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第四篇· 古画风景(1)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1-24 10:44:02 |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 访姑苏古镇,品千年风霜——《姑苏繁华图》

  历史上的苏州,曾是南北往来的水陆交通要道,江南地区最主要的货物集散地。早在唐代,来苏州做刺史的白居易就说苏州“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作为地方的最高长官,对当时苏州的市情,白居易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宋元明清时期,苏州的丝织业达到了鼎盛,日出万绸,衣被天下,万商云集。到清朝康熙年间,苏州已经是除了帝都北京以外的天下第二大城市。“江南第一才子”唐寅曾在《阊门即事》中云:“世间乐土是吴中,内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这位明朝的大画家没有预见,200多年后,确有一位画师在一幅巨作中描绘了阊门的繁华往事。

  那位画师即是乾隆年间的徐扬,那幅巨作便是举世闻名的《姑苏繁华图》。

  《姑苏繁华图》在长达12米的画卷中,南来北往的各类船只近400艘,在胥门万年桥和阊门吊桥、山塘桥的河面上,篙动橹摇,帆樯满河。往来如梭的货船中,满载着大米、棉花、柴草和磁器,还有一甏一甏的老酒、酱油和酸醋。游艇中的人们有的正在品尝苏式船菜,有的在抚琴歌唱。阊门至枫桥一线的十里长街,牙行相望,店铺鳞次栉比,百货充溢。最多的当然是丝绸生意。此外,饭店酒楼有家常便饭、荤素小菜、馄饨糕团、上用小菜……大小生意统统揽得;棉布店有上用纱缎、籽净棉花;席店有定织细席、虎丘名席;银楼有上赤真金、定洒上赤金珠;磁器店有官窑的各款磁器;铜锡店有精巧锡器;浴室有香水浴堂……各行各业精品云集,真正一派“江南大都会”的景象。

  而画面所记载的繁华,一半都是在苏州一个叫做木渎的古镇中。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古镇。传说,春秋时代,吴王夫差为取悦美丽迷人的西施,在离苏州西南10公里处灵岩山上建造馆娃离宫、姑苏台,“三年集材,五年乃成”。所用木材源源运至太湖边一个四通八达的重要军港,以至“积木三年,木塞于渎”,天长日久成了集镇。明代时,木渎为吴县六镇之一。到了清朝中叶,木渎已是吴中著名的商埠。

  木渎山塘街,是一条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修建的千年古道。康熙皇帝六次“驾幸”虎丘时“出阊门,乘舟历山塘”。乾隆皇帝途经山塘尤喜骑马,并数次吟诗道:“山塘策马揽山归”,“策马山塘不用船”,“马嘶小步出金阊”。山塘街至今还保留着乾隆临幸时的“御道”。优美妩媚的山塘,让无数名士在这里卜居筑园,啸傲风月。至今,白公祠、唐宋五贤祠、张国维祠、李延龄祠、吴一鹏故居……,千古名贤与山塘长相厮守,给这条湿润清丽的江南老街带来了许多浩气凛然的情操。坐在古色古香的游船中,看两旁白墙黑瓦的古镇旧屋,想起“买鱼沽酒,行旅如云;走马呼鹰,飞尘蔽日。晚村人语,远归白社之烟;晓市花声,惊破红楼之梦”的诗句,你会跌入一段香艳温柔的好梦。

  在《姑苏繁华图》远景的山丘上,依稀可见一座宝塔,那便是木渎久负盛名的宋代斜塔,而斜塔所在的山丘即是“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苏东坡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因其景色奇秀,历代都颇受推崇。徐扬作画的年代,正值虎丘历史上的最盛时期。康熙帝和乾隆帝6次南巡,每次都要光临虎丘。祖孙二人在虎丘题写匾额楹联、作诗咏叹,并兴建了宏伟的行宫和寺庙。当时所造山前山后轩榭亭台迤逦参差,多达5080余间。然而,如此庞大的建筑群却在100多年后清军与太平天国的战火中化为废墟。今天,2500年历史的虎丘又恢复了其风光如画的旧时面貌。虎丘之上,亭台楼阁、园榭轩馆,耸金叠翠;古木参天,水菱浮清,虎丘塔依然巍巍耸立。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的美景,叫你无论何时游赏虎丘,都会怡然心醉,流连忘返。

  阊门的工地上一片繁忙的景象,城门已经被脚手架重重包围,这座苏州城曾经最繁华的水陆城门,正在恢复着其画中的模样,伴随着商业街的重建和改造,阊门昔时的盛景已指日可待。世事变迁,《姑苏繁华图》的旧日景象在今天的旅游事业中得以重现:曲径通幽的寒山别院、雄奇险峻的铁岭关,聚集着熙熙攘攘的中外游客;高朋满座的枫桥书场,一曲曲弹词开篇,伴随着叮叮咯咯的弦索之声,使整个古镇沉浸在浓浓的水乡风情之中;引来无数仁人信士寻幽访古的寒山寺,正用其悠悠不绝的钟声向人们祝福年年……

  古老的苏州,用其保留了几千年的江南水乡的韵味、古老的街道、江河、故居,用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今天的人们。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美好,古朴而不做作,喧闹而不浮躁,单是这种回家的感觉,就会让你久久不舍离去。

下一页·第四篇· 古画风景(2)上一页·第三篇·宗教壁画(3)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中国艺术地图》
· ·第一篇· 岩画(2)
· ·第一篇· 岩画(3)
· ·第一篇· 岩画(4)
· ·第二篇· 墓室壁画(1)
· ·第二篇· 墓室壁画(2)
· ·第二篇· 墓室壁画(3)
· ·第二篇· 墓室壁画(4)
· ·第三篇·宗教壁画(1)
· ·第三篇·宗教壁画(2)
· ·第三篇·宗教壁画(3)
· ·第四篇· 古画风景(1)
· ·第四篇· 古画风景(2)
· ·第四篇· 古画风景(3)
· ·第四篇· 古画风景(4)
· ·第四篇· 古画风景(5)
· ·第四篇· 古画风景(6)
· ·第四篇· 古画风景(7)
· ·第四篇· 古画风景(8)
· ·第四篇· 古画风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