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艺术家的注意力(2)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1-19 10:36:58 |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第二次观察能让你产生较复杂的领悟、更深度的欣赏。第一次观察时你可能觉得自己非常聪明,颇有鉴赏力,但第二次观察结束之后,你就会感到更快乐,更有活力。实际上,第二次观察的方式能让我们更务实地发挥注意力。

  4.运用期望:预期VS期盼

  拉丁文中“期望”指的是“小心、留神”,它原属于与“视觉”有关的词族,同义词有“壮观场面”、“引人入胜”、“光谱”以及“想象中的幽灵”等。“期望”有助于培养生活中的艺术习性,但同样也有削弱作用。它能提高我们的领悟能力,但也会歪曲我们的所见所闻。为了更进一步阐释词义,将“期望”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意涵:预期和期盼。

  预期,相当于把期望转为偏见、事前臆测或判断。个人在事前的主观臆测会浇熄注意力所燃起的期望之火。预期的拉丁文意是“事先获取”。当我们产生预期时,会在运用注意力进行观察之前就先作出结论。

  “不要事先预期”是指导表演艺术的老师常常告诫学生的一句话。在预演时,“预期”所产生的错误是最明显的:年轻演员会在演对手戏的拍档挥手打他之前就先退缩;女演员会在戏里争吵前就先把布景弄歪。指导老师提醒学生们注意一点:即使已经演了上百次,但是就剧中的这个“角色”而言,每一次都是全新的体验。如果演员能够很有技巧地将自己的期望与剧中角色分离,用首次参演的心态来演出,那么每一场每一幕对他而言都是新鲜的。

  运用此种注意力需要讲求一个原则,即要舍弃对过去的记忆和未来的想象,只专注于当下,然后再逐渐加深解读的难度与复杂性。艺术家们的秘诀之一就是他们常将每次解读都当做充满新鲜感的第一次解读。

  期盼,是期望的最佳意涵,即乐观看待未来。这种现象在演员训练课程中极为明显。用开放的心胸迎接可能出现的每一种情况,这对一名相当“入戏”的演员来说是值得称道的,我将它称为“能量归零的心理状态”。你可能看过演员们在预演之前闭起眼睛、静默一分钟的情形,在短短一分钟内,优秀的演员能够将不相关的干扰(紧张、担忧、背痛等)搁置一旁,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暂时搁下过去的事情,以开放的心胸接受新事物、新发现,我将这种状态称为“期盼”。这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态度,它能满足艺术创作之需。

  5.拟订并随时修改原稿

  原稿的使用是很重要的。如果每件事都出乎意料,无法大略预知,恐怕我们每天都会活在惶恐里。小心地草拟计划虽然会挤掉生活里的一些惊奇,但毕竟安全一些。

  原稿通常会对生活态度的基本取向产生影响,这好比在草拟建筑蓝图的等高线时,必须由地底下开始丈量一般。许多人在经历过社会与个人人生的起伏动荡之后才知晓生命是有原稿的,至于没有生命原稿概念的人,根本早就否定了它的意义。

  我们在原稿里会对每件事情都抱有期望,心里都有个谱。举例来说,你怎样知道某人是爱你的?因为你可以“感受”到他的爱。除了希望是这样外,又是什么让你“感受”到呢?最终答案是因为出现了一连串符合你个人“我是被人爱着的”原稿里的“必要迹象”,在这原稿里记录着你个人早期的观察、经验,及其他许多影响个人的要素,包括基因及文化。每一个“我是被人爱着”的打样版本皆有不同特质,让我们来虚构一对男女可能坠入情网的例子吧!

