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如梦似幻说绞胎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15 15:56:53 | 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如梦似幻说绞胎——唐宋绞胎瓷

绞胎瓷又称“搅胎”、“绞泥”,北方则称“透花瓷”。其制作方法是,将白、褐两色的泥料揉搓在一起(也有用三种颜色)制成瓷胎,然后在上边施色釉烧制而成的。其成型之后纹理呈现出多变,如“木理纹”、“野鸡翅纹”、“羽毛纹”、“曲折纹”、“团花纹”等等,似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这种创新于唐代的陶瓷装饰方法,据说其灵感可能来自于古代漆器的“犀毗”工艺。

绞胎瓷创烧于唐代,产地当时主要是在河南的巩县窑和陕西的耀州窑。入宋以后,在河南焦作地区的修武当阳峪窑继续烧造,是为绞胎瓷的鼎盛时期。提到“修武当阳峪窑”,实在该特书几笔:其“修武”者,据载是黄帝所封“陶正”(主管制造陶器的官员)宁封子的诞生之地,有人说这里才应该是中国陶瓷文化的“根基”,似不无道理,因为此处的“陶事”较景德镇不知要早上多少年。

其“修武”有名窑曰“当阳峪”,烧造陶瓷的历史久远,始于汉而盛于宋,尤其是宋代的“绞胎瓷”,工艺水平在当时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的“极致”境界。据说宋时人们对此种陶瓷的追求已近“癫狂”状态,达官显贵们更以拥有一件为荣,两件为富,三件为贵。因而,我国历史上现存的三大“窑神碑”(古代烧窑历有拜“窑神”之俗)之一, 就是在当阳峪窑于宋哲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立下的《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上有记曰“……世利兹器,埏(用水和泥之意)埴(指黏土)者百余家,滋养者万余户……”足见其盛况空前。北宋“靖康之乱”后,瓷业渐衰,绞胎瓷的绚丽斑斓也在战火中慢慢变成了人们记忆中的“玉香飘渺”。

除了当阳峪窑之外,河南的宝丰清凉寺窑、新安城关窑以及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亦有少量烧造,但规模都远不及当阳峪窑。据说早在50年代,我国著名的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曾到过当阳峪,对那里的“文化遗存”甚为震惊,他谈到:当阳峪的绞胎瓷实在是绝妙,在这里连其碎片都能卖钱,乃当世之唯一……

我也曾于九十年代中期到过当阳峪窑,并见到过约有巴掌大小的一块宋代绞胎瓷方形小枕头的瓷片标本,只因当时的确是要价不菲,没舍得花钱,竟与之“失之交臂”。所以,现在一想到我国陶瓷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以宋代绞胎瓷制作而成的“杜家花枕”、“裴家花枕”等稀世珍品,我就有一种要以头抢强的“冲动”,肠子都悔青了!

所幸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尚能拿出几块颇有年份的绞胎瓷片供瓷友们把玩、研习,这也算是不负我多年来对该段陶瓷历史的“枉费心机”了……

下一页“鲁山到段店,一日进万贯”上一页邛窑一红动天下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用瓷片讲述陶瓷背后的故事:片面之瓷》
· 古瓷文明留给我们最后的晚餐
· 雨过天青云破处 这般颜色做将来
· 印满花纹的绿色瓷片
· “雪拉同”与“叶青姬”
· 巧如范金 精比琢玉
· 天地之间的“千峰翠色”
· 直把杭州作汴州
· “南青北白”話定窑
· 含英咀华說“斗茶”
· 色白花青 光照见影
· 乳汁羊毛化卵白
· 烈焰成就的第一缕“釉下彩”
· 邛窑一红动天下
· 如梦似幻说绞胎
· “鲁山到段店,一日进万贯”
· 火与土的神奇“窑变”
· 从“邯郸之梦”讲开去
· 民间最喜“红绿彩”
· “黄沙吹尽始见金”
· “盘点”出的青花至尊
· “中国白”里说德化
·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幸得一缺补金瓯
· 后记:以往知来,以见知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