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由于艺术的商业影响力很大,尤其艺术品拍卖价格的屡屡攀升,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人们开始更多地谈论艺术,谈论艺术品的价格,不少人开始涉足艺术市场,以占有这个市场的份额。这种市场的刺激性,正在悄然改变中国社会对艺术的看法,认为艺术市场是一个有益的市场。例如,近几年总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中学毕业生报考艺术类专业,中国的艺术人源始终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其背后充满着庞大的社会对艺术的期盼。这不得不说,今天中国社会,人们对艺术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无论这个改变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和心理,艺术,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已经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它与人的社会期盼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这几年中国的艺术教育始终是一个重头戏,各地区各大专院校都在积极地开办艺术教育项目,它首先为教育本身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就这个事实来说,中国的艺术事业是真正的后继有人,队伍十分的庞大。中国有多少艺术家?有多少人从事艺术以及与艺术有关的工作?这是一个很难计算的数字,但这个数字肯定是惊人的,其背后蕴含着无限的社会艺术潜力,毫无疑问,艺术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事物。正是这个原因,在今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竟提出:“卡通画是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产业之一,而中国则当代艺术”。不管这个提法是否正确,它至少说明,艺术在中国已经是一个庞大的事业,而其背后又有着千万计的家庭关注,这不得不说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十分的重要。 从历史来看,中国社会革命从来没有以艺术为出发点,中国历史文化从来没有以艺术命名的文化运动,它要么是政治运动(焚书坑儒),要么是政商运动(洋务运动),要么是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当代艺术作为文化上的革命在中国还是第一次。但这一次,前期是纯粹的艺术革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本质上为艺术商业现象,这一现象实际上源于中国社会一贯的重商理念。 历代中国社会总把艺术品收藏看作财富的象征,这从唐宋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可见,他们往往把艺术品收藏纳入资产的一个部分,甚至作为家族的财富,留给子孙后代。艺术品收藏的目的主要是财富的保值,是一种资本化的意义,所以很多尊贵的艺术作品始终是个人的财富,艺术品与社会基本是隔阂的,它没有发挥应有的社会传播作用。就这个意义来说,艺术品既是财富,又是地位的象征,它与社会没有必要的联系。 开放后的中国社会对艺术的了解要远远大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推动,艺术正在被更多的人接受。但这个现象,就整个中国社会来说,商业的意义要远远大于艺术本身的意义,现在更多的人知道谁的作品在中国最贵,并认为谁的作品最贵就是最好的艺术家。他们获取的艺术信息主要来自报纸、电视以及那些商业性杂志,但这些媒体首先是一种商业行为。在中国,艺术品收藏与艺术家之间几乎是孤立的,甚至艺术品价格与艺术价值也是孤立的。就这个意义来说,他们与艺术没有根本性的联系。 在中国,大多数人认为艺术应该是歌颂,应该是赞美,应该表现社会正面,而这个认识正是20世纪70年代所谓的正面艺术:“红光亮”艺术观念。相反,表现社会的反面、心理扭曲、个人对社会的悲伤,或者某种文化态度,往往难以被认可,甚至会被厌恶。就这个意义来说,中国社会对艺术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时期,整体上没有根本的改变,它与艺术的发展没有密切的两系。 浦捷与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