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东映和东京电影时期:从参与《旺旺忠臣藏》到声名鹊起之《风之谷》 1963年,宫崎骏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东映动画公司,受训三个月后,他成了一位动画师,正式加入动画界。这时电视系列动画片在日本方兴未艾,因为受播出时间的巨大压力,在电视动画界普遍实行"导演中心制"。宫崎骏与那些心目中的大师在一起工作总觉得受宠若惊。第一部参与的是1963年12月上映的剧场动画《旺旺忠臣藏》,紧接着参加了东映首次制作的第一部电视动画《狼少年肯》的拍摄工作。当时宫崎骏的薪水非常微薄,只有19500日元,而那时,光是租一间公寓就要6000日元。 东映公司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员工一进公司就被警告作画时必须按经典的模式走,否则票房无法保证。而富有创新意识的宫崎骏和高田勋年轻气盛,热情高涨,经常与公司发生争执。当时他们提出的一些企划常常不被采用,因此觉得东映制作的大部分动画片都索然无味。如高田勋所言:"除了迪斯尼动画外几乎接触不到其他国家的动画片。当我开始介入实质性工作后更发现困难重重--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碰。由于条条框框比较多,不得不做一些向现实妥协的动画片。"尽管如此,个性极强的宫崎骏也曾说服导演在影片中加入自己的想法。1964年的电视动画短片《格列佛的宇宙旅行》,身为中间画师的宫崎骏坚持修改影片结尾,影片的最终结尾与原剧本截然不同,这完全归功于宫崎骏。 在这种情况下,《白蛇传》给宫崎骏的激情渐渐消退,他又回到漫画界做一名连环画作家。直到有一天在一个招待会上,他看完苏联动画片《雪域女王》后,才又重新找回做动画师的信心。《雪域女王》使他真正感觉到只要满怀激情去创作,即使画面再简单也会博得观众的心。他说:"我看到了动画的制作是何其慎重且值得珍惜的事业……动画是一个如此纯粹、素朴,又可以让我们贯穿想象力来表现的艺术……它的力量不会输给诗、小说或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沈黎辉等编:《宫崎骏的感官世界》,作家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于是他平静下来,继续从事动画片工作,等待机会。
1964年,宫崎骏当上东映动画劳工协会的秘书长(据说宫崎骏是社会主义者),当时高田勋是该协会的副主席,那年宫崎骏开始和同事太田朱美小姐约会。1965年秋,宫崎骏雄心勃勃地进入高田勋导演的《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的制作小组,担任场面设计及原画。同年10月,宫崎骏和太田朱美小姐结婚了,宫崎骏和他的太太一起参加《穿长靴的猫》的制作。隔年,两人又一起参加制作《幽灵飞船》。1967年1月他们有了第一个儿子。《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在1968年上映后,成为日本新动画的里程碑。虽然现在看起来与中国的《海尔兄弟》不相上下,但以当时的制作水平而言,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这是高田勋首次执导影院版动画长片,开创了不同以往的动画风格,宫崎骏坚信这部电影将改变人们对动画以至生活态度的看法。这部82分钟的作品耗时3年多才完工,整整比计划超出了8个多月,预算超支严重。东映动画公司对此大为不满,只允许它上映10天就草草收场。它赔得一塌糊涂,创造了东映票房最差的纪录,高田勋也被降薪贬职。宫崎骏因此深有感触地认为,许多电影被观众记住,并不是因为它很出色,而是因为成功的商业运作。 1969年4月,宫崎骏第二个儿子也出生了。在电视系列片《神秘的阿寇》中,高田勋担任导演助理,宫崎骏负责完成了第44集和第61集的原画创作。 宫崎骏从1969年9月开始到1970年3月这段时间内,以"秋津三朗"为笔名发表了《沙漠之民》的首次原创漫画(当初被称为绘物语)作品,在《周刊少年少女新闻》上连载。由于早先宫崎骏在所属的东映动画工会的机关志上的讽刺漫画(对外公开的题目是革命讽刺剧《卡通团伙战争》(マンガ·ボコボコ战争)。)成绩优秀,从而获得委托。 《沙漠之民》以11世纪初亚洲中部的"饥饿沙漠"为舞台,围绕丝绸之路的民族纷争,讲述经营商队的少数民族索克托人,抗击霸权主义的游牧民奇兹塔鲁人入侵的故事。那种时代考证和世界观给人以确实的感觉,仿佛将人们带到了越南战争和围绕石油利益的中东纷争,与后来作品相比也不见得逊色。虽然这是被称为漫画版《风之谷》和《修那之旅》(シュナの旅)原点的贵重作品,面对最后的结局,主人公的恋人、亲友、恩师依次悲惨地死去,连最后一丝希望也消散,与宫崎骏以后的作品相比,其绝望的人生态度令人吃惊。