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五 忘情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08 10:02:48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几件作品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作品文辞所牵系的,为作者实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具有非同一般的感染力量;

  二、与作者其他作品面貌有明显的区别,不可替代,不可复制,如黄庭坚《跋黄州寒食诗帖》所说的“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三、作品的文辞、笔触、结构等所有元素、细节都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四、由于书写与感情活动的密切联系,构成有一种明显的复杂性;

  五、作者在技术上已经处于当时的最高水平。

  “忘情”为什么导致一流杰作的出现?它是杰作产生的必要条件吗?“忘情”与书法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忘情”的杰作为什么如此罕见?是不是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他类型的具有同样价值的作品?如果杰作真是如此罕见,“忘情”具有什么普遍的意义?

  杰作的概念包含一些不同的定义,例如汉碑中的杰作《张迁碑》、《礼器碑》等,与我们这里谈到的杰作便有着不尽一致的内涵。这里说到的是偏于情感表现的一类杰作产生的条件。

  这一类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忘情”是创作这一类作品的必要条件。

1  2  3  4  5  


下一页四 模式上一页六 通变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书法》
· 六 通变
· 五 忘情
· 四 模式
· 三 布置
· 二 创作状态
· 一 书法:自觉意识的演变
· 第六章 书法创作:自觉意识的演变
· 六 书法家、现代艺术家与前卫艺术家
· 五 现代社会中的书法家
· 四 临摹
· 三 修养
· 二 “人书俱老”
· 一 书法家:形象的确立
· 第五章 书法家
· 八 行书
· 七 楷书
· 六 草书
· 五 隶书
· 四 小篆
· 三 先秦墨迹
· 二 金文
· 一 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