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关于“道德”项目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06 10:47:47 | 出版社: 内蒙古日报社

“道德”是荷兰鹿特丹魏特德维茨当代艺术中心(Witte de With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于2009年至2010年秋季推出的一个历时一年的系列项目的主题。“道德”由十个相互关联的片段构成,类似戏剧里面的“幕”,每一幕都有自己的标题,彼此呼应并统一在“道德”的总主题下。这一系列项目一共包括七个群展、一个研讨会、一个电影放映项目、一系列表演节目、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和一本出版物。超过五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被邀请参展。 2010年6月19日,上海的荷兰文化中心举办了“道德”的第八幕:展览“何国”(Nether Land)。展览选择上海世博会作为大背景,对“道德”项目做整体性回顾,尝试通过语境的切换将原有主题进一步扩展。

“道德”是一个具有相当挑衅意味的主题,尤其是对于今天的世界而言,区域性战争、动乱、政治和经济危机层出不穷,宗教原教旨主义抬头,保守教条和意识形态沉渣泛起,重估这一话题显得正当其时。“道德”亦是一个相当宽泛的主题,以各种途径和方式作用于每个人的生活。从浴室到国会,社会生活的任何细微空间几乎都渗透其中。“道德”既非基础,亦非上层建筑,它更像是一张平滑的作用网络,将法律规制和无法触及的社会空间都纳入其中 ,以一种微妙、诱人、无法预料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因为如此,这个概念无法被赋予单一、纯粹的肯定性意义。人们持有的道德态度不计其数、各种各样、且往往相互抵牾,也许我们只能像研究政治科学那样,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分析来获得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就“道德”这个艺术项目而言,它拒绝对事物作出非对即错、非黑即白、非美即丑的绝对判断,相反,这一项目所要做的是营造一个开放的空间, 通过精心策划的一系列活动,邀请最大范围内观众参与到今天由精神、文化和经济价值的持续变迁所带来的挑战当中。

第一幕:每一角度无不美丽 Act I: Beautiful from Every Point of View

展览 2009年10月10日—2010年1月10日

第一幕的标题得自公元前一世纪罗马诗人、批评家贺拉斯的名言“每个角度都要看,没有什么是美丽的。”(Nothing is beautiful from every point of view)。不久以前,像第一幕的标题这样的陈述还会被认作荒谬不堪,美和真理的同一关系自启蒙时代便已确立下来。但在今日,贺拉斯的论断正在逐渐被一种新的认识所取代;任何一种观点或行动,只要它们有存在的权利,就有正当的理由。

展览中的这些作品有一点是共通的,即它们都拒绝对所表现的主题作出直接和绝对的判断。作品中既有资本主义“崇高”概念的尖酸戏拟,也有对文化相对主义的温和暗示,以及对权力和抗争之间复杂关系的幽默评论。

第二幕:从爱到律法 Act II: From Love to Legal

展览 2009年10月10日—2010年2月7日

作为“道德”的第二幕,这一展览揭示了权力和图像之间的灰色区域,而这正是我们所徘徊其间却并不知情的。通过引用大量传记、轶事、私人历史和所谓的史实,我们希望追溯并描绘在(用巴特的话来说)“不是图像,而是对象” (is not an image, an object)的时空结构和私人生活间产生的螺旋轨迹。那么是否存在一个能够中立于权力、真理和道德之外的空间呢?

参展作品呈现出事实和逸闻、历史和个人的两极对立,它们所抛出的问题是:即便在人们与世界建立起审美关系的时刻,欲望还是不可避免地渗透其间。

第三幕:在这个故事里面道德是…… Act III: And the moral of the story is…

4天的电影不间断放映 2010年2月4日至7日

由于对影片的数字化复制、再生产和流通(合法或非法的)的极端便利,电影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媒介,它似乎无所不在,无论是在建筑物、广告牌、地铁站,车载电视,家里的DVD机上,电视上,网络上,还是在电影院和各大电影节及艺术节上。它被当作宣传手段加以利用和滥用,或以更为微妙的方式用于增强或削弱社会的主流思想模式。电影可以面对最为广大的观众直接发言,这使它成为传达道德讯息或探讨道德问题的最复杂的方式之一。

这场不间断的电影放映在魏特德维茨一楼的画廊中举办,艺术家和电影人用活动影像向观众们讲述关于道德的故事。依据策展理念,在各种形制——录像、DVD、35毫米或16毫米胶片、艺术家的影像实践和好莱坞出品——之间并无高下,一视同仁。从主流影片到艺术电影,从配有详尽脚本和场景设计的复杂技术的产物,到手持摄影机拍摄的家庭录像,展映的影片几乎囊括了今日电影的所有形式。它们被分为几个主题,分别以12小时的长度来组织。这场总计超过100小时的电影放映在全天24小时均对外开放,持续期间长达四天。

协助:Hessel de Ronde


 

