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绿色绘画”:中国绘画的未来前途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3-27 09:52:51 | 出版社: 典藏艺术家庭

围绕中国绘画的前途问题,我在20世纪80年代集中思考的几个基本问题是:

如何认识和估价现代直至80年代的中国画现状?(是否存在危机和以及危机的原因)

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什么是传统?继承与反叛的问题)

中国画如何发展?(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中国画的边界问题)

当时,我对整个艺术世界的判断是:中国需要停滞以后的变动,而西方则需要变动以后的复归。中国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是另一个层次的“多元”和“两极”相结合的互补结构。在多元化的局面中,以西方当代艺术为一方 ,以代表东方精神的未来风格为另一方,形成两极互补结构。东西文化的差异是一种早已既成的历史存在。随着全球化的扩展,世界各地域之间的距离正在迅速地缩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态势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可以想象,在未来的艺术格局中,原来以地域分隔为重要特征的东西文化互补结构,将逐步向非地域性的两种精神生活模式的参混、互补过渡。当然,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就目前而言,东西文化体系之间的互相了解、研究和互相取长补短的历史过程远未完结,两者之间的完全融合并形成新的世界文化结构的历史条件还没有充分具备。

在回顾了近代以来中西绘画各自的困境之后,我提出了“绿色绘画”概念。什么意思呢?“绿色绘画”就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有机和谐为内在意蕴,好像绿色植物在维护生态平衡的环保工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一样,对维护人类的精神平衡,造就一种以和谐、自由的审美境界为最高境界的理想人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传统精神所具有的以有机宇宙观为基础的和谐稳定倾向,与西方精神所具有的对立变动倾向在差异补充的格局中,各自显示出重要的精神价值。中国传统精神具有和谐稳定的基本倾向,一是强调矛盾各方的相互转化、阴阳交互、有无相生;二是强调在变化中取其常,以中庸为其度,力求避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大摆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是中国精神价值所在。这三大关系的和谐是与整个宇宙的和谐相一致的。传统精神把人与自然的合一,看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回归自然”,就是回归自然而然的宇宙和谐。现代人类文明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分裂,生态平衡的破坏,意识形态结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之间的内在矛盾加深。“回归自然”日益成为世界进入后工业社会时代的主流思想。西方现代思想早已开始对过于强调对立变动的西方精神的自我批判,也有人把目光重新投向东方,寻找未来社会的平衡剂。不论在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有机统一、综合平衡的重要性,愈来愈为人们重新认识。“回归自然”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是中国传统精神与世界未来潮流的汇合点。正是在这个汇合上,我相信未来的中国绘画可以站稳脚跟,走向世界。

“回归自然”的设想,既是从世界绘画结构的平衡需要提出来的,也是从中国绘画的长远前途着眼的。新时期以来,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从自我封闭走向世界性开放的新的觉醒时期。文化上交流混杂的多元化局面,是开放政策的必然现象,也是人类艺术发展的总趋势。在从旧的有序结构向新的有序结构过渡的阶段,有关中国绘画的前途问题,既是一个自发地孕育新方向的自然过程,也是一个自觉地寻求的探索过程。我意识到,能否在当前多元化局面中自觉地探索中国画的新方向,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它既关系到我这样的中国画家对于自己存在方位的判断和选择,甚至也关系到中国美术发展的宏观战略。

“回归自然”的发展方向,既是从中国传统精神内核引伸出来的,又是符合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的,它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有可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它的力量就在于,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作为的内在意蕴,至于表现媒介和表现方法,则是开放的,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回归自然”的趋向,扎根于人类的心理结构之中,这大概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画只是这个主题的一种典型表现,或者就是一种象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画还将继续担负这种象征的使命,表现中国民族文化的超越时代局限、超越地域阻隔的充满旺盛生机的精神核心。它与西方艺术精神在整个人类文化统一体内构成了互补关系,相互以对方作为自身平衡调剂的潜在可能性。也正是在世界文化互补结构的这种平衡需要中,蕴藏着古老的中国画的新生机。

关于中国画的遥远的未来,我也相信它作为一个古老的画种将和其他区域性绘画一样,随着民族差异的缩小和文化生活的国际化而逐步走向消亡。但是,这个消亡的过程恐怕要比我们设想的更长一些,而且,这种消亡的过程不是从有到无的过程,而是此物转变成他物的过程。就当前而言,世界文化的互补结构还需要它,这种世界性、历史性的需要,就是中国画发展的潜力所在。我认为,中国画不仅一时不会消亡,而且很可能会经历一次世界性的繁荣,一个以“播散”为消亡之途径的“播散期”。就像“希腊化时代”是希腊艺术的“播散期”一样,在希腊艺术向四方播散的同时,也是逐步改变自己的面貌,自我分解为各种养料与各地域的文化融合的过程,希腊艺术也就转变为其他地域艺术的构成因素。这个播散的过程,是中国画被现代世界所充分研究、了解、接受、消化的过程,也就是走向消亡的过程,是此物转变成他物的过程。

播散也是在世界范围的文化结构的变动趋势中,不同文化相互补充与平衡的重要方式。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类重要文化遗产、中国现代文化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日益为现代世界所充分认识和利用,真正广泛地融入新的世界文化中,中国画的“播散期”就会成为现实。

下一页对中国现代文化的自觉上一页“互补并存,多向深入”与误入理论界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守护理想》
·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 “在蔚蓝色的天空中高高站起”
· 润物细无声
· 最初的艺术教育与理想主义的雏型
· “文革”的困惑
· 理想主义的转换
· 废墟上的重建与艺术事业的起步
· “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对父亲的再认识
· 作为体系的传统
· “互补并存,多向深入”与误入理论界
· “绿色绘画”:中国绘画的未来前途
· 对中国现代文化的自觉
· 静水深流
· “游于艺”与实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