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6)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9-14 14:00:37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我们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国家能确保其文化”这个前提条件。美术馆要“了解、保护和更新”的是属于自己族群的历史记忆、文化经验与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建设与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载体,同时是世界的秩序、个人的身份认同的场所,美术馆在全球化及后殖民时代的21世纪,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纵然经济飞速发展,一个大国在向世界输出其文化观念之前,是不能称其为大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厚度,也就是那个国家及城市的生命及文化的厚度。“在西方,美术馆是国家的文化脸面,美术馆就是所谓的国家支柱产业,是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教育基地,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笔文化资源。”(《美术馆面面观》,陈丹青)我们的国家,正在成长为一个经济的巨人,随着物质文明日益繁荣,社会极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徐冰先生在搜狐网“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题与范迪安先生的一次对话中提到:“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最后它要解决这个国家的发展和崛起,必须要获得一种新的文明体系和文明方式。这种文明方式,实际上是在现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现象中不存在的。因为它不是西方的,也不是东方过去传统的,也不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比较顽固的模式。因为中国国家太复杂了,它的文化层次太多。所以,它必须要找到一种新的方式。这种方式必须要被证明对中国的发展是有益的,而且必须要被证明,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是有效的。”“中国艺术真正的价值,最后会体现在作为这么大一个国家,整个的文化形态、文明方式背后所获得的思想支撑点的分量。”

 

  在当代语境下,美术馆作为社会文化传承与建设的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几年,中国的美术馆力量有所加强,国家对国有美术馆的建设投入增加,一个新增1500所博物馆的兴建计划正在进行;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投身于这个行业;民营非企业美术馆自北京今日美术馆始,也有望更加正规有序蓬勃地发展;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扶持与对文化产值认识持续升温。这些都说明国家已经认识到了美术馆作为国家形象与开放程度的指标性意义(虽然从数量与人口比重上而言,中国的美术馆数量与欧美国家仍然无法相提并论,瑞士人口700万,有600座美术馆)。然而,要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立性,从社会、文化、历史的背景,以及学术、专业、教育的层次上,从美术馆的理论体系到推广模式,再细致到实际运作,美术馆的发展与美术馆文化的培育,都必须建立层次丰富的博物馆体系与艺术体系,这是一项永不止息的人文建设工程,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任重而道远。

下一页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7)上一页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5)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美术馆》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一:美术馆与我们(1)
· 序一:美术馆与我们(2)
· 序二:剩余的激情
· 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1)
· 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2)
· 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3)
· 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4)
· 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5)
· 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6)
· 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7)
· 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8)
· 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9)
· 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10)
· 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11)
· 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12)
· 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13)
· 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14)
· 第一章 认识美术馆(15)
· 第二章 体验型美术馆:美术馆与观众(1)
· 第二章 体验型美术馆:美术馆与观众(2)
· 第二章 体验型美术馆:美术馆与观众(3)
· 第二章 体验型美术馆:美术馆与观众(4)
· 第二章 体验型美术馆:美术馆与观众(5)
· 第二章 体验型美术馆:美术馆与观众(6)
· 第三章 一根缰绳与三驾马车(1)
· 第三章 一根缰绳与三驾马车(2)
· 第三章 一根缰绳与三驾马车(3)
· 第三章 一根缰绳与三驾马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