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艺术世界中的思想与行动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06 10:55:56 | 出版社: 内蒙古日报社

《艺术世界中的思想与行动》是黄专出版的第一本批评文集。这本文集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编录了黄专自1986年以来至今的专题论述、演讲稿和访谈等,更重要地在于作者在题目、前言和行文中贯穿始终地重申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前言中,黄专把他对思想的信仰归结于当代艺术曾经给于他的启示和激发,“1980年还在念大二的我去北京度假,偶然在中国美术馆看到了‘星星画会’第三次‘合法’的展览,它对我的震撼是难以言状的,甚至直到今天我还能依稀记得王克平、黄锐、李爽或是马德升作品摆放的位置、记得那份薄薄的、发黄了的油印展刊,也许是它第一次让我体会到独立的思想所能产生的能量。”(1) 不久,从大学毕业的黄专随即投入了研究、参与和推动当代艺术的思想建设之中和实践的前沿。1984年,他加入《美术思潮》的编辑工作,与彭德和严善淳一起共事,也认识了“对我一生都十分重要的”(2) 范景中,并在他的指导下研究波普尔和贡布里希。在这些叙述之中,我们了解到黄专思想的来源,也体会到他和他学术上的伙伴们在学识和思考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彼此尊重和深厚的友谊。

在书中,黄专以“自序:只有思想是重要的”回顾了自己跨越20多年的实践和思想形成的轨迹,说明了他如何选择始终以一种行动性和参与性的思考质疑和冒犯真理的确定性。在他看来,自由的思想“可以是伟才雄辩,也可以是喃喃低语”。的确,在自序之后的文字之中,我们无时不刻地遭遇到黄专渗透于行动之中的思考、创造力和前瞻性。在对艺术创作和现状的描述中,他既保持着对与艺术密切关联的社会语境、意识形态、人文色彩和精神力量的好奇和关注,也一直追问着艺术本身的价值判断。早在1986年,黄专就讨论了“波普”艺术的意义,并从艺术史的线索中认识到它“成为和现代派平分了这个世纪的后现代美术运动最有价值的特征”。黄专关注的也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本身,这些创作并不局限于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域,还包括了中国画、水墨画、西方摄影、纪实摄影、女性主义等其他方面的实践;他还研究和讨论艺术创作的外部条件,特别是艺术批评和艺术市场的现状、问题和潜能。

1997年的一篇长文“90年代中国美术批评中的三大问题”详细地勾勒和分析了中国美术批评界的三个实践方向:有关当代艺术的国际身份的讨论、有关当代艺术“意义”的讨论,以及有关艺术批评学科规范化的讨论,并且深入地介绍了活跃于90年代的各个批评家的工作和理论特征,提供了一个对于90年代中国批评景观的全面论述。在另外一篇高度精练的短文中,黄专严肃地说明了“什么人算是批评家?”他罗列了五种他认为应该排除在批评家之类的“分子”,并提倡要维护批评这个行当的严肃性。他强调批评家的自主独立,但也指出这种独立的复杂性,总是交织在与社会体制、商业逻辑和大众传媒的对抗和依存的复杂关系之中。在黄专看来,批评家还应该是一门知识的行当,必须掌握真正可靠的知识。这篇短文是每一位有志于成为或者已经自诩为批评家的从业者都应该认真阅读和引以自省的。

黄专在这篇写于2000年的文章的结尾处分析了自我的身份和实践的方向。他认为自己从90年代以来参与的工作并不是艺术批评,而是一系列的“社会测试”,“为真正的批评提供了一些材料”。这些黄专形容为“社会测试”和“思想游戏”的行动包括了他所认为的“自主性写作”,这也是黄专的创作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谁来赞助历史”是黄专在1991年南迁到广州之后撰写的一篇具有创造性的对话。他以杂志《艺术•市场》编辑的名义与自己进行对话,提倡建立艺术市场和艺术机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他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继续在书中的几篇对于个体艺术家的深度书写中闪烁着智性的光芒。虽然书写的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艺术家:王广义、张晓刚和张培力等,这些文章也都是伴随着他在他担任艺术总监的OCAT艺术中心中为这些艺术家策划的个展所创作的,但他提供的是有别于陈词滥调和断章取义的对于这些艺术家的惯性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的阅读,而是真正地从创作的本身,艺术家个人长期的实践,以及黄专自身一贯对于艺术的思考来观看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分享他的体会和对于这些创作的热情。同样在收集在书中题为“自由交流”的第二章节中的与媒体和艺术家的对话录中,他的自觉性的思考和内省的态度也无时不刻地流露和不自觉地主宰着交谈的方向。

这本合集还囊括了黄专另外几个工作的方面,他以思想运动的角度回顾了“‘85新潮美术”的历史,他对于西方和中国艺术体制的一些认识和批评,反思中国当代艺术中一直缺乏政治思想基础和独立的政治判断能的现象,以及 “国家意识”的缺失等。

在这本黄专自称为“个人思想史”的纪录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权力和辉煌,而是思想的探险,以及在这场探险之中作者对于个人的能力、思考、工作、立场和周遭的环境的不断拷问,但更突出的是持续的独立思考给于他的不可捍卫的坚定性和精神的力量。

卢迎华 推荐

下一页关于“道德”项目第八幕的策展手记上一页专访“Arthub亚洲”总监乐大豆(Davide Quadrio)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当代艺术与投资第七期
·
· 高士明对话艾萨克•朱利安与马克•纳什
· 在全球景观国家“装置”的语境中重写艺术史—— 《双倍无限:过去二十年回顾》研讨会
· 专访“Arthub亚洲”总监乐大豆(Davide Quadrio)
· 艺术世界中的思想与行动
· 关于“道德”项目第八幕的策展手记
· 关于“道德”的对话--《METROPOLIS M》杂志对“道德”项目策展人胡安•盖坦的访谈
· 关于“道德”项目
· 角落里的光
· 我的大学(1990-2010):刘大鸿与双百工作室
· 大学这个单位——左靖与刘大鸿的对话
· “我”的纪录片
· 论阿尔弗雷德•雅里剧团
· 北京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论坛
·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媒体实验室启动仪式暨国际媒体艺术与设计实验室论坛
· 绝对皮娜——关于一位伟大舞者的影像
· 中园:一种独特的中国生态乌托邦
· 都市传奇
· 解放——相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