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艺术的眼光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0-23 13:48:03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再举一例:倘使没有学过图画的人,你请他画一个人的脸孔,他一定画错。错在什么地方呢?大都错在眼睛画得太高。他先画个蛋形,在蛋形里头,在上方的三分之一处画眉毛眼睛,在下方的三分之一处,画鼻头嘴巴,这就大错了。原来人的眼睛,一定生在头的二分之一处,即正中。从眼睛到头顶的距离,一定等于从眼睛到下巴的距离。没有学过图画的人,为什么错误呢?也是“想”而不“看”的原故。他想。眼睛上面东西很少,只有不甚重要的两条眉毛,其余额骨和头发不足注意。而眼睛下面花样很多,鼻头是长长的,底下有两个洞,会流出鼻涕来。嘴巴会吃饭,又会讲话。有时上下还会生出胡须来。这样一想,就觉得眼睛以上很冷静,而以下很热闹。于是提起笔来,把眼睛高高地画在上方,就成了很可怕的面貌(读者诸君可试画画看)。倘然能屏绝思虑,用直线的眼光去观察脸孔的本身的姿态。就可发见前述的定规,眼睛的位置必定在头的正中。眼睛以上,花样虽少,地方却大。如果应用这眼光去看婴孩的头,更可知道,婴孩的眼睛生得非常之低,竟位在头的下方三分之一处。眼睛以上,脑壳很大,要占头的三分之二。眼睛以下,口鼻下巴都很小,只占头的三分之一。有一张宣传画,画丈夫去当兵,妻子背着婴孩种田,我看那婴孩,简直是一个小型的大人。那女人背着这样的一个怪物而种田,样子很可笑。看的人都说,“这孩子画得不像”。但他们说不出不像的原故来。其实原故很简单,就只是两只眼睛画得太高了,画在比正中更高的地方,就画成一个“小大人”。只要把眼睛改低,改在头的下面三分之一的地方,就像一个可爱的婴孩了。

 

  上面两实例,足证我们的眼光,常被思虑所惑乱。因而看不清楚物象本身的姿态。儿童思虑简单,最容易发见物象的本相。所以,学画从儿童时代学起,最易入门。但只要能懂得把眼光放直的方法,即使是饱经世故的成人也可以学画。

 

  要学艺术的人们,请先把你们的眼光放直来!

 

  眼光放直的方法,最初有两种练习,第一是透视练习,第二是色彩练习。

 

  透视法,又名远近法,英文叫做perspective。这是对于“形状”的“眼光放直法”。换言之,就是把眼前的立体形的景物看作平面形(当它是挂在你眼前的一张画)的方法。你眼前的各种景物,对你的距离远近不等:一枝花离开你数尺,一间屋离开你数丈,一座山离开你数里。但你要把这些景物描在纸上时,必须撤去它们的距离,把它们看作没有远近之差的同一平面上的景象,方才可写成绘画。“远近法”这个名词,就是从这意义上来的。要把远近不同的许多事物拉到同一平面上来,使它们没有远近之差,只要假定你眼前竖立着一块很大的玻璃板(犹似站在大商店的样子窗〔橱窗〕前),隔着玻璃板而眺望景物,许多景物透过了玻璃板而映入你的眼中时,便在玻璃上显出绘画的状态。“透视法”这个名词,就是从这意义上来的。

 

  物体的大小高低等形状,实际的与透视的(绘画的)完全不同。实际上同样的,在绘画上有种种变化;距离远近一变,大的东西会变成小,方的东西会变成扁。位置上下一变,高的东西会变成很低,低的东西会变成很高。例如:笔直的马路旁边,种着同样高低的许多树。你站在马路中眺望树列。忘记它们的远近。当它们是面前一块大玻璃板上的现象时,便见树木越远越小越短。又如很长的走廊的天花板上,装着许多电灯。你站在走廊的一端眺望时,用上述的看法,便见电灯越远越小越低。再看走廊的地板,便见越远越小越高。

 

  研究这种形状变化的规则的,就是远近法。远近法的要点,是“视线”与“视点”。在玻璃板上画一条与观者的眼睛等高的水平线,这就是“视线”。再从观者所站立的地方向上引一垂线,二线在玻璃板上相交,这交点就是“视点”。此时眼前一切物体的形状的变化,皆受视线与视点的规律。凡在视线上面的(实际上,就是比观者的眼睛的位置更高的东西。例如电灯,屋檐等),近者高而远者低。反之,在视线下面的(实际上,就是比观者的眼睛低的东西,例如教室里的凳子,走廊里的地板,铁路等),近者低而远者高。在画中,视线就是地平线。视点就是观者所向的地平线上的一点。上下左右四方一切物体,皆由视点的放射线规定其大小的变化。关于详细的法则,有透视法专书记述,现在不必详说。读者须知道:透视法,其实很容易。只要懂得了眼光放直的看法,一切透视法都懂得,不必再读透视法专书了。透视法专书,好比文法书,你们学英语,只要熟读理会,不学文法亦可。反之,如不熟读理会,要按照了文法的规则而讲英语,是万万不能的。同理,不懂得眼光放直的方法,要按照了远近法的规则作画,也是万万不能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下一页画友
上一页艺术与艺术家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智者的童话:丰子恺的漫画人生》
· 《子恺漫画》跋
· 《子恺漫画》代序
· 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
· 子恺的画
· 人生漫画
· 子恺漫画
· 我的学画
· 视觉的粮食
· 漫画创作二十年
· 学画回忆
· 为什么学图画
· 我的画具
· 谈自己的画
· 谈自己的画--《色彩子恺新年漫画》
· 人间相
· 图画与人生
· 绘画与文学
· 读画漫感
· 随笔漫画
· 穷小孩的跷跷板
· 谈像
· 月的大小
· 画鬼
· 洋式门面
· 漫画是笔杆抗战的先锋
· 谈日本的漫画
· 写生世界
· 野外写生
· 忠实之写生
· 漫画的技巧
· 漫画艺术的欣赏
· 画家之生命
· 艺术与革命
· 艺术与艺术家
· 艺术的眼光
· 画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