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四 模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08 09:55:47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三种模式都有很强的生成能力,它们各自演变出更多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中由于行距和字距的不同,可以区分出两类:

  1.1 字距与行距接近;

  1.2 字距大于行距。

  前者是大部分楷书与篆书碑刻、金文所采用的模式,而后者几乎是隶书专用的构成模式(见图4-5-20)。

  第二种模式是三种模式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它是汉字书写中应用最广的构成模式,与日常使用的书体——行书——密切相关。这种模式演化出众多的模式,其中主要有这样几种:

  2.1 用单字大小来调整节奏:

  2.1.1 单字大小按结构的复杂程度自然安排,字轴线有轻微倾侧,连接流畅,如王羲之《丧乱帖》(见图0-9)、《频有哀祸帖》(见图2-14)、颜真卿《祭侄季明稿》(见图4-8-17)等;

0-9  东晋  王羲之  丧乱贴

2-14  东晋  王羲之  频有哀祸帖

  2.1.2 单字大小渐变,但整篇作品中大小对比强烈,如苏轼《黄州寒食诗帖》(4-8-26)、《李白诗卷》(4-8-27)等,其中也包含个别突变处,但所占比例很小;

  2.1.3 单字大小突变,作品节奏强烈,如陆俨少《李白诗轴》(图6-7)等。

6-7  现代  陆俨少  李白诗轴

  2.2 用字距、行距来调整节奏:

  2.2.1 字距、行距皆紧密,衔接流畅,如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见图4-8-22)、王铎《自书石湖等五首诗卷》(图6-8);

6-8  明  王铎  自书石湖等五首诗卷

  2.2.2 字距、行距皆疏朗,如杨凝式《韭花帖》(见图4-8-21)、董其昌《栖真志卷》(见图4-8-34);

  2.3 用轴线位置的变化来调整节奏:

  2.3.1 字距紧密,单字轴线频繁倾侧,如米芾《贺铸帖》、王铎《题柏林寺水》(见图2-36);

2-36  清  王铎  题柏林寺水

  2.3.2 用轴线平移来调整节奏,如于右任《行书轴》(图6-9),单字轴线基本上都取垂线,而且许多单字的连接都左右错开,这是一种古老的连接方式,例如甲骨文中就经常见到这种排列。此外,作品虽然分行明显,但邻行的某些字又常常不经意地贴近,而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行的感觉。它也可以看作第一种基本模式的一种变体。

6-9  现代  于右任  行书轴

  2.4 用书体变化来调整节奏:行、草夹杂,如王羲之《二谢帖》、米芾《临沂使君帖》(图6-10)、王献之《集聚帖》等;后人亦有用篆、隶,篆、草等混合在一起制作作品者。

6-10  北宋  米芾  临沂使君帖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三 布置上一页五 忘情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书法》
· 六 通变
· 五 忘情
· 四 模式
· 三 布置
· 二 创作状态
· 一 书法:自觉意识的演变
· 第六章 书法创作:自觉意识的演变
· 六 书法家、现代艺术家与前卫艺术家
· 五 现代社会中的书法家
· 四 临摹
· 三 修养
· 二 “人书俱老”
· 一 书法家:形象的确立
· 第五章 书法家
· 八 行书
· 七 楷书
· 六 草书
· 五 隶书
· 四 小篆
· 三 先秦墨迹
· 二 金文
· 一 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