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少这根弦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2-26 16:32:43 | 出版社: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书攒多了,最大的乐趣、最惬意的享受,就是随时可以翻阅,而且想看哪本看哪本,可挑选余地大。读连环画真是赏心悦目的事,喜欢它的人自然能体会个中滋味,而不喜欢它的人,当然就无从领略它的妙趣了。

除了经常看书之外,还有两种乐趣,在此披露出来,供同好们参考。

其一,将多册书码放开来,欣赏每一幅封面,再欣赏整体效果。自从沪版《三国演义》攒齐后,我常从书架上取出,由于多达66册,一般桌面上摆不下,我便将大床整理好,将全套书按顺序码放在床上。此时床上俨然成为蓝色海洋,因为每册封面都用蓝色衬底,非常醒目。观赏每册封面画,将每册的中心内容表达出来。一幅幅精美图画,令人百看不厌。封面的书名,由上海著名老书法家撰写,字迹秀丽遒劲,为封面增色不少。每幅封面下角,都有一枚印章,注明分册数字,又集篆刻之大成。总之,这种铺展开来看总体效果的做法,加深对全套书的印象,绝对是高级的艺术享受,如同食用美味大餐一样。

其二,整理清点图书。不仅为抖去灰尘,将书架擦拭干净,更重要的是不断熟悉每册书、每一类书。在整理过程中,可按不同要求重新分类码放,如按题材内容,或按出版社,或按画家,或按表现形式,或按开本规格等。清理的过程就是熟悉的过程,清理连环画,其心情就如同照料孩子一样。每整理清点完一遍,心中底数就更加清楚明了,有助于准确掌握自己“财富”的状况。

我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第一年就用自己的工资添了一个书柜,从此所藏的书都摆进柜里存放,条件又改善了。至于那个小书架,我留给妹妹摆放她们的书和物品。

真正致力于收藏的人,对书的品相要求是很严格的,这点我上中学后就逐渐做到了,我的书不再是那种污损脏旧的样子,而是以平整如新的面貌摆放在书柜里。

我的书绝大多数是一版一印。这点很重要,也是藏书人追求的目标,一版一印各方面的价值都高嘛!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对这一点并不看重,缺乏足够认识。甚至有时因某种情况放弃一版一印,而换成其它版次。

1959年,见到罗兴与王亦秋二位名家联袂画出套书《林海雪原》,我很高兴,很快买到第一册《奇袭*山》。转年,即1960年,第二册《三路分兵》与第三册《深入虎穴》相继问世,我也接着买到。忘记是书店进货少还是卖得差不多了,反正我这两本书的品相不如人意,尽管是新书,但不平整,有绳子勒过的痕迹,而且裁切得不规整,有点歪斜,看上去不舒服,摆在书柜里同其它书一比较,更是刺眼。我心里装着这件事,总想换掉这两本书。我到书店,剩下的几册情况类似甚至更糟,只得暂时作罢。

过了几个月,书店柜台里又摆出《林海雪原》二、三册,我拿过书看了看,原来是第二次印刷的。由于品相上佳,我当即掏钱买下了。有了品相好的新本,我就将那两册品相差的处理掉了。如今这部书的老版本,4册是一版一印,唯有第二、三两册,是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这件事比较典型地说明,虽然那时我已藏书多年,而且书也上千册,但脑子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藏观念,收藏意识淡薄。说穿了,收藏家这名衔与我无缘,那是别人封的。我自认,充其量不过一个攒小人书的而已。

下一页搞“四清”上一页第一次投稿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我的连环画收藏生涯
· 初衷
· 第一本书
· 看美展
· 文理分科
· “老大哥”作品
· 朗诵比赛
· 攒“三国”
· 量入为出
· 三部沪版套书
· 立规矩
· 谁更重要?
· 第一次投稿
· 少这根弦
· 搞“四清”
· 一场游戏
· 情系沪版书
· 崇拜画家
· “坚壁清野”
· 创作剧本
· 一线曙光
· 外出购书
· 只买不读
· 投我所好
· 题材变化
· 再版书开路
· 内容拓宽
· 福地
· 同题多版
· 买新“东周”
· 一番周折
· 津版《神力王》
· 补遗
· 电影版
· 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