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当代艺术创作的文化符号篡改及得失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29 14:17:56 | 出版社: 中国当代艺术基金出版社

 
杨福东 《竹林七贤》
 

当代艺术的一种创作形式就是“李代桃僵”,或者说是“借古喻今”,其目的就是“借尸还魂”,或者说是“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在这种创作形式中当然有众多作品,导演凭借着的丰厚文化基础以及对现实生活要素的提炼和把握精心策划、创作,演绎出迥异于原始题材的故事,令现代人耳目一新。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气息,之时其题材的核心意义与经典故事如出一辙。

例如:好莱坞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将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形式套用,以当代社会下的两大黑帮争斗与和其各自的子女情爱故事串联。相信很多读过莎士比亚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观众观后都认为好莱坞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局没有原作的悲剧色彩强烈。尤其是莎士比亚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没有性爱,而好莱坞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着性爱情节。这让很多人惊诧,觉得丧失了悲剧的意义。

但是好莱坞版整个艺术叙事轮廓统一一致,但结局不一致,这或许就是导演的匠心所在。因为这是给现代人看的电影,当然需要表现的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艺术必须忠实于生活,所以好莱坞尊重的是现代生活方式。

例如《十面埋伏》。张艺谋的电影《十面埋伏》与中国古代成语的“十面埋伏”其叙事轮廓及情节演绎完全是背道而驰,甚至起到了反文化的的效应。

对于中国而言,《十面埋伏》这一场战争代表着一种文化格局的定型与兴盛。汉字、汉人、汉服等要素的形成均依赖于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核心价值在于形成了中国文化真正的格局。以至于这部电影在韩国与日本甚至在美国的电影名称改为《爱人》的名称,因为连西方社会都不认同这种反文化的创作行径。

同样作为国内知名的网络明星“海容天天”在2008年10月5日亮相北京798艺术区,向公众展示自己最新的行为艺术作品《海容天天女权主义十日谈》。

其核心意义在于,在其行为艺术的10天时间里,全裸的海容天天每天早九点至晚五点将在这个被众人窥视的铁笼中度过,寓意女性白领阶层“朝九晚五”的工作状态。

显然她对薄伽丘的《十日谈》没有吃透其核心意义,薄伽丘的十日谈原始核心意义在于面对灾难的最好办法就是解放思想和解放身心,惟其才能脱离苦海——这种篡改丧失了薄伽丘《十日谈》艺术创作的原始核心意义。

同样,杨福东的《竹林七贤》源自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典故。对于魏晋时代,中国人的以往评论一向不得要领,事实上今天的中国美学思想和艺术境界均在那个时期得到巨大的发展。所谓“乱世出英雄”,这句话多少道出了乱世的另外一份价值在于政府对民众及知识精英思想控制比较松懈,亦即整个社会的思想相当活跃。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其文章颇负盛名。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

显然,“竹林七贤”的典故在于提供了这种思想和精神价值,即在高压的政治压制下放达和率性、身心和宇宙混为一体。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但是杨福东的“竹林七贤”传达的是什么思想境界?

通过“黄山”即为“竹林”的符号和都市即为“政治”符号的两大场景环境,五男二女代表“七贤”符号,试图传递出现代社会思想与精神的价值。其中,以性爱为主轴线,传递“因为性爱,生来自由”这一思想,再强调这是现代都市人的思想,辅助声响和情节,希望阐述出当代社会的人们对于“偷得半日闲”的时光理喻为“及时行乐”的时刻,即使无法实现及时行乐的行为,但是心理活动始终不曾停止。显然,这次挪用“竹林七贤”典故,原则而言,没有起到“借尸还魂”的作用。

还有杨千的《巴别塔》,相信他肯定看过巴别塔的原始出处和其核心意义。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宣称,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此故事的目的试图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

但是“巴别塔”建筑的前提是人类怀疑上帝的承诺,坚信人类自身的力量,以及人类积极的忧患意识,但这些都被人类自身的猜忌,以及相互的排拆,导致巴别塔建筑成功的目标毁灭。

而杨千在自述中讲到:“我觉得媒体现在是在通过各种方式疯狂地制造一个巴别塔。巴别塔的典故,来自《圣经》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妄自尊大的人类要建筑一座通天高塔,与上帝见面。这大大触怒了上帝,于是上帝开始惩罚人类,混乱了他们的语言,造成人类思想无法统一和沟通,文化也产生了极大的差异。我用这个典故来影射现在的社会过快地、疯狂地建造一个塔,就像当时的古人建造巴别塔一样,最后可能会造成一种灾难性的后果。媒体像病毒一样,让我们自己变得没有判断力,让我们脱离了道德的标准和价值的判断。媒体在有些情况下更是误导了大众,把它的权力扩大到了极致,这是一种单方面对于价值观的疯狂建造,比如这个塔,虽然它这么高,但它的内容是空洞的、脆弱的,是没有文化内容和细节的。”(来自于《北京青年周刊》)

显然杨千在误读巴别塔的真正意义,这是艺术家的禁忌。因为,真正的竞争在于文化的竞争,杨千显然无法胜出的理由更在于他对巴别塔的歪解。

还有最近徐冰创作的《凤凰》,是以废弃的建筑材料做的装置艺术。它的核心意义在于阐述中国古老的文化现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意义。这里的“涅槃”就是指的传说中,“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它们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所以,这段故事以及它的比喻意义,在佛经中,被称为“涅磐”。

而徐冰以建筑垃圾及废弃物制作的《凤凰》,这种变废为宝的思想从其积极意义来说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含义一致,但这是在台湾企业家的指导下进行创作的——徐冰的原创思想是一对仙鹤。从知识产权的原则意义来说,徐冰只是一个枪手,或者说雕塑工人,不是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是那个出钱的企业家。至少,这个企业家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比徐冰高出好多倍,因为他在做这个艺术品的首要考量是希望落座那栋财富大厦的客户在落座这栋财富大厦之后如同“凤凰涅槃,欲火重生”般得到祥和、幸福和财富。而这座大厦就被誉为肩担着“凤凰”的使命,不畏痛苦、义无返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著精神。看其原始创意,可知其知识结构,进而推演出其艺术创作的水准的境界。而且,今天评论一个艺术家是否是艺术家,最简单的标准是其是否有思想和创意,而不是其制作技能。所以,在《凤凰》的这个装置艺术创作的的案例中,徐冰充其量只是一个匠人,不是艺术家,如果一定要称其为艺术家,他只是一个伪艺术家。

下一页《艺术时代》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九个问题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时代2010年第三期
· 当代艺术创作的文化符号篡改及得失
· 《艺术时代》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九个问题
· 刀枪与解决
· 金江波:经济与生存环境
· 李国昌:绿色思考与心灵生态
· 吕澎:总有一个“人类信仰”
· 人类会终结
· 王海川: 记忆、生态与本质
· “找回大森林” ——与肯尼亚儿童的植树计划
· 个案•徐冰
· 徐冰《凤凰》:无知、讨巧与偶然
· 寻找最后的森林
· 杨茂源:没有修辞的朴素
· 竹林七贤:无法完成的快感
· 《凤凰》的意义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