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寻找2010年秋拍市场机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1-05 10:18:08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2010年10月初,西泠拍卖董事胡西林一位私交很好的藏家朋友,带着一亿资金,做足了“收藏功课”,南下香港参加本年度的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对于选中的拍品,他是势在必得。然而,直到10月8日秋拍结束,该藏家竟然颗粒无收,“心仪的拍品都被别人以更高的价格竞买走了”。胡西林在向记者讲述这个故事时,香港苏富比史无前例近31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早已令天下哗然,而内地各大拍卖公司也都希望这个天价数字能够为即将到来的秋拍市场带来火爆的前景。

然而,在胡西林眼中,令人乍舌的成交数据只是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的一个缩影。在欣喜的同时,对于拍卖市场,预示着将会迎来更加残酷的竞争,因为,“市场中的好东西越来越少了”,买家竞买的激烈程度已经近乎“惨烈”。

 
陈逸飞+父与子+ 翰海拍卖
 

那么,如果连上述那位资金雄厚的藏家都不一定能够买到看中的拍品,拍场中大多数没有上亿资金支持的买家在今年竞买激烈的市场中又能够买到些什么呢?记者通过走访多家知名拍卖公司的负责人,希冀通过他们对秋拍的备战情况,为买家提供一些购买建议。油画:还有买到博物馆级作品的机会

油画板块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的当代艺术部分,在之后连续几季的春秋大拍中,被拍卖公司“雪藏”,并通过增加经典以及写实绘画,将油画板块带入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而自今年春拍开始,当代艺术开始复苏,北京翰海油画负责人柴宁说:“当代艺术将延续春拍以来的复苏态势,并逐渐走向一条理性的通道。”柴宁所说的理性,就是不会再像2007年前后那样,一度受到热捧,至使当时有的作品,涨得没有缘由。

柴宁说,从今年苏富比秋拍中可以看出,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藏家变得越来越理性,开始注重作品本身的价值而不是艺术家的名头是否够大。“同一艺术家的作品,有历史、学术价值的就会受到买家的争夺,反之,则价格并不是很高。”因此,今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那幅张晓刚《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就会以约合人民币4555.314万元成交,而同场的另外一幅张晓刚《1997年血缘系列》,成交价不过约合人民币148.4万元。

柴宁认为,目前各个拍卖公司油画板块中的份额分配也趋向合理,当代艺术并不像前两年那样“独大”,经典油画也就是俗称的老油画以及当代写实绘画在比例上占有较大的数量。

1  2  3  4  5  6  


下一页“襄樊铜人”引发的质疑上一页“绿色画家”姜宏光——开启艺术环保之旅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10/11期
· “绿色画家”姜宏光——开启艺术环保之旅
· 寻找2010年秋拍市场机会
· “襄樊铜人”引发的质疑
· 寻找艺术品价值洼地系列之三:影像的拍卖与收藏
· 中国珠宝收藏 渐与国际接轨
· 春秋版画博物馆 风雨春秋事
· 探寻当代艺术的收藏脉络
· 当代中国画悄然走进西方市场
· 邮票再度攀升 金币强势毕露
· 大都会博物馆读画记(一)——王蒙《云林小隐图卷》
· 强化中国当代艺术的自我话语权——访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孟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