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传话筒的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1-19 11:23:36 |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还记得孩子们玩的“传话筒”游戏吗?这个游戏不需要太高的技巧,孩子们却乐此不疲,因为他们觉得一句简单的话竟会被传得面目全非,这实在是非常有趣且不可思议。

  然而如今人们对于艺术的看法,正是传话筒游戏的悲哀结果。二十世纪初人们还保留着部分追求及运用艺术的习惯,但对艺术的重视程度已经远逊于千万年前的人类了。时至今日,一般人对艺术的定义及看法,已经变得有些无厘头了。

  我们相信精致的艺术是华丽且引人入胜的,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艺术是次要的、不相干的。而对少数人而言,艺术甚至还带点威胁性。以下是一般人对艺术的普遍想法:

  •艺术是珍贵物品,如颇受争议的画家梵•高的作品,可以卖上百万美元。

  •艺术需要特殊技巧、密集训练,或者是长篇大论的文绉绉的言辞。

  •被称为“现代艺术”的“另类”艺术,大多是难以理解、或不怎么赏心悦目的作品。

  •艺术会为了寻求政府赞助,而以各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呈现。

  •艺术是一种对有钱人及高雅时髦人士的“款待”。对一般人而言,艺术是那些由真正了解艺术的鉴赏家们放下身段改编的“通俗”作品。

  •艺术多半顶着浮华浪漫的光环,很美,但真的不是很重要。

  我不是学术研究者,无法追究历史上对艺术的定义为何在今日的西方世界演变成这样。在旧石器时代,艺术已经与生活密不可分,食物、饮水、衣物、睡眠和祈祷等,无不显露艺术对当时人类的影响,其重要地位今日依然存在。不同的是,往日的艺术是一种社会规范,完完全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不需要用特别的语言加以说明。种种艺术技巧使人类学会了如何在社会集体中生活,也使社会得以和谐发展。千万年来,不论是在石窟上作画,还是中世纪盛装游行队伍里的表演,参与者无一不是致力于“艺术”的。

  艺术定义被混淆,可能始于古希腊文明时代。当时哲学思潮之风行,甚至发展到每户人家门口都可挂上“哲学家”匾额的程度。艺术在生活中的定位开始产生冲突:柏拉图在乌托邦里禁止作诗作词,原因是诗词在乌托邦内太具危险性了;亚里士多德则在《诗集》里写道:“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莫过于成为一名暗喻大师。”自此,人们不断争论艺术的定义,但至今仍给不出一个最恰当的结论。

  尽管如此,当时艺术在一般人的生活中仍占据重要分量。艺术家并未被看做社会上的另类,而被视为一股神秘的心灵欲望及激情,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增强社会凝聚力的要素。艺术这个角色活跃于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社会,但之后便有了转变。

  二十世纪以后,西方人已经不再将艺术看做人们与生俱来的天赋了。艺术不再是联结生活的重要内容与发展社会文化的必要元素,也不再是人们融入上流社会的必修法门。艺术变得机构化、博物馆化,渐渐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职业艺术家们的专利。

  艺术家们通常资质优秀,成就非凡,然而这并不表示他们异于常人。优美的戏剧独白及嘹亮的喇叭吹奏,并非上天所赐的才华或瞬息而至的灵感,艺术家们创造不朽巨作的方法皆来源于生活,只不过采用的方式较复杂、较令人满意罢了。

  本书将探讨艺术家们创作过程中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以及发展出来的几种练习模式,例如怎样问一个好问题,怎样用富有创意的方法来解决有趣的问题,怎样创作故事,怎样有效利用直觉暂时摒除一切杂念,使自己专注于创作,以及怎样做出有利的选择等。

  几千年来,我们对艺术的认知已大有改变,艺术天赋也呈现多样化,但是我们的原始艺术工具(艺术技巧),与远古时代在石穴洞窟里作画的老祖宗所运用的方法相比,仍然未有进步,仍停留在最初的艺术表现手法上,如:暗喻、即兴创作、随性而为、直抒胸臆、探索他人创作、在特殊地点举行特定仪式等。只有摒除“艺术家们的所作所为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与价值”的错误观念,我们才能看清艺术的本真面貌。

  艺术家们勤于练习,从而精通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足以使他们将普通的生活经历转变成比货币更值钱的财富。如今,我们重新发现了艺术家们赖以为生的基本技能。它们将以手手相传的方式,千百万年地传授下去,并使人们能够享受到它们所带来的丰硕成果。

下一页艺术即生活上一页都市儿童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是个动词:玩味艺术生活,丰富创意人生》
· 编辑推荐
· 内容提要
· 作者简介
· 内容精选
· 本书目录
· 艺术是个动词
· 洞察艺术生命的新方向
· 都市儿童
· 传话筒的艺术
· 艺术即生活
· 艺术创作的三项原则
· 看不见的艺术高招(1)
· 看不见的艺术高招(2)
· 真实生活里的世界
· 回归基本:艺术的基本技巧
· 心灵本有活泉
· 激活内心渴求(1)
· 激活内心渴求(2)
· 利用黄金时间
· 细腿儿
· 训练你的注意力
· “限制”激发创造力
· 艺术家的注意力(1)
· 艺术家的注意力(2)
· 寻常之外的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