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第一篇· 岩画(4)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1-24 14:19:42 |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 花山崖上的鼓声——广西花山崖岩画

舟行明江,看奇峰排列、峭壁对峙,迷蒙的水汽里,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叫人心旷神怡。这里江水逶迤曲折,每到一个转弯处,便油生“山重水复无流处,船到崖壁又一川”的绝妙感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对明江赞叹不已,认为它集桂林漓江、福建建溪及武夷山、长江三峡之美于一体,却又“别出一番鲜巧”。

左江流域的崖壁画共64处,大都画在下临深渊、上难攀登的河道转弯的绝壁上。花山崖的壁画也不例外。这里的崖面像是巨人用斧头劈开似的,特别平整,碧绿清澈的江水从山脚轻轻绕过。200多米长、40多米高的崖壁画从崖面上铺张开去,而帽沿一样突出的崖顶则保护了它们。

土红色的崖壁画大大小小、重重迭迭,描绘出一幅鼓乐齐鸣、狂舞欢歌的庞大场面。崖壁上密密麻麻地画了近两千个人物,人物大的3米,小的只有30厘米。或正面或侧身,正面人像两手高举、两脚叉开成立马式,侧面人像两手平伸、两腿微蹲成跳跃式,连贯看起来,活像一群蹦蹦跳跳的青蛙,让人想到壮族祭祀蛙神的习俗。

除却这群摆动着强烈舞姿的人物,崖面上引人注目的还有许许多多的铜鼓图像。铜鼓,是岭南少数民族的圣物,谁拥有铜鼓,谁就拥有领导部落的权力。同时铜鼓还是祭祀的乐器,其响亮、带有穿透力的声音让人们觉得它具有某种可以“通天”的力量。花山崖画中,在铜鼓和鼓手周围往往聚集着大批的人群,他们或围绕中央一个高大的人物举手顿足而舞;或面向铜鼓高举手臂,作出一副祈祷状;或围绕铜鼓摆动身躯,千姿百态中却仍不失对铜鼓的膜拜。

花山崖壁画是2000多年前所绘的,那么这些模仿青蛙的剧烈舞姿和那洪亮的铜鼓声究竟代表什么呢?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论证,有的说是古人祭祀水神;有的说是壮族先民骆越人庆祝征战的胜利;有说是骆越人庆祝丰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由于古代左江流域水患严重,更多的学者认为花山壁画是为了祭祀神灵和镇水降魔,而那神灵就是蛙神。青蛙是欲雨的先兆,被古人视为灵物。世界很多古老的民族都把青蛙作为图腾。他们把青蛙图案纹在身上,绘在铜鼓上,绣在衣裙上……祈求万能的蛙神能带给他们好运。

遥望崖壁之上,鼓声阵阵,蛙神起舞。在弥漫着神秘气氛的舞蹈中,威严英武的蛙神处于中心位置,他地位突出,形象高大,头饰华丽,腰佩刀剑。舞姿威风凛凛,气概不凡,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形体矮小的舞人,如众星捧月,围绕着蛙神,动作整齐划一,更显仪礼庄严肃穆。响亮的铜鼓声在数百里明江山水间荡漾。

江对岸,面向崖壁的是一片空旷的平地,非常适合人们举行各种大型活动。遥想往昔,人们面对着崖画,在那里击响阵阵鼓声,跳起舞蹈,那人声、水声、鼓声交织在一起,该是何等的磅礴壮阔啊!

赤铁矿和牛血混合而成的红色,给崖壁带来了诱人的无穷魅力,它仿佛炽热的生命之火,将人们内心的无限虔诚献祭给万能的蛙神。在那洪荒的年代,它也将壮族先民的精神意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 东方天书的遐想——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在这里你可以沐浴在温和的阳光里,在漫长、宽阔、幽静的银色海滩上漫步,或倚靠在水湾的崖石旁垂钓,沿岸槐树林香气袭人,醉人心脾;可以来猴王老家花果山,在山涧峡谷、飞瀑龙潭中感受人间仙境的精妙,或登上玉女峰,迎着曙光看太阳从海上升起,看翻腾的白云,如海水扬波般环绕在如蓬莱仙岛般的峰顶周围。然而连云港不仅有如诗的风景。在市区西南3公里的地方,山峦迭翠,绵亘十数里,因山色锦绣、美如画屏而得名锦屏山,古老的海州文明就在这里孕育而成。锦屏山旁,二十多座山峰耸秀拱卫,其中一座就是“孔子问官”处的孔望山。山的南麓,是峻岭夹岸、九曲回折的桃花涧,四五万年前的古人类就曾在这里繁衍生息。

在这承载着古老文明的锦屏山中,还藏着我国最早的一部“天书”,其具体的年代还无从考证,据估计至少是距今4000年前的遗迹。这部“天书”就是将军崖岩画。

将军崖是位于桃花涧西南一座叫大柜顶的小山包,因其山顶东崖上曾刻有一员骑马的大将,故俗称将军崖。将军崖的石质颇为坚硬,在其平整黑亮的岩石之上,却有一批用比它更为坚硬的石器敲凿、磨刻而成的岩画,线条粗率而劲直。

