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代画坛浮躁风气盛行,但总有一批美术家忍受寂寞的煎熬,不为浮躁所动、不为虚名所忙或所累,能沉浸在一种大艺术的氛围里,默默地在艺术天地里耕耘着。张宪波就是一位潜心艺术的真情画家,几十年如一日地完善着一位画家的艺术与人格。他的创作不是迎合的、俗流的制作,而是人生观、艺术实践的抉择,他为自己寻找到一个升华精神的家园。
张宪波出生于名门,其绘画源于家庭的熏染,自幼酷爱书画艺术。七十年代师承著名国画大师刘文西、王子武、崔振宽、梁云、杨君正授教心传,继而潜心研习范宽、石鲁、黄宾虹至今,孜孜以求,痴心不改,沿袭至今,集大成而出机杼,形成自家画风。其创作的国画重写生,重艺术修养,重创新,作品空灵而大气,成为一名颇有影响的实力派画家。
作为画家,张宪波始终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大自然有着深刻认识和深切感悟。数十年间亲山亲水融天地,以渭北高原为轴心,多次到秦岭、陕北、照金、壶口、而后又至华山、青海、泰山、云南丽江、新疆戈壁写生,“居山林间,长危坐终日”无论烈日与严寒大量写生,“默与神通”。在艺术实践中更加自觉地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选择在对传统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作本土文化的再延伸和再升华,成功地在传统体系内部实现语言变革。做到了“先入后出”,师古不泥。作品个性鲜明,绘画风格强烈,创作手法独特,彰显了鲜明的时代韵致。
他用自己特有的那种富于时代精神又胎息传统的、诗一般的笔墨,不断在中国画的精神乃至灵魂层面探求思索。将山水的内在美和外在美达成了高度完美的统一。使其焕发出一种悠扬的、优雅的生机勃勃的气息,这样的作品打通了中华民族历史积淀下的审美气息。艺术永无止境,在未来的艺术生涯中我们期待着张宪波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面世。(更多精彩见《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3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