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八 行书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07 15:53:54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宋代以后,书法创作中自觉意识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关心作品书写水平的高下,对技术、形式的追求成为书法创作的重点。这不论是在创作中还是在评论中,都有清晰的反映。

  元代为行书提供了一些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但在形式、技法的各个方面没有重要的变化。

  明代以来,即使是优秀的作品,也是在技术上有明显追求的产物,再也见不到像《祭侄稿》、《黄州寒食帖》这样与生命中的事件浑然一体的作品,技法逐渐从作品背后透出,成为浮现在作品表层的事物,日常书写与书法创作的界线越来越清晰。作品背后所隐藏的生动的心理过程,被“气息”、“格调”等代替,成为作品精神蕴涵的主要内容。

  但是,由于笔法已经越过了字体演化期,长期停留在以提按为基础的阶段,几乎不可能再出现线条内部运动的重大变化,笔法的发展因此而陷于停滞,人们只有在线条和结构的外部形态上下工夫,这便为个性化的表现提供了助力。创作也由此而分为两个方向:古典方向,更多回过头来,向前代杰作寻求支持;强调个性者,则尝试线和结构各种可能的变化。探索是如此激烈,程式经常被粉碎,新颖的构成不断出现,这些作品往往不够成熟,但刺激了书法史,它们带来了革新、创造的风气,也使历来强调传承的书法思想活跃了起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七 楷书上一页第五章 书法家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书法》
· 六 通变
· 五 忘情
· 四 模式
· 三 布置
· 二 创作状态
· 一 书法:自觉意识的演变
· 第六章 书法创作:自觉意识的演变
· 六 书法家、现代艺术家与前卫艺术家
· 五 现代社会中的书法家
· 四 临摹
· 三 修养
· 二 “人书俱老”
· 一 书法家:形象的确立
· 第五章 书法家
· 八 行书
· 七 楷书
· 六 草书
· 五 隶书
· 四 小篆
· 三 先秦墨迹
· 二 金文
· 一 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