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我就是那只死去了的鸭子”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0-19 11:16:35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还应该提到的是,同情和怜悯在儿童身上也显现得很早。“一个二十七个月的婴儿,在给他看到一张画上面画着一个被锁链锁着的人在哭泣时,他便哭了。一个三岁的男孩用拳头追打每一个打了他的狗的人,口中嚷道:‘你怎么不明白它疼呀。’这个男孩在四岁时,在听到有人对他所读的童话,狗奔向刺猬而且要用牙咬它时,他便用哭和嚎叫特别强烈地反应着。一个五岁的男孩,在画上看见一只兔子被狗追着,他曾非常不安起来。只有在他发明了独创的方法,从狗那里拯救了兔子时他才安心;这方法就是把这张画对半一折,使狗和兔子各在画的相反的方面。这儿童确信兔子现在完全安全了。”《高等心理学》商务印书馆1953年版第403页。皮亚杰举过一个例子,说有一个小女孩“在厨房桌上看到一只杀死的拔去了羽毛的鸭子,深受感动。当晚发现她沉默地躺在沙发上,引起别人把她当做正在生病。开始时,她并不回答问题,后来以大声回答:‘我就是那只死去了的鸭子。’”《儿童心理学》第47页。斯特(Stern)谈过一个四岁的女孩的故事:“一天晚上——寝室已经完全黑暗下来——她突然非常焦急地喊叫着要知道她的某个玩具娃娃是否已经卷在厚毛毡里;她显然是担心,如果没有,她的玩具娃娃将要在十一月寒冷的气候里患感冒,当我们劝她安静下来的时候她的眼泪流下来了。”斯特(Stern):《早期儿童心理学》英文版第276页。一位初中一年级的同学在一篇作文中写了这样一件经历:

 

  一天,我的伙伴——小黑猫被车撞死了,我很伤心。小猫再也不能跟我玩了。我用小铁锹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小猫埋葬了。我看着这个小小的坟,不觉泪水模糊了视线。

 

  由此可见,儿童不仅把万物看成有生命的,而且还把自己的纯真的爱灌注于万物。他的物我不分是出于情爱也表现情爱。把万物看成有生命的本来就是一种情感态度。是用饱含着情感的知觉去认知万物的结果。因为“情感从不能区分自我和物理环境或人类环境”。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第18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与癫狂》上
· 前言(1)
· 前言(2)
· 前言(3)
· 从“对牛弹琴”说起(1)
· 从“对牛弹琴”说起(2)
· 抒情是审美的,也是道德的(1)
· 抒情是审美的,也是道德的(2)
· 抒情是审美的,也是道德的(3)
· 抒情是自发的、自由的(1)
· 抒情是自发的、自由的(2)
· 人我不分即推己及人(1)
· 人我不分即推己及人(2)
· 人我不分即推己及人(3)
· 物我一体即推己及物(1)
· 物我一体即推己及物(2)
· 物我一体即推己及物(3)
· 物我一体即推己及物(4)
· 物我一体即推己及物(5)
· 非对象性思维谈(1)
· 非对象性思维谈(2)
· 非对象性思维谈(3)
· “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
·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2)
·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3)
· 真善美都源于爱并趋于爱(1)
· 真善美都源于爱并趋于爱(2)
·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1)
·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2)
·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3)
·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4)
· “知的同情”与“高峰体验”(1)
· “知的同情”与“高峰体验”(2)
· “人由于不理解事物,就变为一切事物”
· 儿童生活在错觉、幻觉的宇宙中(1)
· 儿童生活在错觉、幻觉的宇宙中(2)
· 儿童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一词
· “我就是那只死去了的鸭子”
· 对儿童“不能以理智的律令相绳”
· 儿童独具慧眼(1)
· 儿童独具慧眼(2)
· 童心是“绝假纯真”之心(1)
· 童心是“绝假纯真”之心(2)
· 童心是“绝假纯真”之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