  故事中女主角在她“被爱的”原稿里有些要求:他要不时流露出坠入爱河常有的恍惚之情;整天都在想着她;随时愿意花时间陪她、取悦她;他说的话句句是告白而且属实……而男主角的“被爱原稿”里有:愿意当他最好的听众;毫无怨言地帮他做某些特定的事,比如烫衬衫;由衷地崇拜他,等等。

  这对恋人的“被爱原稿”无所谓好或不好,但是每一个人的“被爱原稿”对生命中将会经历的爱情,绝对具有深远的影响。狭隘或根本不检讨的原稿内容,恐怕会使你未来的爱情命运受到限制或影响。你对自己“被爱原稿”的认知越深刻,就越能够随时打开它、修正它,也容易注意到更多的爱情机会。如果你的“被爱原稿”像上述男主角一样,将烫衬衫当做爱情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你的另一半并未察觉到这一点,那么,每次她忘记烫衬衫时你就会不高兴,而忽略了她在其他地方对你表达的爱。

  如果双方都知道“烫衬衫”在他们的“被爱原稿”中如此重要,就可以免去许多不必要的争吵及痛苦。其实他们可以更完美地修正彼此的爱情原稿,男主角可以带点儿技巧地重新修改自我的原稿:自己去烫衬衫,或花点钱请洗衣店烫一烫,或干脆买防皱衬衫,或学学编剧,事情很快能得到改观。

  我们往往认定原稿如刻在石头上的金科玉律般不得修改,但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必须学会变通才能换得更顺心的生活。百老汇戏剧没有一场是完全按照未修改过的剧本上演的,每一景每一幕都是不断修正的结果。剧作家通常每写完一章便交由演员大声念,看到实际效果后再回到剧本上修正几个动作或台词,甚至重新调整秩序,直到感觉满意。这也是至今我们仍将剧作家一词拼为“play wright”的原因——他们是为了能够将生命中的主要原始要素(如文字、动作、行为)变为自己活灵活现的创作成品。我们同样期望生活更加丰富、圆满,所以不要忘记也不要吝啬花时间去修正你的生命原稿。

  6.聆听

  艺术家们都是不容置疑的好听众。所有的艺术都源自沟通,优秀的艺术家在以下两方面都表现得极为出色:正确地表达意愿和聆听。大部分的艺术作品是通过合作完成的——团队共同创作,或一两个人搭档合作,或是人与人之间一呼一应的串联合作。就算是喜欢离群索居的诗人或画家,也需要在生动的对话中进行创作。他们的谈话对象是想象中的观众——对作品感觉如何?是否能接受?或者是求教的老师、评论家或同事。这些意见交换或许是真实世界里“有声的”对话,也或许是艺术家内心“无声的”想象对话。

  对艺术家而言,倾听自己沉醉在创作中的声音是极重要的一项挑战。艺术家必须听出作品的需要,才能表达出作品的意境。比如有些小说家为了应小说中某个角色的要求而转变故事情节。这当然不是精神分裂,而是高超的聆听技巧,小说家就是听出了角色的声音才作出改动的。不同的世界都有各自的生命轨道、发展规则与需求。艺术家则以一颗敏感的心,去聆听各个“世界”的声音,去注意各个“世界”的巧妙之处。

  艺术家们的“听力”敏锐得实在令人吃惊。某个夏天,我跟随大师克里斯汀•林克莱特学习声音课程。第一堂课上,听了我说了大约两分钟的话后,她马上根据我的声音分析出我的人生经历:“你年轻时得过肺病;在纽约出生长大,但听口音不像是在纽约求学的;你通常扮演的是英雄角色;不喜欢在台上唱歌……”她说的全是事实。她真的“听”得出来,就像医生在你砰砰的心跳声中辨出你的病情,也像心理治疗师听得出你并未完全说出的事实。这便是专家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练习的艺术技巧。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是个动词:玩味艺术生活,丰富创意人生》
· 编辑推荐
· 内容提要
· 作者简介
· 内容精选
· 本书目录
· 艺术是个动词
· 洞察艺术生命的新方向
· 都市儿童
· 传话筒的艺术
· 艺术即生活
· 艺术创作的三项原则
· 看不见的艺术高招(1)
· 看不见的艺术高招(2)
· 真实生活里的世界
· 回归基本:艺术的基本技巧
· 心灵本有活泉
· 激活内心渴求(1)
· 激活内心渴求(2)
· 利用黄金时间
· 细腿儿
· 训练你的注意力
· “限制”激发创造力
· 艺术家的注意力(1)
· 艺术家的注意力(2)
· 寻常之外的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