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1990-2010):刘大鸿与双百工作室”展示的是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刘大鸿和他创立的双百工作室20年来所走过的历程。 这个历程可以分为两条线索,一是刘大鸿作为一个单位人,在大学这个“知识分子成堆”单位的种种遭遇,比如分房、职称、下岗、辞职等看似琐碎,但又回避不了的至关重要的问题。由此,刘大鸿提出了所谓的“单位美学”,即单位美学是在极其微妙的单位关系中体现出的艺术制衡能力,是实践的美学、是有用的美学,不被任何理论所架空,甚至不需要思辨。单位美学是先锋,是最具挑战的美学。 二是刘大鸿作为一个教育者,创立了双百工作室,并在实践中贯彻了自己的“双百教学方针”,即我们的美教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感受观察思考、时空设计构成、技能材质运用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整体艺术素养、身心健康的实干创新型美术工作者。 在这两条线索之外,展览着重展示了刘大鸿的教学核心——命题创作课程,即《新天地百多图》(酸)、《红日子》(甜)、《新文革百多图》(苦)、《新点石斋画报》(辣)、《新上海百多图》(咸)、《新良友》画报(淡)。其中《新上海百多图》连续创作时间迄今已长达20年。 2006年发生的“论文门”亦作为重点收在本次展览中。这个著名的论文事件可以折射出高校教育的诸多问题,既有关自由和表达,又涉及体制与权力。 大约70年前,一位知识分子说,要想在今天,把我们阵营里一切黑暗消灭净尽,这是不可能的。但把黑暗削减至最小限度,却不但可能,而且必要。 前不久,另一位知识分子说,我们要那些高深的理论干什么呢?我们高深的理论多得不得了啦,但我们的行动是那么少,我们的行动能力是那么弱! “我的大学(1990-2010):刘大鸿与双百工作室” 就是一个关于行动的史料的展览。 左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