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幸得一缺补金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15 15:30:43 | 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幸得一缺补金瓯——台湾省“水里蛇窑”遗址见闻

数年以前我很幸运地得到一次去台湾省参观访问的机会,去之前我就做足了准备,一定要去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和台湾地区的陶瓷重镇莺歌好好的参观、游览一番。在台湾的行程非常紧张,每天我都算计着什么时候可以到达莺歌?什么时候到台北?这天,在不经意间,宽敞的旅行车已经驶入了南投县境,我们被告知大家将要去参观一处叫“水里蛇窑”的地方。

“蛇窑”——是个什么去处?同行的人们猜想着、谈论着,说法莫衷一是。大多数人认为这儿可能是个与“蛇”有关的风景区,但以我的直觉用该是一处“地方窑址”才对。可为什么叫“蛇窑”,一时间我也说不上来,只是随意的念叨了一句:在大陆的景德镇有“龙窑”之说,不知与此处有何种关系。

所谓“水里蛇窑”,其位于台湾省南投县的水里乡顶崁村,周围群山环绕,绿树成荫,好一派南国郁郁葱葱的诱人景象。进入了“峡谷”之后,果然不出我所料,映入眼帘的彩旗和标语告诉人们,这里真正的名称叫“水里蛇窑陶艺文化园区”。我们先被领入一间电影放映厅,银幕上播放着古老窑址那已经远逝了的历史镜头的同时,出现了一位女性极其温柔甜美的声音,她的第一句解说词就是:“蛇窑——在大陆被称作龙窑”。 于是,我先前的“判断”就赢得了在场的大陆同事与台湾同胞的几许掌声……

“水里”旧名“水里坑”,是因为位于浊水溪的北岸又是水里坑溪河的出口,故得此名称。这里山地繁茂,盛产木材,这就为烧窑首先提供了燃料。从历史的沿革上看,“蛇窑”乃源自大陆福建的福州地区,而如今我们所见到的“水里蛇窑”,是目前台湾地区现存最古老,最具传统乡土文化的“柴烧窑”窑址。“蛇窑”的窑身可长达百余米,依山而建,窑炉顺着山坡地形以土砖砌成,远远的望过去如巨蟒蜿蜒于山间,故名“蛇窑”。“蛇窑”烧造的特点是,以这里丰富的木材为燃料,柴木在燃烧时一层层的灰烬落在炽热的陶坯上,形成了奇妙的色彩变化和朴拙的质感,这当然是其他现代瓷窑所难以做到和取代的,所以就成了今天人们对“原始陶瓷”的“怀古”之所。尤其是在“蛇窑”窑区的入口处,人们可以看到一尊“窑神”的塑像,这位“神仙”的名字叫罗明,是主持磁灶的窑神,塑像表现的是罗明“盘土捏陶”的形象。

据说蛇窑最早的由来是在明朝末期,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扎兵在此,为了生活,军队中有“善陶艺者”便开始在这里烧窑,这就是台湾蛇窑的“雏形”。“蛇窑”的这种烧窑形制,早期分布于台湾省的中南部各地,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改变,如今似乎只剩下台湾“水里蛇窑”这个可以触摸的“记忆”了。

“水里蛇窑”目前已传承了三代,在现代化的经济氛围中,尤其是前些年塑料制品充斥市场,“水里蛇窑”的第三代掌门人林国隆先生,面对经营上的巨大压力,以很大的勇气和实力创办了今天这个“水里蛇窑陶艺文化园区”,以亲切、古拙的乡土陶瓷文化,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

在参观蛇窑遗址的时候,我曾冒昧地向管理员小姐提出请求:我是一个陶瓷爱好者,在北京现开办着一家专门展示陶瓷碎片的“标本博物馆”,然而在我的收藏和展陈当中,从未有过、甚至见过我国台湾地区的原住族烧制的陶瓷,不知能否赠送残片一二?管理员很是为难,告诉我说“窑主”林先生不在家恕不敢贸然相赠。我自然是表示理解并坦言我的要求实在是冒昧了。最后我呈上“北京睦明唐古瓷标本博物馆”名片一张,请管理员转交主人,表示日后如有机会在北京见面,我诚请林先生到鄙馆一叙,共同切磋中华陶艺。言罢,我们的旅行车就离开了这神秘而又秀美的“水里蛇窑”景区。

宽大的旅行车驶出不过几公里,忽见一辆小轿车疾驰而来并拦在了我们的车前,车子里走下来一位温文尔雅的先生,手里举着我的名片亲切地询问:“那位是‘片儿白’先生?”我赶忙走上前来自报家门,和林先生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林先生说:他从媒体和朋友那里听说过我的“收藏”和“事迹”,甚感钦佩,现在因时间的关系无缘再得多叙,来日若能见面定要促膝畅谈。说着话林先生以一袋“水里蛇窑”的陶片相赠,我当时感动的心情,无论如何是不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在归途中,极度兴奋地思考着:回京后一定在我的那个小小瓷片博物馆里专门开辟一只展柜,用我能做到的最好方式来陈列这几块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陶瓷标本”,同时我的脑海里迅速地出现了一篇文章的题目:“幸得一缺补金瓯”。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用瓷片讲述陶瓷背后的故事:片面之瓷》
· 古瓷文明留给我们最后的晚餐
· 雨过天青云破处 这般颜色做将来
· 印满花纹的绿色瓷片
· “雪拉同”与“叶青姬”
· 巧如范金 精比琢玉
· 天地之间的“千峰翠色”
· 直把杭州作汴州
· “南青北白”話定窑
· 含英咀华說“斗茶”
· 色白花青 光照见影
· 乳汁羊毛化卵白
· 烈焰成就的第一缕“釉下彩”
· 邛窑一红动天下
· 如梦似幻说绞胎
· “鲁山到段店,一日进万贯”
· 火与土的神奇“窑变”
· 从“邯郸之梦”讲开去
· 民间最喜“红绿彩”
· “黄沙吹尽始见金”
· “盘点”出的青花至尊
· “中国白”里说德化
·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幸得一缺补金瓯
· 后记:以往知来,以见知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