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秘诡异的人面像——贺兰山口岩画 位于贺兰县金山乡的贺兰山口岩刻,是整个贺兰山岩画群中最为重要的一处。它地处贺兰山的东麓,海拔1448米,像是贺兰山豁开的一个大山口,所以当地人又叫它“豁了口”。那里山势陡峭,怪石嶙峋,山巅沟畔常有云雾缭绕,宛若一方神秘的世外仙境,充满魅力。 站在沟口,600多米的乱石滩从脚下延伸开去。山崖的峭壁上、卧石的平面上,到处可见凿刻或磨制的岩画,其中大部分是各种稀奇古怪的人面像,还有的就是马、牛、羊、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这些人面像的外轮廓大都呈椭圆形,也有圆形、方形、心形等。外轮廓的线条一般都刻凿得很深。如果你仔细端详,会发现他们面目各异:有的五官俱全,有的却只有眉毛和鼻子,或者只有眼睛;有的耳朵很大,有的有像小丑一样滑稽的大鼻子;有的则面如骷髅,充满了神秘奇谲的气氛。人面像的表情也是各有千秋。他们有的双眼倾斜、冷眼外望,表达出一种傲慢不屑的神情;有的嘴角上翘,带着女性特有的温柔、慈爱的笑容。这种人面像的外轮廓大都呈方形,让人不由得想起天圆地方的说法,或许方脸形的人面像就象征地母,而圆形的则代表天神吧。 有趣的是,贺兰山口的人面像都比较爱美。他们头戴各式各样的装饰,或是一对长犄角,或是几根长长的羽毛,或是一顶尖形或圆形的帽子;女性们则挽着发髻,带着几分秀逸的风姿。几千年前人们对美的追求跃然石上。还有一种面部装饰,大概是原始民族的纹面或面具,那覆盖得满脸都是的条形纹、弧形纹,令人面看上去有一种异常的威慑力量。 有一种人面像的五官造型组成一个小人,颇具创造性。人面像的眉毛构成了小人高举的双臂,眼睛好像他挂在腰间的长刀,鼻子是长长的身体,嘴唇则是他分开的双腿。整个看去,那姿势似乎是一种图腾巫觋的造型,神秘莫测。在山崖的最高处,还可以见到一种太阳神模样的人面像,它们双环眼圆睁,炯炯有神,头顶上用放射状的刻线表示光芒四射。这或许是生活在此的原始先民将其心中想像的太阳神摹刻下来,用来在祈祷的时候膜拜。 贺兰山口人面像的旁边,还刻着许多奇怪的文字,它们的色泽比岩画新鲜很多。这些是西夏文的铭文。据说,后来的西夏人对这些古老而神秘莫测的人面像崇敬万分,认为是神灵的显现,于是就在旁边凿刻铭文,来表达自己的虔诚之心,祈望人面像能给自己带来吉祥。 贺兰山口的动物图形大都构图简单,凿刻粗犷,却形象生动。骏马体魄健壮,群鹿活蹦乱跳,小鸟振翅欲飞,恶狼虎视眈眈。其中一幅凿刻着一只母狼和两只小狼,小狼在嬉戏玩斗,母狼在一边观望,寥寥数笔就将小狼的顽皮、母狼的慈爱表现出来,为我们增添了几分玩味的乐趣。 望着这些散布在高峰夹峙的山沟里的岩画,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悸动。这些千年前留下的印记证明:生命的活水曾在这一片崇山峻岭中流淌过,直到今天,他们的生命活力,仍通过这样的方式激荡在我们心中,使这山脉、这岩石,有了永恒的生命与价值。 ● 呼唤生命——呼图壁岩画 在新疆昌吉呼图壁县西南的天山腹地中,有一片地区山势陡兀,石壁豁开如阙,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康家石门子”。据说是因为清朝时有户姓康的人家为躲避战乱逃到这里,故而得名。1987年夏天,石门子山沟里一处岩刻的发现,给这座寂静的小山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康家石门子附近,青山绿草如茵,山坡之上野花争艳,花草的芳香、泥土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之中,醉人心脾。顺着一道由雨雪水汇成的清澈山泉前行,赫然看到群山之中一座赭红色的岗峦,山形如垒似砌,奇幻诡谲,峭壁之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人像。人像有男有女,或站或卧,或衣或裸,手舞足蹈,姿态各异,那里便是3000年前塞人祖先进行生殖崇拜活动的圣殿。 霍然千丈的石壁上,岩画犹如凝固在崖壁上的大型群舞造型。最高处是一群在祭祀活动中跳着欢快舞蹈的少女,她们扭动着修长的身体,挺着丰满的胸部,上下翻举着两臂,微曲着双膝,双脚似在轻轻蹬踏,整个动作洋溢着欢快愉悦之情。画面左侧斜卧着一个男子,面容粗犷、体魄强健,正将其硕大的男根指向女方。画面用夸张的技法表现出男女性爱的欢悦和生命力的张扬。 岩刻画面的中心是一幅表现男女媾和的双人舞。特别地用一个双头同体的人像来表现主题。众多的裸体男性围绕在其周围,夸张地显示着他们勃起的阴茎。 左上方的两幅交媾图中,有人身猴面的男性,还有几只性器官被突出刻画的雄老虎,将原始部落的生殖崇拜表露得更加淋漓尽致。 画面的右下方,有一组隐喻人口繁衍的画面,揭示了整个岩画的主题。画面上的男性,以极度夸张了的生殖器直指一个女子,女子则颇具手舞足蹈的欢快状。在两人之下是50多个欢蹦乱跳的小人。叫人体味到塞人祖先对子嗣生育、种系繁衍、氏族昌盛的美好企盼和祝愿。 这100多平方米的庞大岩画像是一首生命狂欢曲,它丝毫没有让人感觉到任何猥亵,有的只是一份原始生命的纯净和热烈。 在众多热烈的舞蹈场面中,有两组“对马图”格外引人注目。它们位于岩刻的最上层,是画面的主体部分,是氏族崇拜的标志。 “对马图”中。九个高大的裸女头戴平顶高帽,美丽的翎毛分扬在帽子左右。个个鹅蛋脸、高鼻大眼,秀美异常。她们摆动两臂,围绕着两组“对马图”轻快地起舞。左边一组为一对雄马,右边是一对雌马。对马的头部、前后腿都环绕形成一个封闭的图案。两组对马位置左右相对,牡器勃起,构成一组严格对称而且造型优美的图案。康家石门子是天山中水草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产马最多的地区之一。不难想像先民们对马的重视,并把马作为其生殖崇拜的图腾。 在岩画点西边,有一处泉水从离地面3米多高的石缝里一滴滴落下,常年不干,遂被人称为“神泉”。据说,这神泉是当年开凿石门子的神仙补偿给这里的人们的。因为神仙开通石门的时候大水泛滥,淹死了无数生灵,神仙觉得内疚,便留下了岩刻作为神迹,好让人们在此祈求人丁兴旺。神仙还在岩刻附近开凿了神泉,让人们饮了神泉的水便能生育。 如今,那开凿石门子的神仙已不知了去向,塞人祖先原始的性交崇拜和生殖崇拜的信念却留在了这赭红的峭壁之上。这是人类祖先在远古险恶多灾的环境里的生存战斗的实录,是生命的礼赞,是对创造生命的讴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