宫崎骏曾经就《沙漠之民》中残酷的描写,与他本人"想要为了孩子们制作动画"的志向之间的关系做了解释:"我认为漫画和电影电视不一样的。电影的现实感比较强。因为电影被强制表现出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的故事。而孩子们会将用画来描绘的世界作为真的故事。不喜欢漫画的话,可以立刻跳过这一页或者直接扔掉,而由于电影中的强制力和强大的现实感,即使是简单的流血画面也需要加以谨慎的考虑","说到在纸上的漫画,正因为是纸张,因此有着自由的部分"。 宫崎骏的《穿长靴的猫》(1969年1月-3月)和《动物宝岛》(1971年1月-3月)大约在同时期以漫画形式在《中日新闻》和《东京新闻》晨报上连载。因为大概是为了同时期公开的长篇剧场版动画的宣传而画,它们是与前作完全不同的纯真的冒险漫画。
在《穿长靴的猫》的前半部,根据森康二先生的角色设计风格,主人公皮奥罗被描绘成一个内向敏感的少年。后半部分,公主被魔王路西法诱拐之后,随着大冢康生和宫崎骏担当分镜的增多,皮奥罗成了勇猛果敢的青年,半张开的眼睑后有明亮的双眼,是个英俊的白马王子。 1971年,宫崎骏离开东映动画,和高田勋、小田部羊一等人一起进入"APro"工作。宫崎骏在高田勋导演的电视系列动画片《皮皮的长袜》中负责故事板的创作,但是由于影片文学稿的原作者不同意改编其作品,该片半途而废。宫崎骏和高田勋合作导演了电视系列片《鲁邦三世》的第一部,执导了全部23集中的后17集。借助这位日本家喻户晓的风流英雄,二人迅速蹿红。宫崎骏得到了执导《鲁邦三世》第二部以及同题材影院动画片的机会。 1972年中国送给日本一对熊猫,人人对这种可爱的动物充满了好奇,于是宫崎骏和高田勋合作《熊猫,小熊猫》,宫崎骏担任脚本创作。影片讲述了一个小姑娘由于外婆外出只好独自在家的故事。小女孩的造型就是《皮皮的长袜》中女主角的样子,而熊猫的造型则是日后"龙猫"的原型。次年《熊猫,小熊猫》续集《雨中的马戏团》上映。这部作品中宫崎骏一人身兼四个职务:原案、脚本、场面设计、原画,个人风格颇有发挥。6月的时候,宫崎骏、高田勋和小田部羊一离开"APro",加入"ZuiyoPicture"。7月,宫崎骏到瑞士去拍外景,寻找他的下一部作品《阿尔卑斯山的少女》的灵感,在这部52集的作品中他担任场景设计,高田勋为导演,该片1974年出品。1975年宫崎骏任《无所事事的狗》第15集的原画师,高田勋为该集创作故事板。 1975年,宫崎骏准备制作52集系列片《三千里寻母记》,影片改编自意大利文学巨匠亚米契斯的传世经典《爱的教育》。宫崎骏担任场景设计,高田勋为导演,远赴意大利和阿根廷拍外景。这次旅行使宫崎骏受益匪浅,并对欧洲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后他的作品大都以这种异国情调为故事的背景。《三千里寻母记》是在1976年1月4日至同年12月26日的一年间,作为《世界名作剧场》的一部来放送的。同年被日本文化厅授予电视动画奖的优秀播映作品奖的称号,荣获儿童节目优良影片奖。尽管由于不是全程监制的原因,这部作品没有能体现出更多宫崎骏的个人风格,但是本片中描绘的阿根廷大草原的壮丽景色和南美地区的异域风情还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少年马可为了见母亲,花费两年时间从意大利长途跋涉到阿根廷艰难历程的故事,是一段自我成长的磨炼。本片让许多观众热泪盈眶,也是宫崎骏职业生涯里重要的阶段性作品。
1979年4月,日本国营电视台NHK每周播出电视动画《未来少年柯南》(港译《高立的未来世界》)。这是宫崎骏首次担任动画监督,负责全部26集中的16集的人物设计、场景设计以及导演,高田勋为第9、10集的导演。剧情方面也是首次在动画中出现"被洪水淹没的高度发达科技的未来"这一主题,宫崎骏的思想与风格在本片中得到充分展现。毫无拖泥带水的故事构成,以及有个性的可爱人物,都让人着迷。人们看到柯南充满活力的动作后,会不知不觉产生出努力上进的心情,几乎所有的女性观众都认为柯南是"理想的儿子"。这是宫崎骏风格和思想逐渐形成的期间:浪漫的气质和冒险的勇气,纯洁的少年和成长的心情,这部作品真正使宫崎骏开始大红大紫。如果说拍摄《熊猫家族》时的宫崎骏在各方面还不免有些生涩,到制作《未来少年柯南》的时候,他已是一位成熟的艺术家。押井守甚至认为这是最能表现宫崎骏艺术才能的作品。1979年的《红发少女安》中,宫崎骏为第1-15集的场景设计,高田勋为全部50集的编剧、导演。 1979年宫崎骏进入东京电影新社,当年12月,宫崎骏监督的动画电影《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上映,再度展现了《未来少年柯南》的冒险风格。尽管这部电影当年叫好不叫座,但巨大的罗马水下城市的创意令人叹为观止。影片中好色、幽默、机智、勇敢的小偷神探鲁邦三世,简直就是一个瘦肉型的詹姆斯·邦德或书生相的印第安纳·琼斯。从宫崎骏的这一次监督开始,"鲁邦系列"成为日本动画的保留节目。 