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物语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31 14:32:13 | 出版社: 内蒙古日报社

 
藏 212x174x128cm 玻璃钢 2008

在我看来,除却作为一门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定义、概念和约定俗成之外,雕塑在形态上,就只剩下三维空间中立体的物质形态这个最后的外壳了。我的兴趣是:我们身边的所有物品都具有“三维立体的物质形态”这一特征,“艺术家意图存在与否决定了一件物品是否是艺术品”(H.G.布洛克),在没有明显证据证明某个意图存在的时候,对于一件“三维空间中的立体物质形态”是否是一件艺术品将很令人踌躇,令人迷惑,最精典的现场可能就是度桑的《小便池》了,在这里,艺术家意图存在的证据就是将其放入展厅这一行为,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这件不管称之为“雕塑”或是现成品的东西,只是某个意图或行为的 “三维立体的物质形态”?这是现成品和装置艺术的特征,但是它同样具备雕塑的特征,这种两难的现场对于我的诱惑是难以抗拒的。

雕塑总是有别于物品的,它必须运用特定的造型语言和材料,符合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而获得某种形态。但我想打破这种法则,故意混淆装置和雕塑在材料、手段上的区别,以雕塑的材料和技巧,记录某个有意图的行为和现场。或者,可以这样说,我首先要寻找一个有意味的、物质的、被有意识改造组合之后的材料形态,来传达自己的意图和某个特定的感受。然后,通过雕塑的手段进行完成并赋予作品更多的主观性;抑或者,以雕塑的方式来记录我的装置作品 ,或者干脆就叫雕塑装置。以单纯的材料形式来模仿和戏拟多样的材料幻象,希望在雕塑、装置、现实之间制造一种暧昧和游离,进而在这种难以界定的状态中,扩展我们的审美边界,释放出一种新的经验和现场感。这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在我的作品中,严格意义上讲,雕塑作为独立艺术门类的全部经验体系成为被借用的手段和躯壳,它自身已经被瓦解和掏空。这肯定不仅仅是雕塑本身所面临的危局,所有传统造型艺术的材料、语言、造型手段、审美经验体系在为当代艺术所借用的同时,都有沦为手段和技巧的危险!这是一个必然。或许只有在这种沦陷中,才能获得重生的理由和意义。虽然它可能有些不伦不类。但从材料、成形方式和形态上说,我的作品肯定是雕塑。

 
购物狂 不锈钢 漆 2003

谈到创作成形的方式,有很多人问我“你这是直接翻成雕塑的吗?”当我回答不是时,惊讶之余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不直接翻,岂不省事?”我想,这不是一个省不省事的问题。一方面,直接翻制的方法在某些材料上可能非常有效,但对于更多的丰富的形体和材料来说,囿于技术的原因,这种方式很难令人满意。另一方面,也是我更重视的,是这个过程(泥塑塑造)的存在对于我和对于观者的意义。我很喜欢这样一个描摹对象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非常的平静和放松,甚至不需要思考,更接近一种体验的状态。我只关注对象的各种复杂的起伏,微妙的变化,通过我的塑造来固定对象的柔软、易碎、转瞬即逝。每次面对完成之后的泥塑,我总有一种感动和崇高感——有点离谱!?但却是事实,相对于描摹对象的复杂、随意和无序,单色的泥塑带给我庄严的感觉,就象纪念碑。通过这样一个漫长和冷静的描摹,使我面前的各种凌乱的现成品,在作品中获得了一种秩序,一种明确的位置,以这种看似苦行僧的方式,使我获得了对这个没有秩序的纷乱的世界一种理解,这是一种快感!这也是我喜欢自己雕塑中那种“静止”的原因。

 
礼物 树脂 漆 330厘米高 2005
1  2  


下一页器•Haus空间上一页“异常”的回归——由焦兴涛近作谈起的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当代艺术与投资第六期
· “异常”的回归——由焦兴涛近作谈起的
· 物语
· 器•Haus空间
· 重庆独立艺术空间——对话器•Haus空间创始人杨述
· 重庆独立艺术空间——对话“喜玛拉雅艺术空间”创始人刘景活
· 0 & 1: 数位空间与性别神话
· 媒介的边界
· 不知如何降下?“蔡国强:农民达芬奇”观展札记
· 关于展览 “农民达芬奇”采访蔡国强
· 后现代主义的绝境
· 与葛文(Gerwin)谈话:鹿特丹电影节与当代独立电影制作
· 尹朝阳:转暗的强光
· 油门踩到底——尹朝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