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佐:那么你的艺术又是哪一种视觉思考? 浦捷:对于视觉艺术家来说,视觉思考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视觉思考是艺术家区别于他人最突出的一面,视觉思考左右着艺术家的工作方式。视觉思考决定着艺术作品的可能性、存在性,视觉思考是整个艺术创作中重要的过程。 我认为,视觉思考主要有三个方面:现实事物、视觉整理、作品形态。这也是所有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最基本的过程。现实事物,为艺术家获取知识、信息、灵感的第一要素。视觉整理,为艺术家进行视觉感知、形象思维、视觉安排、视觉判断、视觉表现的过程。作品形态,为艺术家创作的物质形态。因此,整个艺术活动过程,视觉思考决定着艺术家的生存方式和艺术作品的形态。 对我来说,视觉思考的现实事物就是我的实际生活,它包括历史的、现实的、知识的、经验的,并含有个人价值观念的判断,这是我主要的艺术来源。通常,这也是所有艺术家的艺术来源。不同的是,每个艺术家价值观念不同,判断不同,他们都会按自身的需要做出视觉判断,以符合自身的视觉要求,这其中还有自我的艺术观念问题,因此其结果相差甚远。对我来说,“不开放”与“开放”,无疑是我的知识和灵感的来源,我常常把它比喻成自己的左右手,因为它是我重要的生活现实,也是我面对的文化内容。当然,这些内容作为知识,艺术家与非艺术家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知识,对任何人来说也是无法想象的。 这些知识要作为艺术的内容,就必须进行视觉思考。唯此,才能进入视觉整理,才能使通常的知识转换成视觉形象,使之成为必要的视觉形象状态。例如:20世纪70年代与“开放”作为现实事物,我认为它是一种二元的状态,或者称为两个一元的状态。按禅宗对门法来看,“不开放”与“开放”,就是“趋向”的对应,它们各居一处,或东、或西,形态含义不同,形象趋向也不同。在哲学的词汇上,如果没有“开放”,就无所谓“不开放”;如果没有“不开放”,就不是今天的“开放”。这种两极的趋向在文化上就是一种“对法”;在空间上就是或左,或右;在时间上就是“二个一度”。这其中视觉语言转换是关键的部分,也就是说,任何有意义的现实事物都要进入形象思维,艺术家对其作出有观念的视觉判断,这样作品才成为可能。这个过程,基本是视觉整理的过程,也是视觉反应的过程。 作品形态,基本体现了视觉整理后的状态,但它应该满足形象思维、视觉安排、视觉判断、视觉表现的要求,这其中不仅仅包括视觉的可接受性,同时也应该含有观念的展示。当然,绘画还有那些必要的视觉元素,如视觉的形象,色彩等。 在谈到视觉思考时,视觉艺术肯定要与色彩发生关系。总的来说,色彩是艺术家性格、社会环境、文化因素诸方面的结合体。某些艺术作品倾向鲜艳的色彩,或者相反,或者别的什么,但共同的一点,艺术家选择色彩肯定要与某种判断发生必然的联系。此外,对色彩的选择,也是艺术家某种潜意识的结果。但是,色彩同样是艺术家体现观念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是艺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织元素。而在观念化的作品中,色彩往往随着观念而发挥着作用。所以,以黄色调为主的“双重视觉”也是视觉观念的一种选择。 《8848-1.86(9)》摄影,89x63cm,2005年,徐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