1982年长篇漫画《风之谷》在德间书店的Animage杂志上开始连载,这部漫画一直连载到1994年才完结。这部连载为时12年、长达7卷的漫画巨著,不但包含着史诗般的宏大的篇章,跨越生死的追寻之旅,对人类和自然的深层哲学思考,更是宫崎骏自己对环境保护和人文主义不断深入思考的结晶。可以说,要认识到宫崎骏从对环境的关注,转变到怀疑环保的正义性,从对人类本身的起源、意义的质疑和解读,到最后在混沌黑暗的时刻提出"生命是黑暗中闪烁的光",因此无论多么艰苦,一定要活下去的最终奥义,无不在这部深重恢弘的漫画中得到了体现。 1982年11月,宫崎骏退出东京电影新社,当自由作家。1982年至1983年间高田勋与宫崎骏参与美日合作的动画长片《小尼姆的飞行床》的前期策划工作。这是一部根据美国著名漫画家、动画先驱WinsorMcCay同名连环画改编的动画片,美方出资和提供剧本,日方负责具体制作工作。但是他俩与美方产生意见分歧,在正式开始制作前就双双退出。后来近藤喜文也参与了该片的制作。1989年该片在日本正式发行上市,许多人误认为是高田勋和宫崎骏的作品。
1983年,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版《风之谷》开始筹划,高田勋担任制片,由Topcraft工作室负责整部影片的制作(同年7月,宫崎骏的母亲去世,享年71岁。)。1984年3月,剧场动画《风之谷》公映,丰富的想象力及深沉的内容,震撼了观众和整个电影界。但是该片的海外版却令人大失所望。由"新世纪影片公司"(NewWorldPictures)发行的《风之谷》被重新命名为《风之战士》(WarriorsoftheWind),该公司认为这部作品顶多就是一部"儿童动作片"而已,因此未经宫崎骏同意就删减了15分钟的戏,然后再利用"慢动作"补齐原来的长度。至于配音的问题更是敷衍了事,导致叙事混乱且声画不同步。但由于海外发行权到1995年才到期,所以宫崎骏每每提起这部《风之战士》,就非常无奈地请求观众忘记这个噩梦。1995年7月30日吉卜力工作室等到合同期满,重新制作英文版的《风之谷》并在伦敦举行盛大的首映式。从那时起迪斯尼公司就买断了该片的全球发行权,为《风之谷》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宫崎骏认为与迪斯尼合作得很好,他坚持自己的原则,拒绝授权影片的产品分销,这意味着不会有任何"风之谷"快乐餐或者"千与千寻"游戏带之类的东西出现。传闻当哈维·韦恩斯坦(HarveyWeinstein)被委以《幽灵公主》美国发行的重任之时,宫崎骏邮寄送他一把武士刀,刀刃上写着赤裸裸的一行字:"不得删剪!"(《动画之神》,英国《卫报》对宫崎骏的访谈,2005年9月14日,翻译:Icytear。) 由于电影长度和包容的限制,动画《风之谷》的内容只包括漫画的一小部分情节,而且影片明显的煽情结尾和宗教情结都受到评论家的批评。"据说一向反感有神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宫崎骏居然在完成影片后开始向有神论转变!因为在制作这部影片时他必须经常考虑诸如'什么是生命'之类的哲学问题。但是面对人类贪婪的本性他又找不到任何'辩证'的解决方法,于是久而久之就变质了。"(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0页。) 《风之谷》独特的世界观以及人性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其后十余年日本动画的走向,女主角娜乌西卡更是连续十年占据历代动画最佳人气角色排行榜冠军之位。优美精致的画面,丰富多彩的人物,幽默诙谐的对话,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一切使得宫崎骏作为老少咸宜的"国民动画家"声名鹊起,也因此片奠定了他在全球动画界无可替代的地位,迪斯尼将他尊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而片中体现了因人类的愚昧战争和过度掠夺而反噬的自然,巨大的菌类组成的腐海,因为人类产生的毒素而散发着毒气,更是被环保主义者作为宝典珍重不已,宫崎骏作为"环保主义教主"的身份由此确定。同时作为漫画家的宫崎骏并未就此停手,漫画版的《风之谷》从1979年开始,在德间书店动画情报杂志《动漫杂志》(Animage)月刊上连载,历时13年,于1994年底才告完结。这时在东京有一位来自大阪的年轻人,名叫庵野秀明,一个不甘心自己的名字只在角落里出现的动画人,在看到《风之谷》后,决意创作属于自己的神话。和《风之谷》一起上映的还有《名侦探福尔摩斯·蓝色红宝石海底的财宝》,以及《未来少年柯南》特别篇。 1982年,宫崎骏与日本最大的书店总裁德间康快相遇。 1984年4月,宫崎骏和高田勋两人合伙创立了"二马力"会社,这是吉卜力的前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