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答劳伦佐·萨斯尔·德·佩克的提问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07 16:26:19 |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伦佐·萨斯尔·德·佩克(Lorenzo Sassoli de Bianchi)是意大利波伦亚现代美术馆MAMbo馆长、批评家、当代艺术策展人,主要从事绘画研究。

劳伦佐始终关注着国际当代艺术状况,他对绘画艺术总有一种犀利的目光,并往往一言击中要害。2006年,劳伦佐和他的夫人第一次来到我工作室,当时我不是很了解他,但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气质过人,言谈极有修养;他的夫人又是一位十分谦和的人,待人十分的真诚。记得那次他们在我工作室认认真真地看了我的画,顺便问了我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其中给我印象较深的问题是:你的这种艺术风格是从哪里来的灵感?二层画面的重合在空间时间上是一种什么观念?黄色调画面在中国有哪些特殊的意义?当时我惊诧他能立马抓住作品的要害,而这几个问题实际上是我一直在思考并在作品中努力去体现的部分,尤其他问起关于二层画面重合的空间时间问题,他是唯一一个看到我作品最特殊部分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在我二层画面的重合中看到空间时间观念的人。很难计数到底有多少人来过我工作室,所以他的这些提问使我顿感他对视觉艺术的研究十分深刻,并且有着过人的见识。劳伦佐不是那种滔滔不绝谈话的人,而是言语恰当,并在关键的地方与你交谈。他说“你的作品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很特别,也是唯一的。”当时我只认为这是他出于礼节对我作品的评价。后来他的夫人告诉我,这是他看了很多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之后对我得出的真实结论,而不是出于礼节上的话。那次他们来中国,其实是筹备一劳个20年中国当代艺术在意大利波伦亚现代美术馆的展览,这个展览的主题就是“20年中国当代艺术/地下到地上”。

 
浦捷与劳伦佐
 

劳伦佐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型西方学者,他有极深的艺术史功底,并且十分关注当代国际艺术状况。他告诉我自己主要研究绘画,但我发现他不仅对西方当代艺术很熟悉,而且对中国当代艺术也很了解。他有着极好的艺术修养与理论研究能力,并且十分关注艺术与时代、与社会、与文化的相互联系。正是这些原因,每次我们的交谈总能找到关键性的话题,彼此能够深谈。此外,他给予我较深的印象还有,在他的艺术评论中流露出很多德国古典哲学的意味,尤其对康德哲学他具有特殊的偏爱,所以他的艺术批评常常带有浓厚的康德哲学思想,这不得不说与他谈艺术不是仅仅局限在艺术领域,还要有社会学、文化学当然还有哲学的内容。3月27日当我拿到这个采访的题目,一读,顿感这是一组跨越很多领域的提问,每一个提问实际上都包括艺术学、社会学,还有德国古典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含义,最主要的是,这些提问涉及当代艺术的核心部分。在我看来,每一个提问实际上可以扩展成单独的学术论文;有些提问尽管文字不多,但包含了很多文化学与哲学的意味,当然这些提问的中心就是当代艺术。学术领域,提问本身就反映了学术的见识力,什么样的提问就是什么样的思辨。在众多的艺术批评与艺术研究中真正涉及艺术学、艺术作品研究的实际上并不是很多,大多数艺术作品研究和艺术批评要么表面化,要么是艺术政治化的探讨,这是当下艺术理论研究一种普遍的态势,这不得不说在今天的艺术研究中我们还需要另一种思辨。今天在相对开放时期,艺术学研究决定艺术能否真正地独立,能否真正地不受政治的干扰、经济的干扰成为一种自在自为的艺术文化。

当然,提出这些问题并不是由于我与他有了这个谈话,说实话,他的某些提问尽管完全是从西方的角度在看问题,但其本质,与中国古典美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当然他是一位意大利人,其思维方式与中国人毕竟不同。但令我高兴的是,这些提问使我感受到,尽管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差距甚远,但在核心思想、观念判断上东西方文化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例如,现代艺术家克里提出“绘画应该表现那些看不到的力量”,这与中国古典绘画提出的“心师造化”具有惊人的一致性,不同的只是两者的表述相距很大。这不得不说整个人类的艺术就是人的艺术,本质上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当然观念判断的一致性并不等于思维的一致性,但其目标都在为人的思想服务,它就像一枚橄榄:两点是一致的,中间鼓起很大。这就是为什么东西方互为好奇,并可以交流的重要原因。也许是这个道理,劳伦佐的这些提问既包括了西方的思想,又包括了中国的文化,也许这也是他与我共有的心愿而传出的相互“问候”,正是这个原因在回答他的提问中我尽量使我的观点具有“史”的背景,并且尽可能地找到某些中国传统文化以证明这枚橄榄在我们之间的存在。

劳伦佐的艺术认知显然与他出生于意大利有关。这个“文艺复兴”的摇篮,对整个意大利乃至欧洲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其“人文主义”思想,以世俗的科学精神与中世纪的基督教禁欲主义神学的世界观相对立,它颂扬自然美和人的力量,崇拜科学,把人的作用放到了首位。15世纪末到16世纪“文艺复兴”进入了最盛阶段,在艺术领域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家,例如,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达芬奇等。而这些伟大的艺术家又与当时意大利最高权力者美狄奇家族有着密切关系。今天美国华盛顿国家画廊收藏的《朱里亚诺·美狄奇胸像》就是表现这个家族的一件作品。而油画《博士来拜》,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艺术家郭佐利(1420—1498)描绘美狄奇家族的作品,这幅作品把美狄奇扮作一位乘马来拜的东方博士画在作品上,显示了艺术家怎样把基督教题材与世俗的精神文化结合起来。还有“文艺复兴”时期享有盛名的艺术家波提切利于1474年开始进入美狄奇宫廷,为其家族制作作品,这个时期也是波提切利艺术成就最高时期。最负盛名的是米开朗基罗为美狄奇家庙制作了两组雕塑:《行动》,及其下面的“昼”与“夜”;《思想者》,及其下面“晨”与“昏”,以及两组之间的《护婴圣母》雕像。

显然,劳伦佐的艺术见识与意大利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丰富的现代艺术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背境使他在艺术认知方面总是具有独特的见识,使他对当代艺术始终具有更多的情结,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国的当代艺术。

除了艺术之外,他对中国古代哲学同样具有很深的研究,他偏爱道家文化,并对禅宗有着深深的情怀,所以他的艺术批评常带有中国古代哲学的意味,这不得不说他的学术态度是开放的,因此,这个采访是纯粹的学说交流,我也乐意用心。好在这个采访是用网络的渠道,我有必要的斟酌时间以修正我的某些认识,实际上这些提问在口语里根本不可能回答,也不会有深度,只有借助“传统的电脑”,才能有所放肆,才能使思想走进深度,就这个意义来说“写”不仅是方法,而且也是思维必要的展开方式。

劳伦佐又是一位很绅士的人,与他的相处总使我感到十分的愉快,2009年他作为我《向前看·向后看》北京今日美术馆个人展览的策展人,专程从意大利来到北京,这足以说明他是一位专业的艺术策展人和批评家。在我众多的欧美朋友中,他不仅是一位真正的学者,而且是一位真正的绅士,其言谈和为人称得上是真诚不二,在学术面前他的态度一向认真而严肃,并且十分尊重他人的意见,他是一位智者,与他真的可以谈艺术、谈文化。

时间:2011年3月27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上一页答劳伦佐·萨斯尔·德·佩克的提问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答 劳伦佐·萨斯尔·德·佩克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