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黄沙吹尽始见金”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15 15:46:37 | 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烧制元青花瓷器所使用的色料是由钴土矿炼制而成的,因为“钴”的着色力很强,所以用来做青花、蓝釉、蓝彩等的着色原料。这种矿物质中除主要含氧化钴之外,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锰和铁的成分,且由于产地的不同,这几种金属的含量各有不同,因此元青花上就产生了不尽相同的青花发色。据科学仪器的分析:国产的钴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烧成的青花多为青色浅淡或呈灰蓝色,不甚美观。此钴料一般为民间所用,称之为“土青”,以此料制作的多是些小件儿的民用器皿。而另一种为进口钴料,一般被认为是由波斯地区进口,此种钴料中的锰含量低于铁的含量且含微量的砷,形成了“锰低铁高”,于是在高温下青花的发色便是浓郁青翠,美艳绝伦,是为“官用”色料,被称为“回青”。用所谓进口钴料作着色剂而烧制出的经典、传世的元青花瓷器作品,目前大多存于国外,我国的元青花馆藏尚不及300件。

钴料在元青花上的装饰方法大概有两种,一种是“瓷胎装饰法”,既先在半干燥的瓷胎上印花或者雕花,然后于相应的部位用钴料着色。此种方法应该是继承了宋、元影青瓷器制作中印、刻花的技法与青花色彩相结合的艺术结晶,因此这类的元青花品种很是稀有。元青花大部分的装饰技法为“釉下青花装饰法”,既用钴料直接在素胎上绘画,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

从元青花目前遗留下来的器物或瓷片上我们不难看出,元青花的绘画多为“中锋用笔”,有“勾”、“塌”、“涂”、“点”等诸多笔法,所绘题材虽层次更迭、纹饰繁满,但往往也是一气呵成,与后来明代的青花作品尚有区别。造型上元青花的作品大概有三种特点:一,继承于唐宋时期传统器物的造型。二,增加了较为神秘的佛教色彩。三,突出了一定的游牧民族的习俗特征,其典型的作品为“高足碗”等等。

多少年来人们在谈论、鉴别甚至炒做元青花的时候,记住了首次从民间往外倒腾“青花云龙象耳瓶”的那个吴赍熙,记住了最早认可元“至正”年号的英国人霍布逊,当然更记住了那个创立“至正型器”学说的美国人波普。但不知道我们能否怀着一份敬仰之心,同样记住那位当年于战乱之中,自费烧制瓷瓶并送往“星源祖殿”去乞求平安的张文进公?如果不是他老人家将自己的“名讳”和时间大胆地烧刻在了那对被公认为旷世之宝的“青花云龙象耳瓶”上,也许我们今天对“元青花”这么个名词还是停留在“一头雾水”之中。所以有人曾满怀感激之情地提出来:就元青花而言,张文进堪称“一代瓷人”。我完全认同这个尊重历史、颇有些“饮水思源”的说法……

   上一页   1   2   3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用瓷片讲述陶瓷背后的故事:片面之瓷》
· 古瓷文明留给我们最后的晚餐
· 雨过天青云破处 这般颜色做将来
· 印满花纹的绿色瓷片
· “雪拉同”与“叶青姬”
· 巧如范金 精比琢玉
· 天地之间的“千峰翠色”
· 直把杭州作汴州
· “南青北白”話定窑
· 含英咀华說“斗茶”
· 色白花青 光照见影
· 乳汁羊毛化卵白
· 烈焰成就的第一缕“釉下彩”
· 邛窑一红动天下
· 如梦似幻说绞胎
· “鲁山到段店,一日进万贯”
· 火与土的神奇“窑变”
· 从“邯郸之梦”讲开去
· 民间最喜“红绿彩”
· “黄沙吹尽始见金”
· “盘点”出的青花至尊
· “中国白”里说德化
·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幸得一缺补金瓯
· 后记:以往知来,以见知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