第四幕:我能在非洲生活 Act IV: I Could Live in Africa

展览及公共论坛 2010年2月20日—4月25日

这一题目取自荷兰导演雅各布•德•库宁(Jacques de Koning)执导的关于波兰后朋和雷鬼乐队“以色列”(Izrael)的纪录片:“我可以生活在非洲”。影片讲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共产党治下的波兰,在艺术家和朋克、新浪潮、雷鬼音乐人中间弥漫的一种“新野性”(new wild)情绪。“我能在非洲生活”展览所呈示的也是一种类似的冲动,它将一些原本在隐蔽中进行的活动带到观众面前:艺术家们以各种方式的实践,尝试在流行的道德、美学和文化标准之外开启另一个新的空间。封闭的环境、婚姻法、空荡荡商店和频繁的能源短缺:毫无生机的现实却诞生出这样一批富于活力的作品。它们的审美要素包括涂鸦、版画、安全别针、表现主义和原始主义的回潮、垃圾和废品的集合、拼贴、最终变成一场狂欢仪式的音乐会、以及科幻杂志。

当西方的朋克运动到处鼓吹“未来不存在”(no future)的口号时,波兰的朋克艺术家们仍然深深地相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的存在。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仅是拒绝和抵抗,更是在为开辟新的生存空间而斗争。

第五幕:权力至上 Act V: Power Alone

展览 2010年2月20日—4月25日

这个展览实际上是某种虚构的叙述,它讲述了一个纳喀索斯的神话,将权力同绝望的语言联系在一起。纳喀索斯自恃美貌,冷酷无情地对待对所有迷恋他的人;而我们所称作“权力”的这个抽象概念亦是如此,似乎充满了对自身的迷恋,以至于在疯狂的自恋中奄奄一息。展览以纳喀索斯作为权力的人格化身,描绘了一系列假想的图景:权力从社会协商的空间中完全撤离,以及它在个别化的身体和虚构的世界这两极所分别铭刻的印记。展览的作品呈现了作为普遍力量的权力和作为心灵状态的孤独之间的裂隙,以及作为指涉规制日常生活之结构的概念的权力,和处于这些结构当中的个人遭遇之间的裂隙。

第六幕:记住人性 Act VI: Remember Humanity

展览 2010年5月13日—8月29日

当代政治的许多主流观点将人性视作某种历史课题,在当代经济和政治考量已经不再占有核心的位置。在“赤裸生活”(bare life)这样的概念背后,折射出的是人权宣言的破产,而“非物质性劳动“(immaterial labour)所暗示的则是一个逐渐远离物质结构和坚实基础的世界。展览标题正是指向我们今天的状况:人性已经变成历史课题,而不再是客观现实的一部分。参展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们与复杂的环境所进行的协商。

第七幕:关于事实和寓言 Act VII: Of Facts and Fables

展览 2010年5月13日—9月26日

在作为自然空间的地球和作为人类活动情境的世界之间的的区分由来有自。虚构、抽象、思想、和行动都是人类世界的产物。但寓言却不同,它总要在自然中寻求那些存在于原则和道德驱动以外的母题:动物、植物、有生命的物品等等。孩子们是寓言的理想听众,同样,他们也几乎(虽然是暂时的)生活在道德的领域以外。只要他们还是孩子,“孩子似的“行为就是可以被原谅和理解的。

“关于事实和寓言“这个展览所呈现的正是这些例外。它为世界及关于世界的种种虚构提供了一幅关键图像,向我们揭示了以寓言作为表现形式的可能性。

你我之间魏特德维茨当代艺术中心正立面公共艺术计划 BETWEEN YOU AND I Interventions on Witte de With’s Façade

“你我之间”是魏特德维茨当代艺术中心同SKOR(艺术与公共空间基金)的合作项目,于20009年秋季启动,至2010年夏天完成。四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接受委托,对魏特德维茨当代艺术中心的正立面加以改造,使其能够更直接地介入鹿特丹的城市机理。同样,“你我之间”也是对今天的道德概念的一种反思,通过将当代艺术引入公共空间,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激发关于道德问题的公众回应。

项目1:AES+F ,“特立马乔的盛宴”(The Feast of Trimalchio )

项目2:Isa Genzken ,“风”(Wind)

项目3:Maider López ,“围垦地之杯”(Polder Cup )

项目4:Ayse Erkmen

下一页角落里的光上一页关于“道德”的对话--《METROPOLIS M》杂志对“道德”项目策展人胡安•盖坦的访谈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当代艺术与投资第七期
·
· 高士明对话艾萨克•朱利安与马克•纳什
· 在全球景观国家“装置”的语境中重写艺术史—— 《双倍无限:过去二十年回顾》研讨会
· 专访“Arthub亚洲”总监乐大豆(Davide Quadrio)
· 艺术世界中的思想与行动
· 关于“道德”项目第八幕的策展手记
· 关于“道德”的对话--《METROPOLIS M》杂志对“道德”项目策展人胡安•盖坦的访谈
· 关于“道德”项目
· 角落里的光
· 我的大学(1990-2010):刘大鸿与双百工作室
· 大学这个单位——左靖与刘大鸿的对话
· “我”的纪录片
· 论阿尔弗雷德•雅里剧团
· 北京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论坛
·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媒体实验室启动仪式暨国际媒体艺术与设计实验室论坛
· 绝对皮娜——关于一位伟大舞者的影像
· 中园:一种独特的中国生态乌托邦
· 都市传奇
· 解放——相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