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盘点”出的青花至尊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15 15:34:45 | 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其他还有“单纯贸易”说、“平定海事”说等,似乎也很牵强。郑和在28年的时间里,在毫无战事的情况下七次出航远洋,“所历凡三十余国”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与永乐皇帝为掩饰篡谋帝位的“丑闻”,希望通过“宣德化而柔远人”的外交政策而赢得“远人来贡,百王来朝”的一代帝王的专制私欲和“以醒国人”的政治目的有着密切的关联。然而不管帝王是出于什么野心,客观上郑和的“七下西洋”为人类的航海史却谱写了极其辉煌的一章,他的航海壮举比哥伦布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6年……这个中国人的名字就象一盏耀眼的航标灯,于波涛汹涌的茫茫夜海中闪烁着光辉且600年来经久不熄!

在郑和的远洋行程中,苏门达腊是个重要的、必经的避风港口,也是民间传说建文皇帝的最远逃匿之地。但是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郑和没有在这里“逮着”朱允炆,却“逮着”了元朝以后就断了香火的进口钴蓝青料,当地称之为“苏麻离青”。于是,从这个时候起,大量的“苏料”被成批的运往中国并迅速的交付景德镇御窑场使用。于是,一批批发色艳丽鲜亮、沉稳富丽的瓷器便继元青花之后“应运而生”。由此可见,历史上的许许多多的旷世绝伦的工艺品,在其创造的过程之中,往往都会有异域文化或者他山之石的参与,使之在艺术领域里形成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突变”。用苏麻离青作为绘画材料的这批永、宣青花瓷器,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它不仅改变了世界陶瓷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且不可思议地如此没完没了地“惠及后人”。不是吗?今天要是说谁的手里果真藏有一件永乐或宣德时期用“苏麻离青”绘制的官窑青花瓷器,那它就可以和财富大大方方地划上一个“等号”。

多少年来用进口“苏料”烧制而成的永、宣青花瓷器,就象魔法一样的对中外广大陶瓷爱好者进行着“*摄魄”的引诱,又有多少的造假者挖空心思地模仿苏麻离青所产生的沉着、晕散等特点。但这苏麻离青是为何物?却长期以来被解释得含糊其词或语焉不详。在此我们确实有必要了解一下郑和当年带回来的这些原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到底产于何处?到底值钱“值”在哪儿了?

所谓苏麻离青,其实应该叫做“苏麻离”青或“苏泥勃”青,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明万历十七年王世懋所著的《窥天外乘》,云:“官窑,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直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实际上这个“苏麻离”青是一种天然的“低锰型钴蓝矿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储藏并不多,这种矿物质极少单独存在而常见为铜矿、镍矿、铁矿的“附属产品”,所以提纯起来很是困难。用它作为绘画原料,描绘在景德镇所特有的精练轻薄、素洁纯白的瓷胎上,其在1200多度的高温下烧成的器物,充分显示和发挥了白色底釉与蓝色青花之间的“调和美”。它不同国产青料之处在于,其青花的发色极其艳丽华贵,给人一种惊世骇俗的震撼感。而这个原料又是从那么遥远的、有着神话般的国度里传来的,当然就更是它的“值钱”之处了。

至于它的产地历来各说不一,有说是产自西亚地区的波斯,有说是产自非洲的索马里。言此物产于“索马里”者则有着自己“充分”的理由,您瞧啊,这“苏麻离”跟什么是谐音来着?——“索马里”呗。听着是不是有点跟闹着玩儿似的?要是这么说起来“谐音”的可就多了去啦,后来大清朝康熙皇帝的身边不是有个长得白白净净的“皇姑”叫“苏麻拉”的吗?该不会是索马里那边过来的移民吧?

但是这苏麻离青确实又和产地的名称有关,现在比较让人们认可的解释是:它产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北的一个重要城市——萨马拉。因为有足够的史料证明萨马拉早在公元9世纪就成为了古代西亚地区的陶瓷制作中心,且此处盛产被称作是苏麻离青的钴蓝青料,同中国的陶瓷交易通过海路亦早有往来。而这些当作“奇货”的钴蓝青料又总是聚集在像“农贸市场”一样的港口苏门达腊,于是三宝太监郑和就在此进行了一场讨价还价,最后以相互“击掌”为成交仪式的国际贸易。自然,这个“苏麻离”最有可能的就是伊拉克重镇“萨马拉”的译音了。

  由此可以说明,中国古代青花瓷器于其巅峰时期的至尊作品,应该是在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军事家,更是在一次次大宗国际贸易中睿智超群的CEO——郑和“七下西洋”的活动中,被逐一“盘点”出来的。
   上一页   1   2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用瓷片讲述陶瓷背后的故事:片面之瓷》
· 古瓷文明留给我们最后的晚餐
· 雨过天青云破处 这般颜色做将来
· 印满花纹的绿色瓷片
· “雪拉同”与“叶青姬”
· 巧如范金 精比琢玉
· 天地之间的“千峰翠色”
· 直把杭州作汴州
· “南青北白”話定窑
· 含英咀华說“斗茶”
· 色白花青 光照见影
· 乳汁羊毛化卵白
· 烈焰成就的第一缕“釉下彩”
· 邛窑一红动天下
· 如梦似幻说绞胎
· “鲁山到段店,一日进万贯”
· 火与土的神奇“窑变”
· 从“邯郸之梦”讲开去
· 民间最喜“红绿彩”
· “黄沙吹尽始见金”
· “盘点”出的青花至尊
· “中国白”里说德化
·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幸得一缺补金瓯
· 后记:以往知来,以见知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