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苍苔迷古道,红叶乱朝霞——乾陵陪葬墓壁画 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高宗与武则天的玄宫凿建于主峰之中。陵园内,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的宫城、皇城、外廓城井然有序。遗留至今的华表、翼马、驼鸟、无字碑等大型石雕120多件,整齐地排列于朱雀门至南峰乳头山遥遥两华里的司马道两侧,气势宏伟,雄浑庄严。沿道而行,仿佛进入了一座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 在乾陵的东南部,分布着17座陪葬墓,陪葬者有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等。已经发掘了的陪葬墓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怀太子这三座墓中100多幅绚丽多彩的唐代壁画。 永泰公主名叫李仙蕙,是中宗李显的第七女,高宗与武则天的孙女,被武则天杖杀,死时年仅17岁。中宗复位后,迁葬乾陵附近,追封永泰公主。永泰公主墓的墓道、墓室中画满了重彩壁画,色彩艳丽,线条清晰流畅,实乃唐代壁画中的杰作。但壁画剥落现象严重,只有一幅《宫女图》比较完整。 公主墓的前室中绘有16个面庞秀美的宫女。七宫女图中的女子头梳双丫髻,着唐朝流行的男式胡服;九宫女图中的女子头梳高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16个宫女个个体态丰盈,婀娜多姿。她们手捧食盆、酒杯、拂尘、如意、团扇、蜡烛盘等,在宫官的引领下款款徐行,行列参差错落而有次序。她们或低语、或回顾、或凝神,表现出宫女端庄、拘谨、娴静的神情姿态,增添了公主寝宫中宁静与舒适的气氛。 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次子,唐高宗曾派他监国。李贤处理政务很能干,曾召集著名学者注释《后汉书》。武则天毒死长子李弘后,立李贤为太子,公元680年又将他废为庶人,贬巴州,不久通令自杀,死时31岁。20多年后迁来陪葬乾陵,追封章怀太子。其墓道两侧50多幅壁画保存完好,《马球图》、《礼宾图》、《狩猎图》、《观鸟捕蝉图》都是其中的珍品。 《礼宾图》描绘了唐代官员引领宾客和外国使节谒见太子的情景。画面着意表现唐朝官员沉着端雅的风度和客使们恭谨的神态。他们不同的形貌特征、装束打扮,刻画得纤毫毕肖,唐朝中外各族的交流盛况,借此可见一斑。 《马球图》是一幅曾经震惊世界的壁图。打马球者均身着窄袖袍,脚登黑靴,头戴幞头,坐立马上,执缰扬杖,20多匹马拉成圆圈,围绕马球来回穿梭,这幅画成为我国马球运动最早的形象记录,也是我国人民和波斯人民文化交流的实物例证。 在章怀太子墓甬道东壁南北长12米的垂直平面上绘制了一幅人员众多、气势磅礴的太子狩猎图。四马开道,众骑簇拥着一个体格高大身着蓝袍、骑着白马的男子。只见众马奋蹄,奔腾向前,旗帜猎猎。猎狗竖起耳朵,猎鹰扑腾着翅膀,40余人前后浩浩相连,分布于山树峰岭之间。最后边的是三个伙夫,引领催赶着两头驮着炊具的骆驼。身体笨重又背负重物的骆驼引颈奋蹄,急急追赶,渲染了整个画面紧张急迫的气氛。 久负盛名的《观鸟捕蝉图》是一幅感人至深的以“宫怨”为题材的作品。画中有三位宫女,左边的身着唐人流行的半臂衫和曳地长裙,右手轻执金钗,正抬头望着眼前飞去的小鸟,一副慵懒的模样;右边的宫女装束与她相同,但动作却是双臂交锁,裹紧披帛,一脸的空洞神情;中间的一位身着便服,她举起右手,莲步轻移,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小树上的一只蝉。三人性格不同,却同时将深庭大院内空虚的生活,无聊惆怅的心情显露无遗。 懿德太子名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子。与妹妹李仙蕙同时被武则天处死,年仅19岁。李显复位后,追赠为“懿德太子”。懿德太子墓是迄今发掘的唐代墓葬中大规模、帝王级别的陵墓。墓内布满壁画,其中有一幅堪称稀世珍品的《阙楼仪仗图》。 《阙楼仪仗图》在墓道的东、西壁有太子仪仗图,画面以巍峨的山峦作为背景,山脚下是建于高台之上的楼阙,金碧辉煌。楼阙旁雄伟的城墙下有一支由196人组成的仪仗队,分步兵队、骑兵队、马车队三部分,旌旗如林,队列严整,声势浩荡,尽显懿德太子的显赫地位。画面用工笔重彩,气势雄浑。 唐代的墓室壁画,随着帝王厚葬之风的发展,规模和艺术水平均令前代望尘莫及。乾陵陪葬墓用娴熟的画笔描绘出一幕幕唐代奢逸的宫廷生活,使人们领略到盛唐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在永泰公主陵园内的乾陵博物馆中,我们还看到乾陵陪葬墓出土的4000余件唐三彩和陶俑,尽管这些文物已是历经盗墓者的劫后余物,却仍然做工精美、造型优雅、色彩高雅,其内容之丰富,的的确确成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