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襄樊铜人”引发的质疑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1-05 10:03:57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两年前,襄樊市考古工作者在一座汉末三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个铜质小人造像,引起了学术界与传媒界的关注,这就是目前大家所熟知的“襄樊三国小铜人”。

考古专家眼中的“襄樊铜人”

“襄樊铜人”为高约3厘米的青铜裸体小人,双手抱在胸前。最为奇特的是,小人背部有一对翅膀,羽毛纹路清晰,两腋下各有圆孔,双面合范浇铸。同时出土有五铢钱、模型仓灶等。巧合的是,考古人员曾于2008年11月在同样是襄樊的长虹路菜越墓地一座三国时期大型砖室墓里,出土一件模型陶楼,其院落大门和小门上共浮雕五个“羽人”,除发型装饰不同之外,与“襄樊铜人”的形象几乎完全一致。

考古专家判断,小铜人墓葬大致在三国时期。专家认为“铜羽人”该与陶楼门上浮雕“羽人”具有同样功能。模型陶楼是供死者亡灵享用的,于是认为“铜羽人”的作用也是“帮助引导亡灵升天”。(图一:襄樊铜人,安富斌摄资料源自汉江传媒网)

对襄樊铜人功能性的质疑

襄樊考古所所长陈千万介绍,铜人是个单独件,铜人肋下圆孔应是系绳所致,加上出土部位在死者头部,所以判断为颈胸挂件。不过,到底是以主人日常用品身份陪葬,还是专制冥器,值得考究。由于发布信息者认为此为“国内首次出现”的铜人,所以似乎没有参照,传播内容上也没有穿孔磨损痕迹的陈述,假设是日用品陪葬,则“引导亡灵升天,冀以达到天国乐土,永享幸福”的结论就未必成立。

对于小型铜人件的出土资料,如果细心查找,并非毫无头绪。在笔者的记忆中,一是2002年发掘多座洛阳周王陵墓陪葬坑中,有一座未成年人墓出土116件(组)随葬品,全皆小巧玲珑,“显然是为小墓主人定制的”。其中有核桃大小的陶鼎、比指甲盖还小的玉兽、一二厘米长的小铜虎、小铜人、小铜鸟以及铜鼎、铜壶等。小型陪葬品未必是为小墓主定做,也可能为冥器特形;小铜人的陪葬,未必是与其他小型物件一并定制,所以不能明确断定其入葬前是不是日常用品。就媒介提供的铜人实物图而言,“洛阳东周铜人”与“襄樊铜人”有很多类似之处。

另外,原酒泉市博物馆馆长冯明义曾撰文介绍,1957年首次发掘酒泉东关外汉代墓中,有7座小孩砖室墓,“其中一座是以大灰陶瓮作棺置于砖室内(此前和以后在下河清农场、红寺古城滩也发现过瓮棺葬,1946年在木器厂清理的一座小砖墓内置有瓮棺,葬品有男女小铜人、鸡蛋和四个小陶罐),且有随葬品,如铜器、陶器、五铢钱等”,(详见《考古·甘肃酒泉汉代小孩墓清理》一文),此处提及“男女小铜人”的墓葬,只是用来说明同是“瓮棺葬”类型的,文中并没有说明铜人的造型特点,以及出有男女铜人的墓葬是否也是同类的小孩砖室墓。但是笔者从其他材料上看到的这一对铜人,除了没有翅膀,与襄樊铜人基本一致。其男女铜人的说法并不严谨,因为都带生殖器突起特征。

1  2  3  4  5  


下一页寻找艺术品价值洼地系列之三:影像的拍卖与收藏上一页寻找2010年秋拍市场机会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10/11期
· “绿色画家”姜宏光——开启艺术环保之旅
· 寻找2010年秋拍市场机会
· “襄樊铜人”引发的质疑
· 寻找艺术品价值洼地系列之三:影像的拍卖与收藏
· 中国珠宝收藏 渐与国际接轨
· 春秋版画博物馆 风雨春秋事
· 探寻当代艺术的收藏脉络
· 当代中国画悄然走进西方市场
· 邮票再度攀升 金币强势毕露
· 大都会博物馆读画记(一)——王蒙《云林小隐图卷》
· 强化中国当代艺术的自我话语权——访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孟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