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八 行书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07 15:53:54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将颜真卿《祭侄季明稿》(图4-8-17)与《李思训碑》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动力特征。

4-8-17  唐  颜真卿  祭侄季明稿

  李邕和颜真卿几乎是紧紧接续的两代人,但他们属于两种不同的方向。前者导向一种简化的用笔和结构,后者却始终坚持一种古风——不去追求某种作为主导的笔画指向,而是在所有方向上求得用笔和结构各种可能产生的变化。

  《祭侄季明稿》是颜真卿为悼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所作的祭文草稿。文稿的起始部分还比较平静,但随着一步步进入当时情景的回忆,抑制不住的悲愤一点点喷发,渗透在字里行间,字迹逐渐激越、奔放,以至到结尾处不可阻遏地涌流。

  作品生动地表现出作者书写时感情从克制到迸发的过程,以及在这种不可能计较书写得失的情况下,通过潜意识而控制书写的高超技巧。作品线条凝重而生动,变化无端;结构从庄重、端正到侧、恣肆,层次丰富,转换无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七 楷书上一页第五章 书法家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书法》
· 六 通变
· 五 忘情
· 四 模式
· 三 布置
· 二 创作状态
· 一 书法:自觉意识的演变
· 第六章 书法创作:自觉意识的演变
· 六 书法家、现代艺术家与前卫艺术家
· 五 现代社会中的书法家
· 四 临摹
· 三 修养
· 二 “人书俱老”
· 一 书法家:形象的确立
· 第五章 书法家
· 八 行书
· 七 楷书
· 六 草书
· 五 隶书
· 四 小篆
· 三 先秦墨迹
· 二 金文
· 一 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