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四 模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08 09:55:47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模式的提取

  模式指某一类作品形式构成上的宏观特征。

  模式与章法相关,它们都着眼于字结构之外的构成特征。章法着眼于作品的整体效果,因此不同幅式之间有明显的差异,而模式着眼于构成机制,着眼于决定构成机制的感觉状态,因此它不认为幅式是重要环节。例如,从幅式和尺度来说,米芾的信札与王铎的大型条幅属于两类完全不同的作品,但模式分析表明,它们采用的其实是同一种模式,不过王铎提高了某些连接的使用频率,强化了单字轴线摆动的幅度(见图4-8-35)。

  模式分析和章法分析带来不同的类的划分。

  模式分析所包含的构成上的主要特征有:

  1.单字轴线形式(垂直、倾斜);

  2.轴线连缀类型(轴线连缀、分组线连缀)与轴线图特征;

  3.单字大小;

  4.笔画粗细的变化。

  加入墨色变化的因素时,各种模式都可能产生若干种新的分支,但这里不再进行下一级的划分。

  分析中忽略字结构的个人特征。字结构的个人特征是一位书家作品风格中最显眼的部分,也是作者和观赏者的意识最容易碰触到的部分。放弃这一部分,才能使我们进入潜意识控制的构成特征中;如果不放弃这一部分,我们始终被作品表面的差异所阻挡,无法进入作品的深层结构中。此外,字结构的变化极端丰富,不放弃对它的关注,对结构的分析将长久滞留在这一层面上。

  对大量作品进行模式分析后,我们发现模式只有十几种,这十几种模式中,有几种最简单,但又是其他模式的基础,我们把它们称作基本构成模式。

  考察模式时不考虑幅式问题。一种模式可以运用在各种不同幅式的作品中,但也有少数模式,只能运用在某种特殊的幅式中。例如怀素《自叙帖》的模式,便无法运用在条幅作品中。《自叙帖》中相连接的单字面积相差可达20倍以上,这种差距在条幅作品中无法取得平衡(如图4-6-14中“戴公”二字)。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三 布置上一页五 忘情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书法》
· 六 通变
· 五 忘情
· 四 模式
· 三 布置
· 二 创作状态
· 一 书法:自觉意识的演变
· 第六章 书法创作:自觉意识的演变
· 六 书法家、现代艺术家与前卫艺术家
· 五 现代社会中的书法家
· 四 临摹
· 三 修养
· 二 “人书俱老”
· 一 书法家:形象的确立
· 第五章 书法家
· 八 行书
· 七 楷书
· 六 草书
· 五 隶书
· 四 小篆
· 三 先秦墨迹
· 二 金文
· 一 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