岩画长22米,宽15米,分别凿刻在山坡的西、南、东三侧,画面形象包括人面、农作物、鸟兽面、星象和一些符号。岩石上的11个人面像都没有身躯,只有类似禾苗的线条与大地相连,下面还有三角形的根部,好像是一些站在田间的人物,样式奇特。岩画中有3个圆形的太阳,各刻一二十条光芒线。附近还有一条6米多长磨得发白的“银河”,“银河”中许许多多人工凿磨的圆窝,好似天上的点点繁星。有人对3个太阳的角度进行过仔细的测量,认为那是指示冬至、夏至季节变化的标志。此外,尚有许多石刻符号,大概是原始社会的石刻文字吧!

这些奇怪的图案和符号究竟蕴含着什么内容呢?有学者说那是原始先民对土地神和太阳神的崇拜,有学者说是原始先民对谷神的崇拜,还有学者说是古代先民纹面习俗的遗留,至今谜团未解,而所有的猜测都让将军崖岩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南京大学的民俗艺术专家陈教授认为:将军崖岩画是春秋时期东夷族的附庸国——少昊氏郯国的巫师为死亡的王族招引魂魄留下的印记。当时连云港可能是郯国故都,将军崖则是举行这种祭仪的场地。在山坡西侧的岩画中,三点纹和无轮廓线的类人面像是在描绘那些无形的游魂。有轮廓线的类人面像,如同鸟儿栖息笼中,其实是我国《楚辞》中所说的招魂用具“秦篝齐缕郑绵络”。“秦篝”是秦国用植物枝条制造的笼筐。“齐缕郑绵”是用齐国的麻线和郑国的丝绵线织成的布或丝绸,泛指衣裳。鸟儿其实是鸟化的灵魂,那是一种古老的信仰。贯穿脸面中心,一条长线连着禾苗的图案,是表示拴住灵魂入土。人的生命离不开衣、食、住,鸟的生存也离不开住的窝和吃的稻米,而鸟窝正是用树枝柳条和破旧的棉絮网罗而成。用鸟儿、笼筐、衣裳、稻米、长线,正是为了招引灵魂、笼络灵魂、维系灵魂,或希望魂魄复聚再生,或招游魂安居墓穴,或祭亡魂升天成神。山坡南面是一群装饰各种鸟冠纹等的无轮廓线的类人面像,其间有帆船、云纹和中间写有“大”字圆形纹,后下方有一排人在跳舞,前方有一穿长裙的人在带路。这组图像是巫师引导以鸷(鹰)鸟为图腾的少昊氏王族的灵魂升天,返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太阳。点纹状长带为星座组成的天体银河,古人称作魂道。短直线为流星轨迹。帆船是引魂渡舟。“大”字的圆形纹符号是指日中之大人,即东夷人。圆形纹、中间有一点的圆形纹均似鸟头,象征鸟人灵魂。一排人在跳巫舞,这是引魂升天的仪式。

这详尽的解释将岩面上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图形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但这些也只是人们对这部古老的“天书”更为科学的推测。究竟他在讲述什么年代里的什么故事?如果现有的断代方法不再进步,人们恐怕永远都无从知晓了。

中国岩画的两大系统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经济和文化状况有较大差别,相应地不同地区和时代的岩画也就有不尽相同的题材、手法和风格。总的看来,中国岩画可以大体划分为以西北地区为主的岩刻和以西南地区为主的岩绘两大系统。

北方岩画从岩画题材看,以表现野兽、骑士或狩猎放牧场面为主,具有浓烈的草原气息,是狩猎、畜牧业经济形态在岩画艺术上的反映。北方岩画以内蒙古阴山岩画为代表,甘肃、新疆的岩画也颇精彩,都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西南地区岩画的题材,有人物、器物、房屋、自然物和手印等,反映了当地居民狩猎、战争、村落、舞蹈等社会生活情况。西南地区的岩画中以云南、广西的岩画最有代表性,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

 

下一页·第二篇· 墓室壁画(1)上一页·第一篇· 岩画(3)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中国艺术地图》
· ·第一篇· 岩画(2)
· ·第一篇· 岩画(3)
· ·第一篇· 岩画(4)
· ·第二篇· 墓室壁画(1)
· ·第二篇· 墓室壁画(2)
· ·第二篇· 墓室壁画(3)
· ·第二篇· 墓室壁画(4)
· ·第三篇·宗教壁画(1)
· ·第三篇·宗教壁画(2)
· ·第三篇·宗教壁画(3)
· ·第四篇· 古画风景(1)
· ·第四篇· 古画风景(2)
· ·第四篇· 古画风景(3)
· ·第四篇· 古画风景(4)
· ·第四篇· 古画风景(5)
· ·第四篇· 古画风景(6)
· ·第四篇· 古画风景(7)
· ·第四篇· 古画风景(8)
· ·第四篇· 古画风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