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艺贵自然(1)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0-16 13:36:50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上面讲的一番道理,照直说来就是主张艺术创作贵在自然展露。这就必须承认天才是自发的、自然的。歌德说,“不是我作诗,是诗作我。”杨万里说,“不是老夫寻诗句——诗句自来寻老夫。”雪莱有言:“诗是被那最高的机能创造出来的,这机能的御座,是在人之不可窥见的天性以内蒙蔽着。”转引自《诗学原理》第52页。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每一个有才能的人假使能够不受外来不相干的想象所拘束,而完全沉浸在天性里,他就会挣得许多东西。”他指出:“任何一种矫揉造作只会造成冷漠和甜腻,最好的蜜是从蜂巢中自动流出来的,挤压只对榨油坊才有好处;这不但是诗歌活动,同时也是一般生活的规则:每个人都应当按照他的本性以及他所创造的对象底实质而行动。”《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卷第231—232页。他们所说的天性和本性就是自然的、自发的、无意识的。

 

  中国古代文论、书画论也非常推崇艺术创作的自然美。

 

  这种观点早在《庄子》中就已明确提出,如:

 

  夫真者,不假于物而自然也。《大宗师》。

 

  演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京师,其党人毁而死者半。《外物》。(演门有个死了双亲的人,由于他伤心过度毁了容颜而被封为官师,——这是为表彰他的孝心——他乡里人于是也效法他以致哀毁而死的过半。)

 

  孝心出于自然,为了做官而有意装出孝心则是虚伪,毫不足取,这是庄子所反对的。《天运》篇说: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补不足以为辩。(白鹤不必天天洗才白,乌鸦不必天天染才黑,黑白的本质不值得辩论。)

 

  《骈拇》篇更集中地阐发了人的行为要合于自然的思想,有一个很巧妙的比喻足能表明全篇主旨:“凫颈虽短,续之则忧;鹤颈虽长,断之则悲。性长非所断,性短则所续,无所去忧也(没有什么可忧虑的)。”此所谓“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如果硬要人为地予以加工改造,使短者加长,长者去短,那就违反了自然,既“忧”且“悲”了。

 

  《庄子》讲的是哲理,同样也是美学思想和艺术创作规律。

 

  蔡宽夫说:“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然,世乃有日锻月炼之说,此所以用功者虽多,而名家者,终少也。”《蔡宽夫诗话》转引自《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第45页。胡应麟对汉代古诗推崇备至,就是因为古诗质朴自然,不假雕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代乐府更是如此。请看胡应麟的评语:

 

  “汉乐府歌谣,采摭闾阎,非由润色,然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汉人诗质中有文,文中有质,浑然天成,绝无痕迹,所以冠绝古今。”“古诗短体如十九首,长篇如孔雀东南飞,皆不假雕琢,工极天然,百代而下,当无继者。”“而枚张诸子,以无意发之,故能诣绝穷微,掩映千古。”“汉乐府杂诗……大率里巷风谣,如上古击壤,南山,矢口成言,绝无文饰,故浑朴真至,独擅古今。”

 

  谈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民歌时说:

 

  此歌成于信口,咸谓不知宿根,不知此歌之妙,正在不能文者,以无意发之,所以浑朴莽苍,暗合前古,推之两汉乐府歌谣,采自闾巷,大率皆然,使当时文士为之,便欲雕缋满眼,况后世操觚者(操觚者即执笔为文)。以上引文均见《诗薮》。

下一页艺贵自然(2)上一页“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6)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与癫狂》下
·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1)
·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2)
·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3)
·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4)
·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5)
·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6)
· 艺贵自然(1)
· 艺贵自然(2)
· 艺贵自然(3)
· 艺贵自然(4)
· 自然与自由
· 自由与目的(1)
· 自由与目的(2)
· 鲁迅论创作目的(1)
· 鲁迅论创作目的(2)
· 鲁迅论创作目的(3)
· 鲁迅论创作目的(4)
· 鲁迅论创作目的(5)
· 鲁迅论创作目的(6)
· 非理性是更高的理性
· 疯人有理性吗?(1)
· 疯人有理性吗?(2)
· 本能和自然中的理性(1)
· 本能和自然中的理性(2)
· 情中之理(1)
· 情中之理(2)
· 情中之理(3)
· 情中之理(4)
· “无私心即是当理”
· 仁与智
· “创作总根于爱”(1)
· “创作总根于爱”(2)
· 人类行为的根源是情
· 理不是先导而是事后的反省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无意到有意,从有意到无意
· 人的心理生活是多种水平、多层次的统一过程
· 意识与潜意识的界线是模糊的
· “心灵之运行,非直线而为圆形”(1)
· “心灵之运行,非直线而为圆形”(2)
· 有我在而无我执
· 余论(1)
· 余论(2)
· 余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