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民间最喜“红绿彩”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15 15:48:09 | 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民间最喜“红绿彩”——金代的釉上彩瓷

从色彩学的搭配上看要是把这大红大绿“掺和”到一起,似乎不太高雅。南方管这叫“菜”,北方称之为“怯”,民间则有更损的形容词儿,叫“红配绿,赛狗屁”。也是的哈?打对面过来一姑娘,上身穿件大红袄,下边配一条水绿色儿的裤子,如果两边再抹上了个红脸蛋,得嘞——怎么瞧怎么是个傻丫头……

可这“傻丫头”正是咱民间最喜庆的色调,它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老百姓要的就是这份“热闹”,要的就是这个“刺激”。因此,在辽阔的北方地区的民间窑场中,有人就率先烧制出了一种大俗之中饱含着大雅的瓷器,它就叫做——“红绿彩”,其成熟期是距今约800年前的辽金时代。

这种叫“红绿彩”瓷器的出现,不仅可以看作在陶瓷的制作上,是唐宋以来似有霸主地位的“贵族文化”逐渐向民间“世俗文化”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说明了它开蒙于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用红色矿物质颜料在陶器上的绘画,继承并发展了长沙窑彩色瓷器的烧造工艺,而且天衣无逢地填补了宋代“五大名窑”与后世出现的青花瓷器之间的“空白”。使中国古老的陶瓷历史,得以保存下来了一条完整的“基因序列”。

了得吗?这个有点像孩童爱不释手的花楞棒一样的“红绿彩”瓷器,它可是开启了人类能够在陶瓷制品上尽情地、浪漫地用多种色彩“发挥想象”的先河,人类的陶瓷历史打这儿起,就进入到了色彩绚丽的时代。所以您真别小看了这位金代北方的“傻丫头”,正是她用自己的“怯刀尺”(北方方言“胡乱化装”的意思)才为后来的瓷都景德镇釉上彩瓷的兴起铺平了道路,她毫无疑问的是后来那些叫什么“素三彩”、“五彩”、“斗彩”、“粉彩”甚至“珐琅彩”等诸多彩色瓷器的“祖奶奶”。现在谁还敢说它“怯”了?谁说“它奶奶的”保不齐有人就敢跟你急!

这个所谓“红绿彩”瓷器,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是一种低温釉上彩,它是以红、绿(还加上少量黄色)颜料在烧好了的白色瓷器上绘画出图案,二次入窑再以接近900度的氧化气氛下烧成的。“红绿彩”中的红颜色是取材于一种叫“青矾”的矿物质结晶,“青矾”也叫“绿矾”,学过点化学的都知道这玩意学名叫“硫酸亚铁”,用途很是广泛。在陶瓷彩釉的制作上,将“青矾”经过煅烧、加工、去除杂质等工艺,便可制作成“矾红”颜料,简单说来陶瓷史上的“矾红彩”就是这么着诞生的。因为在“矾红料”的制作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铅粉和牛胶,铅粉是助熔剂,牛胶为粘合剂,在绘画时是用平涂的方法一点点抹于白釉瓷器上,所以又叫“抹红”。玩陶瓷的大概都知道有“抹红”这么个“词儿”和“瓷儿”,但是这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恐怕就未必能讲清楚,带“抹红”的老古玩,从原料到绘制方法一看便可以明了,赝品就得另说了。

“红绿彩”瓷器的一大特点是,在烧制之前大抵就可以“预知”其烧成后的效果,改写了过去“听火由命”的做法,且宋以前低温的绿、黄色釉仅可以施于陶,金代才将此技法真正赋予了瓷器。应该说是“科技化发展推进了人性化发展”,人们从此可以更加挥洒自如地用红、绿、黄这三种色泽,去描绘各种器物上的图案,去为有金一代形形色色的陶瓷人物造像浓妆艳抹。我们完全可以把流传下来金代民间制作的“红绿彩”瓷器以及出土的相关瓷片标本,看作是那个时代的“彩色照片”。

金代“红绿彩”瓷器的烧造,主要是集中在北方地区,以河北的磁州窑和山西长治市旁边的东山窑最具典型。某年我出差去内蒙,于呼和浩特市的大召寺古玩市场中寻得“红绿彩”瓷片标本若干,欢喜之余,遥想当年“红绿彩”瓷器已广泛深入到了漠北草原,便可知其产量是极大的。它不仅满足了北方民众对陶瓷的日用所需,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热烈、喜庆、祥和的美学享受。

  您就琢磨去吧,如果能将整堂的“红绿彩”摆放在家里,您家还不得天天跟“过大年”或娶媳妇儿似的?

下一页“黄沙吹尽始见金”上一页火与土的神奇“窑变”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用瓷片讲述陶瓷背后的故事:片面之瓷》
· 古瓷文明留给我们最后的晚餐
· 雨过天青云破处 这般颜色做将来
· 印满花纹的绿色瓷片
· “雪拉同”与“叶青姬”
· 巧如范金 精比琢玉
· 天地之间的“千峰翠色”
· 直把杭州作汴州
· “南青北白”話定窑
· 含英咀华說“斗茶”
· 色白花青 光照见影
· 乳汁羊毛化卵白
· 烈焰成就的第一缕“釉下彩”
· 邛窑一红动天下
· 如梦似幻说绞胎
· “鲁山到段店,一日进万贯”
· 火与土的神奇“窑变”
· 民间最喜“红绿彩”
· “黄沙吹尽始见金”
· “盘点”出的青花至尊
· “中国白”里说德化
·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幸得一缺补金瓯
· 后记:以往知来,以见知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