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庭波静泛秋水——《渔庄秋霁图》
太湖,横跨江苏、浙江两省,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有人说,在中国,没有比太湖更美的湖泊。它素雅、淡泊、壮阔、含蓄,三万六千顷太湖水中散立着七十二峰岛屿,水光山色,相映成趣。波光粼粼的太湖,时而波涛汹涌,白浪涛天;时而微波不兴,幽雅恬静。晨曦晚照,阴晴雾雨,神话般的七十二座山峰,沉浮波涛之间,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宛如缥缈的仙境……
偌大的太湖最美的一角,便是大画家倪瓒出生、隐居的江南名城——无锡,素来有“太湖明珠”的美誉。如今,在马迹山半岛之上,建起了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成为人们品味历史、领略太湖风光、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太湖绝佳处,毕竟在鼋头。”位于度假区北面的鼋头渚,三面环水,是历史上文人墨客争相赞咏的风景绝佳之地。站在崖岸上,纵目远眺,但见烟波浩渺,天水一色。碧波万顷的湖面上,水鸟翩翩,云帆点点,不禁让人想起了古代诗人张孝祥的诗句:“玉鉴琼田三万顷,看我扁舟一叶。”远处,由西鸭、大矶、小矶3个湖岛组合而成的“太湖仙岛”如神龟飘游湖上。山光,水色,渔帆,白云,涛声,笑语,交织成太湖独特的自然山水画图。清静单纯的思绪中,又想起那幅清新幽远的“渔庄秋霁”,同样的太湖山水,却没有倪老先生那般平淡的寂寞。
蠡湖是太湖的一部分,湖畔的蠡湖公园,陈列着各种碑刻和文物古迹,记载着历史的风云。当你在千步长廊中悠然漫步,看着桃红柳绿的“西施庄”,眺望波光荡漾中的片片白帆和那如长虹卧波的宝界桥,便会不由得吊古追昔,遥想起当年范蠡和西施泛舟太湖的万种风情……
度假区南端还有一处叫做龙头渚的地方,是由大储山蜿蜒伸入太湖中腹,酷似巨龙伏卧在太湖碧波之中。从龙舌、龙眼、龙耳、龙颈到龙背,全长2500米,那里山不高却层峦叠嶂,水不深却烟波浩淼,青山秀水,又是一幅天然的江南山水画。登上山来,满目松柏叠翠,处处曲径通幽,柳暗花明,景色怡人。山上四时佳果不断,水中常年湖鲜不绝,来此可以品尝到驰名江南的龙头杨梅和太湖银鱼。龙头渚还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江南胜迹。公元前494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战,吴王夫差大胜越国的夫椒之战就爆发于龙头渚周围,至今尚留当年吴王亲自擂鼓的战鼓墩遗址。
龙头渚北面不远处,灵山大佛巍然屹立,气势雄伟壮观。大佛之下,祥符禅寺、古银杏树、八角井都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人们朝佛的一方圣地。
迎风,我们似乎又听到那首深情而优美的歌声:“太湖美啊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太湖美啊太湖美……”徜徉在岸边,眺望那晶莹碧玉的湖水,遥想从前今天,无限情思又上心头。
● 竹炉山房往事——《惠山茶会图》
惠山自古多泉,九龙十三泉,人人皆知。如笼统讲惠山茶会,人们难免提出所煮为何泉之水的疑问。待看了文征明一行七人中蔡羽写的《序》,方知他们煮泉之处,是在惠山的二泉亭。
惠山“天下第二泉”,是自古以来天下皆晓的活水名泉。二泉原名“惠山石泉”、“惠山泉”,位于无锡惠山东麓白石坞下。它发于自然,生于石骨,水质清纯甘冽,被唐代“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二”。宋徽宗钦令建亭护泉,御题“源头活水”,且誉为贡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慕名多次来品泉,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诗句。更有一曲吟咏该泉景色的《二泉映月》名传天下,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如今的二泉亭在惠山锡惠公园内。亭内和亭前有两个泉池,上池八角形,水质最佳;中池呈不规则方形,是从若冰洞浸出。这与文征明煮茶会友的二泉亭景象有所不同,画中的泉池只有一个围八角形石栏的上池,却不见方池。古代有圆池清、方池浊,天圆地方、天清地浊之说。因此在明清时代,凡用二泉水煮茶,均汲于圆池。故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是写实而非写生,是作者根据意境及布局需要,按传统画法作增减变形处理的。
名泉在此,是无锡人天赐的福分。现在的锡惠公园内,有万卷楼茶室、陆子祠茶室、寄畅园茶室、大老爷殿茶室、第一茶室等数处。无论晴天、雨日,若能偷得浮生半日闲,面对潇潇绿意,饮一杯佳茗,那将是人生的一种至乐。
从二泉亭拾级北上,就是竹炉山房,它原是惠山寺的弥陀殿。关于这所山房,和山房中的竹炉,都与明清文人有着颇深的缘分。
明初惠山寺的普真主持,喜与名家交往,晚年住听松庵中,种茶植松。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普真请竹工编制了一个煮茶的竹炉,里面填土,炉心装铜栅,用松树煮二泉水泡茶,招待文人雅士。著名画家王绂和一些名流,都先后为竹炉绘画题咏,合成《竹炉图卷》四卷,一时传为珍品,后失去。清康熙年间,无锡著名词人顾贞观仿制了两个竹炉,将其一携至京师。此间,满族词人纳兰性德将收藏的《竹炉煮茶图》慷慨相赠。顾贞观邀集学者名流,为竹炉吟咏联句四十韵。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竹炉山房失火,画卷焚毁殆尽。直到乾隆再次游惠山时,重题“竹炉山房”、“顿还旧观”的匾额。乾隆亲仿王绂笔意补画了《竹炉图卷》首图,并命人分画竹炉其余三图,补录前人题咏,还将内府收藏的王绂《溪山渔隐图》赐予寺僧,这些举动使竹炉山房声名空前,游人云集。
如今的竹炉山房是清光绪年间重新修复的。主厅“雨秋堂”正中壁上,嵌着王绂的《晴雨竹》,乾隆题书的《竹炉煮茶图》,以及明清诗章题记石刻38块。如今这里虽然难觅竹叶烹新茗的雅趣,但那段翰墨佳话却令人难忘。
锡惠公园内,锡山、惠山隔映山湖相望。作为无锡城市标志的龙光宝塔巍然耸立在锡山之巅,湖光塔影,相映生辉。明代江南名园——寄畅园也在公园内。寄畅园二十四景,或奇峰秀石,曲径通幽,或朱栏曲槛,古木森森。八音涧泉落淙淙,锦汇漪塔影摇曳。园虽小而有古朴、幽静、清旷、疏朗之特色,是我国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代表。
品了天下第二泉的茶,游过古迹众多的锡惠公园,登上“江南第一山”——惠山。半山处,看绿树成荫,松涛滚滚,真正体会苏轼诗中“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风万壑传”的景象。一路上,古迹众多,山岚云影,引人入胜。山顶小憩,远望太湖水碧波万顷,峰峦点点,又想起东坡“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的佳句。不禁感慨这拥有天下名泉、名园、名山的无锡,难怪会令古往今来的无数名士如此眷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