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为什么观众成为美术馆的中心
观众是美术馆存在的终极价值所在,一个没有观众意识的美术馆,是无法在当代社会生存的。观众成为美术馆的中心,与时代精神发展之下的当代美术的发展趋势、当代博物馆业的发展趋势是分不开的。
博物馆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在她出现的这一二百年中,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大规模的现代化过程,人类渐渐从传统宗教和政治权威下解放出来,成为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自由主体。在思想领域表现为以理性主义为知识和社会进步的根源,强调知识客观性、系统性、普遍化、总体化的现代理论和以西方、基督教、白种人、男性、父权为核心的主流宰制论述。冷战结束以后,伴随着知识经济浪潮、全球一体化、科技信息化的前奏,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后现代化的过程,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解构主义、观点主义……越演越烈,各种政治上、性别上、经济上、宗教上的边缘弱势团体所主张的“去中心化”、“多元化”已成潮流。在这样的时代趋势之下,当代美术的发展融合了自由、民主的思想,结合科学工业文明,不仅在内容、材质、技术方面越发多样化,同时界域越发模糊化,形态也越发大众化。这些因素决定了当今美术馆办馆理念从“以物品为中心”到以“以教化为中心”再到“以观众为中心”的转变。
博物馆,乃至后来出现的、作为它的某种专业形态之一的美术馆,刚开始都是重视藏品收集,以收藏为导向的。那些皇族内院的古物珍宝虽然已向公众开放,其高深莫测的姿态却构成了令人生畏的空间;现代博物馆重视观众的学习,是教育导向的,那些严肃、专业术语堆积、说教式的展示说明居高临下,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借此向公众展示着他们架构知识的权威,观众只是被动接收者与系统被灌输的对象,博物馆以精英文化生产者的傲慢封闭了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大门,观众的期望、兴趣或需要,在现代主义博物馆中是经常被忽视的;当代博物馆除了收藏和教育的功能之外,更加尊重观众自我建构知识的权利,并进一步重视观众本身的动机、需要、期待、体验等情绪和感官需求,于是博物馆作为公众提供展示及教育资源的场所,增添了许多体贴观众的展览设计(比如对导览、布置、动线、气氛的设计)与观众服务设施。不仅如此,围绕着自身的风格与精神,博物馆同时还延伸成一个高尚的用餐地点、雅致咖啡馆、出售精美礼品和图书的地方,甚至提供某种程度的娱乐。在许多先进国家,博物馆成为连接社区关系的纽带,成为一个更人性化的体验中心。“现代主义博物馆权威式的、教谕式的和制式的沟通风格,转变成为商量式的、建构式的、非制式的后现代博物馆沟通风格”。(黄光男)“以观众为中心”,这个指导思想奠定了一种新的博物馆文化,使当代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方式上越来越呈现出产业化与企业化的趋势。作为博物馆的其中一种形态的美术馆,也不例外。美术馆越来越重视观众——或者说是“消费者”。如何与观众进行良好的呼应与沟通,从而充分满足观众休闲、娱乐、社交、观光、学习等多方位需求,是当今美术馆营运的一个重要的策略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