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1)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0-21 09:34:50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前面已讲过一些这种浑然与万物同体或泛神爱的境界是不自知或不自觉的,浑然即非自觉的、物我两忘状态。“初无舍己为人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其爱人爱物是性之所至,自然而然,不得不然,并非有意为之。一旦意识到自己在爱,爱就消失了。古希腊有句名言:“真正行善者并不自知其为善。”惟其不自知才是真正的善。卢梭说:“顺乎自己的天性行事算不了美德。为天生所驱而给自己以做好事的乐趣,也算不了美德。”他还表示,“一件事只要是带强制性的,它尽管符合我的愿望,但也足以使我的愿望消失。使之转化为厌恶之情……别人要求我做的好事,我只觉其苦;别人没有要求我做的好事,我就会主动去做。我所乐于做的是纯粹没有功利动机的好事。”《漫步遐想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75—176页。我国古人也说:“孝父母非存心要做一孝子。存心要孝,转非纯孝。”(吕坤语)朱光潜说,感情“意识到自己活动时,移情作用就不能发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我们可能深深地热爱一个同我们经常生活在一起的人,但是,在任何不幸使我们看到我们的全部眷恋深情之前,我们不会感觉到这种爱。一个人可能活了一辈子也不知道他是多么热爱自己的祖国,如果某种机遇(譬如说长期离开祖国)没有向他显示这种挚爱的全部力量的话。”转引自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第24页。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人的爱应该达到这样的高度:“一个人在考虑他应当如何处世为人之前,他的良心就已经使他的行为正确而又高尚了。”《关于人的思考》第83—84页。相反,“一个没有真正善良和人情味的人,他总是在衡量他所处的情况,总在考虑,为了不使别人对他有所非议,他应该怎样行动才对,根据情况的需要,他也会施舍一份善心。”同②第91—92页。良知是不自觉的、是情不自禁的道德情感,因而是真正的爱;而“施舍善心”则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有心为善即有恶因,无心作恶犹有善意。

 

  这一点,别林斯基也曾讲过:“如果有一个人,不是为了个人打算或夸耀,而是为了想行善,收养一个可怜的孤儿,他对待孤儿像对待自己底儿子一样,但同时,却让对方感觉到,他是他底恩人,在他身上花过钱,诸如此类……”《别林斯基选集》第二卷时代出版社1953年版第451页。别林斯基认为这种做法是违反人的天性的,所以,这不是真实的感情。他还举友情为例,指出友情是一种“不自主的感情,因为它是自由的;它被心灵而不是被理智和意志所支配。……朋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们总是偶然和无意地成为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把联结他们在一起的共感形诸语言,不老在嘴上喋喋不休,不以友谊为名要求对方做事,而是尽可能地互为对方效劳”。“主要的是,他们底关系中不应该有强制的、威逼的、激动的、任何类似义务或责任的东西;有的人为朋友随便什么都肯牺牲,却是为了可以对自己、有时也对旁人发出这样的豪语:‘我交朋友便是这样!’”这就是说,“他们根据预定的计划交朋友,对于友谊底品质、责任与权利早已有了精确的规定;只差不跟朋友签订合同而已。他们需要友谊,是为了震惊世人,借此表示伟大的天性在友谊方面怎样地和普通人和群众不同。”《别林斯基选集》第二卷时代出版社1953年版第471—472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与癫狂》上
· 前言(1)
· 前言(2)
· 前言(3)
· 从“对牛弹琴”说起(1)
· 从“对牛弹琴”说起(2)
· 抒情是审美的,也是道德的(1)
· 抒情是审美的,也是道德的(2)
· 抒情是审美的,也是道德的(3)
· 抒情是自发的、自由的(1)
· 抒情是自发的、自由的(2)
· 人我不分即推己及人(1)
· 人我不分即推己及人(2)
· 人我不分即推己及人(3)
· 物我一体即推己及物(1)
· 物我一体即推己及物(2)
· 物我一体即推己及物(3)
· 物我一体即推己及物(4)
· 物我一体即推己及物(5)
· 非对象性思维谈(1)
· 非对象性思维谈(2)
· 非对象性思维谈(3)
· “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
·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2)
·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3)
· 真善美都源于爱并趋于爱(1)
· 真善美都源于爱并趋于爱(2)
·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1)
·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2)
·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3)
·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4)
· “知的同情”与“高峰体验”(1)
· “知的同情”与“高峰体验”(2)
· “人由于不理解事物,就变为一切事物”
· 儿童生活在错觉、幻觉的宇宙中(1)
· 儿童生活在错觉、幻觉的宇宙中(2)
· 儿童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一词
· “我就是那只死去了的鸭子”
· 对儿童“不能以理智的律令相绳”
· 儿童独具慧眼(1)
· 儿童独具慧眼(2)
· 童心是“绝假纯真”之心(1)
· 童心是“绝假纯真”之心(2)
· 童心是“绝假纯真”之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