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艺媒之死”续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06 10:09:10 | 出版社: 内蒙古日报社

上期杂志的刊首语“艺媒之死”引发了一些小的争议:忽略者会认为是笔者故作烟雾弹,认真者则从具体字、词、句系统分析并加以批驳;其实,写作这篇小文的目的很简单,经营责任的重压与真实现实的伦理困境中,难免有时做“寻死觅活”,效小儿女形状,故聊以解忧。

艺术市场自08年年底以来尽显低靡,尤其是“当代”部分;但一段时间以来,古代书画大幅上扬,颇现井喷之势,最新一次的拍卖最高记录4亿368万人民币则是由一幅古人书法所改写,有心人计算,此幅书法的每个字大概在一百多万左右,我想,古人常说的“价值连城”恐怕就这个意思。

古代书画的上升有多种原因,行家也有多种准确的分析,一则市场物以稀为贵,二则国家政策宏观调控,楼市压制炒作,投资方向当然他流;猜想,是否还有深层原因,国家在全球综合实力的上升,文化实力同样需要进身世界前列(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想象当年,日本经济狂飙突进时“打造的”天价梵高的故事吧。

一本好的艺术杂志,不仅作为一个忠实的艺术现场记录者,而且必须要保持一名批评者的姿态。前者容易存活,且多有权力、利益牵连其中,充当“传声筒”;后者,批评行为则太过艰难,一来大多批评多为肤浅、表面,难在以严肃、客观、缜密的态度来批评,需要下大功夫,而且要有深厚学理修养。当下艺术现场的混乱、无序并不是件不好的事,任何寻求自身定位的过程都需要一个过渡期,更何况如何以“艺术史”(西方)的概念对中国艺术的整理与书写,都是件非常艰巨而漫长的工作。

《艺术与投资》每一期都试图制造出一个“事件的现场”,即有近距离的现象观察,又有多种角度、发现本质的专题。谈艺术容易,做到“投资”指南的标准则难。《艺术与投资》对于观察市场的“权威性”而言,恐怕只有“认真”二字我们是可以做到的;没有机缘进入到市场内部,是很难去猜测真实市场的运作及心理状况的,即便是身处其中的、有资格的写作者,又想多大程度的具有自身的利益诉求与操作意识。

在现场,传统的艺术媒体恐怕是真的死亡了,现实的复杂性与激烈冲突中,新的媒体意识必须自我觉醒。在我看来,这不是一种职业的伦理与标准,而是一种全新结构化的了、不断寻求新的定位的书写行动。只有这样,这样的写作和出版过程才可以凸显出一些真实的意义吧。

下一页当代艺术与投资上一页解放——相对的意义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当代艺术与投资第七期
·
· 高士明对话艾萨克•朱利安与马克•纳什
· 在全球景观国家“装置”的语境中重写艺术史—— 《双倍无限:过去二十年回顾》研讨会
· 专访“Arthub亚洲”总监乐大豆(Davide Quadrio)
· 艺术世界中的思想与行动
· 关于“道德”项目第八幕的策展手记
· 关于“道德”的对话--《METROPOLIS M》杂志对“道德”项目策展人胡安•盖坦的访谈
· 关于“道德”项目
· 角落里的光
· 我的大学(1990-2010):刘大鸿与双百工作室
· 大学这个单位——左靖与刘大鸿的对话
· “我”的纪录片
· 论阿尔弗雷德•雅里剧团
· 北京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论坛
·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媒体实验室启动仪式暨国际媒体艺术与设计实验室论坛
· 绝对皮娜——关于一位伟大舞者的影像
· 中园:一种独特的中国生态乌托邦
· 都市传奇
· 解放——相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