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情中之理(1)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0-16 13:21:40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情就是理写到这里,我们特别要谈谈感情的理性问题。感情活动是潜意识的。这,我们已谈了很多,这里不再重复。现在要说的是,依我们的观点,在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在艺术领域,情与理根本上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率性而行,理在其中,率性便是尽情,可以说有情即有理,合情即合理;无情即无理,逆情必背理。人们常说十年###是情感迷狂与理性冲突的时代,好像人们一时都丧失了理性,但仔细想来,是人们首先丧失了人情、人性,才丧失了理性的,没有人的感情,六亲不认,哪里会有什么理,所以没有理性正是没有人情的结果及其表现。情的基础是欲,欲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偏重物质的、生理的是欲;偏重精神的、心理的是情。情欲是不能分也不可分的。人不但有物质的、生理的需求,还有精神的、心理的需求。我们所说情中之理,乃是生理—心理之理。包括伦理之理,不是物理之理和逻辑之理。如上所述,抒发情感便是一种心理的甚至是生理的需求。而抒情只能是也必然是随心所欲的,一意孤行的,一厢情愿的,就像阿Q“要如何便如何”,“要怎样便怎样”那样。就是说,他只知从主观愿望出发而不考虑实际的、客观的可能。费尔巴哈说人的心情“并不懂得自己以外的任何规律,就像俗话所说的,狗急跳墙”。“心情除了心情之必要——渴望——以外并不知道什么别的必然性;心情厌恶自然之必然性,厌恶理性之必然性。”《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第181页。罗素有言:“情感的联结很少能够和外界的秩序相符合,它使我们用自身状态作镜子去看宇宙,忽而光明,忽而黑暗,全视反映的状态如何而定。”《哲学大纲》正中书局1948年版第238—239页。这正是一种生理—心理的需要,是符合规律的现象,为了这种需要,它不顾一切,不顾利害,不顾后果。这叫“情真之极,转而成痴,痴则非以理解矣。”刘永济《词论》。痴情最是看得不透,此所以为痴,在高兴至极会哭,悲痛至极会笑,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人在极度思念、沉迷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入非非的时候,也会说出一些违反事理的“痴语”。痴语是很能表现人物强烈的感情和意绪的。李白诗:“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是他在山东送友人回长安的诗句,反映了他被谗离开长安后,对长安未能忘怀的强烈感情。从生活真实来说,有如痴人说梦,心怎能被狂风吹挂在树上呢?还有“南风吹我心,飞堕酒楼前”。这是李白思念他远在东鲁的女儿的诗句,同样是荒诞的痴语。但它又多么真实地道出了诗人恨不能一下子就回到东鲁家中的急不可待的愿望啊!再看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遣兴》:

 

  昨夜松间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更是痴态可掬了。有一首藏族情歌:

 

  我日夜的相思,

 

  你是否在梦中看到?

 

  托流水捎去的话,

 

  背水时,你可用瓢舀到?

 

  人在梦中怎能看到对方的相思,清清的流水又怎能捎去心里的话,而心思又岂是可以用瓢舀得起来的?只因其相思之深才有这种痴语。它深挚、专注,所以说是痴,是因为它与附着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从常理看来是荒唐、荒诞的。如辛词中的愁:“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愁是春带来的,春既归去,为何不将愁带走?其实人们的愁,春怎能带走?傅庚生先生说:“痴者,思虑发于无端也,情深则往往因无端之事,作有关之想也。”他还举了不少例证来说明。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与癫狂》下
·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1)
·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2)
·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3)
·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4)
·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5)
·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6)
· 艺贵自然(1)
· 艺贵自然(2)
· 艺贵自然(3)
· 艺贵自然(4)
· 自然与自由
· 自由与目的(1)
· 自由与目的(2)
· 鲁迅论创作目的(1)
· 鲁迅论创作目的(2)
· 鲁迅论创作目的(3)
· 鲁迅论创作目的(4)
· 鲁迅论创作目的(5)
· 鲁迅论创作目的(6)
· 非理性是更高的理性
· 疯人有理性吗?(1)
· 疯人有理性吗?(2)
· 本能和自然中的理性(1)
· 本能和自然中的理性(2)
· 情中之理(1)
· 情中之理(2)
· 情中之理(3)
· 情中之理(4)
· “无私心即是当理”
· 仁与智
· “创作总根于爱”(1)
· “创作总根于爱”(2)
· 人类行为的根源是情
· 理不是先导而是事后的反省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无意到有意,从有意到无意
· 人的心理生活是多种水平、多层次的统一过程
· 意识与潜意识的界线是模糊的
· “心灵之运行,非直线而为圆形”(1)
· “心灵之运行,非直线而为圆形”(2)
· 有我在而无我执
· 余论(1)
· 余论(2)
· 余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