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专题 颇具特色的西夏遗珍—青铜腰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1-12 14:13:30 | 出版社: 中国文博网专稿




腰牌源于商周时期的“牙璋”,后经过衍生发展,又称“符节”、“符牌”、“牌符”等。在我国古代,作为战争时调兵遣将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通常用金、玉、铜、竹、木等制成,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伪。今天的“符合”一词便来源于此。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符牌”即为“虎符”,是以虎之形状制作的“符牌”,这反映了征战求胜的一种心态。北宋以后,符牌制度日趋完备,不仅用作调兵遣将,而且将其作为严格、系统的识别标志,融入到王朝政权的管理体系之中。之所以称之为“腰牌”,是因为古代朝廷军政臣吏、皇亲国戚及当差行走者一般将其系在腰间以证明身份。西夏腰牌就是西夏政权借鉴中原王朝对“符牌”的管理和使用方法而遗留下的历史见证,是弥足珍贵的西夏内宿、防御、驰驿等诸多军事严密管理体系的实物资料,也是西夏遗珍中的重要类别。目前已知存世的西夏文腰牌共有20多个,按照文字内容可分为信牌、守御牌、宿卫牌三种,其中不乏精品,现择其典型而赏之。

信牌西夏文辞书《文海》释“信牌”曰:“此者官语执者,诸人所信名显用,迅速紧急之燃马上用,故名信牌也。”所以也叫“敕燃马牌”,意为“敕令驿马昼夜急驶”,是紧急文书、命令等公文传递通行的标识物,常用于军队中十万火急的军令传达。由上下两块整合组成,一块存于朝廷,一块存于都城驿站,见牌合符后放行,确保畅通。这类腰牌除铜质外,还有银质的,也有木质和纸质的,但目前仅见于铜质,典型代表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枚“敕燃马牌”(图1)。圆形,套合式,由两个圆形铜牌组成,直径14.7cm,带銎长18.5cm,盖上镌刻西夏文“敕燃马牌”4字,圆牌部分上下有符嵌,二者相扣时可相互咬合形成一个整体。(更多精彩见《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33期)

下一页精选文章上一页专题 西夏捺印佛画赏析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文物鉴定与鉴赏第三十三期
· 稽古 馆藏涪陵小田溪出土战国玉器
· 专题 西夏鎏金铜佛像赏析
· 翰墨 当代极具学术价值与收藏潜力的山水画家—王宁
· 翰墨 当代实力派山水画家—张宪波
· 翰墨 当代极具收藏潜力国画家—陈乃建
· 争鸣 探秘良渚文化玉器神人兽面纹(下)
· 稽古 馆藏涪陵小田溪出土战国玉器探
· 亮鉴 北齐半跏思惟菩萨造像赏析
· 稽古 金币辉煌 丝路遗珍
· 亮鉴 明代玉带板的收藏与鉴定
· 亮鉴 谢稚柳荷画及信札浅议
· 亮鉴 造型奇特的宋代青白瓷带砚五联盂
· 专题 西夏捺印佛画赏析
· 专题 颇具特色的西夏遗珍—青铜腰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