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答劳伦佐·萨斯尔·德·佩克的提问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07 16:26:19 |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双重视觉”或称为“四维二度”:二个一元论,二个一度的时间,在观念上突出空间、时间的意义。就空间来说,它是二个一元论的再现,二层画面的视觉显现,使之具有视觉上的深度思考。就时间来说,它是对过去的再现,因为这是一切经验最基本的出发点。艺术作品同样如此。

“双重视觉”的时间观念是,任何艺术都是对过去的思考,都是对知识的回忆。就这个意义来说,艺术作品应该没有新的概念,世界上也没有新的艺术。因为所有的艺术,都是对知识的回忆,都是对过去的思考,都是对“已经过去”的事物进行整理和发现。所有的艺术内容,都不是艺术家凭空想象的,对“未发生的事”进行表现的。就是科学幻想,同样依据已有的经验作出认识上的想象,所以艺术作品在时间的概念上不存在未来。黑格尔认为艺术在于“唤醒各种本来睡着的情绪、愿望和情欲,使它们再活跃起来”(参见黑格尔,《美学》)。因此,就这个意义来说,任何艺术都是对“旧”文化的显现,任何艺术都不是创造,任何艺术都不是创新。艺术家所做的事,只是把所见所想的事物提升到一个新的情景,使作品拥有感人的状态,所以,任何艺术都是对已有知识的再发现。艺术家从那些经历过的事物中找到了新的存在方式,而这个方式可以满足艺术家的认识和判断,就这个意义来说,艺术的创新才具有了意义,但更正确地说,是艺术家获得了一种发现。

对过去的事物进行认识,然后有了发现。我认为大多数人会轻视时间的意义,或基本的时间概念,即过去的一直向后,现在的也在向后。而艺术上的表现,就是把“向后”着的时间拉回到现在,甚至当下。就这个意义来说,所有的艺术,都是时间上的“剪、刀、叉”,都是反时间概念的,都是对时间的不真实。因此,“双重视觉”强调“时间的双重对流”是艺术永恒的真理,这也是一切艺术作品甚至大多数文化最普遍的事实。也就是说,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旧的再现,都是对认识的回忆,都是对经验的再认识。

如果时间可以切割,在过去与未来这条线上,人们永远不可能走进未来,谁都不知道,未来的一秒将会发生什么事?人类不可能对未发生的事作出肯定的回答,只有发生了的事,人才可以感知。

显然,“双重视觉”提示的是时间的不可逆转性,但同时在视觉意义上,显示时间的可逆转性。它的“剪、刀、叉”事实,对时间的切割,对时间的重现,对时间的逆向流动形态,这是设置二个画面、二个一元论、二个空间时间最主要的视觉思考。

可见,艺术为时间上的逆向反应,呈现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是所有艺术最普遍的规律。换言之,在所有的艺术中,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件艺术作品不包括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也就说,所有的艺术作品背后,几乎都有某种经历,甚至故事,这是所有艺术作品最基本的事实。例如:拉菲尔的“圣母子与圣约翰”,叙述的是古老的“圣经”;戈雅的“着衣的马哈”,记忆着当初的往事;马奈的“枪毙马克西米连皇帝”,更是法国革命的纪录;印象派艺术同样是对自然体察后的再现;而培根的作品更是对受刑、死亡的探讨;波伊斯的作品是自我经历的哲学性回忆;就是抽象艺术,同样是对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重述。可见,所有的艺术作品,其共同点,都是对过去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再发现。由于人们早已熟悉艺术作品是对现实事物的重现,并习惯于艺术作品以这样的方式存在,从而对艺术作品的过去时态,根本上给予忽视。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时间上的“剪、刀、叉”,都是将过去的时间拉回到现在。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与其说“双重视觉”呈现的是“不开放”与“开放”这种过去与现在的文化对流,倒不如说,它呈现的是时间的“逆向现象”,“剪、刀、叉”的双向流动概念。

时间的双向流动性无疑给人视觉上的深度。18世纪德国批评家莱辛(Lessing1729—1781),把绘画视为空间,把诗歌视为流动的时间。但有意义的作品,拥有空间时间的双向含义,这是视觉现象的另一种方法论。

对空间时间有明确概念的首先是意大利未来主义艺术,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宣言”赞扬的是时间之美,“宣称世界的光彩已因一种新的美感形式,即速度之美,而更趋精彩。一辆冲过爆炸的赛车比《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还要美”(参见周宏智,《西方现代艺术史》)。艺术家博乔尼(Umberto Boccioni)的“城市的兴起”作品,其笔触的流动性,正体现了未来主义的时间概念。而当代艺术家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作品,追求视觉的模糊性以及色彩的流动感,同样是对空间时间概念的另一种呈现。显然,哪一种视觉思考,就会决定哪一种视觉样式。

 
《清洗·局部4-8》摄影,144x184cm,2007年,王友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上一页答劳伦佐·萨斯尔·德·佩克的提问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答 劳伦佐·萨斯尔·德·佩克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