的数量非常巨大,就拿1939年来说,在他的作品目录中就有 1 254幅,而1940年在他去世的前4个月,就画了366幅作品。可见,克利直到去世前仍然创造了数量惊人的作品,其艺术才华可想而知。在克利的所有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尺寸非常的小,有的仅仅是三十公分、二十公分,甚至十几公分。但这些被称为“迷你型”的微小尺寸作品实际上更能体现克利的艺术思想,因为大多数他的作品是瞬间灵感的表现,有的竟是一闪而过的念头。所以这些微小的作品,恰恰真实地反映了克利的艺术理念,凸显了他始终如一的梦幻世界,尤其是克利一再强调的艺术本原、艺术家内心世界的真实性,在这些小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克利不仅是一位勤奋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视觉艺术理论家,生前他写有不少关于视觉艺术的理论,其中有些理论对20世纪初正在欧洲形成的现代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克利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方传统的学院派艺术面临枯竭的时代,新的艺术观念随着印象派艺术的到来也在冉冉升起,像法国的印象派艺术尽管具有了一定的艺术样式,但在总体上现代艺术与传统学院派艺术仍然处于纠缠之中,现代艺术总体上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现代艺术仍然缺乏广泛的社会性理解。正是这些原因,被称为现代艺术传奇人物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成了那个时代真正的悲剧人物:艺术成就巨大,但生活极其贫困潦倒。也正由此,现代艺术迫切需要某种理论来阐释现代艺术的观念,并且证明现代艺术不仅在时间上是必要的,而且证明现代艺术是以追寻艺术本原为目标,它既符合时代的要求,又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 与克利同时代的艺术家像马蒂斯(Henry Matisse,1869—1954)、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康定斯基(Vassily Kandinsky,1866—1944),已经具有了不少现代性艺术理论,尤其是康定斯基,他既是艺术家又是理论家。也就是说,在西方现代艺术崛起之时,不少艺术家同时也投身到现代艺术理论研究中,并成为那个时期西方艺术一种特有的现象。回头来看,20世纪初期,一方面西方学院派艺术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学术上的枯竭,而另一方面现代艺术的崛起又缺乏明确的现代艺术理论来印证现代艺术新的文化理念。现代艺术到底如何?现代艺术的心理现象又是如何?现代艺术创作是一种怎样的思想过程?艺术的本原究竟是什么?这在20世纪初期是一个急需问答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实际上正是日后西方现代艺术所要追寻的精神理念,同时也可了结传统学院派艺术的心理纠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