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尔以及艺术小分队的其他探员看来,制订诱敌出洞的计划是整个工作当中最有趣味的部分之一。寻找失窃的艺术品在诸多基本原则上与警方的其他工作截然不同。其首要的目标是寻获失窃的艺术品,并把它重新摆放回它应该待的地方,抓住案犯并把他们关进监狱反倒是次要的目的了。(通常情况下,等到警方找到线索,最初下手行窃的贼人早就跑得踪影不见了。)成功破案的希望在于,必须找出合理的方式,成功地打动罪犯,让他愿意把早已藏匿于废弃仓库或者火车站储物柜里的艺术品取出来,这样警察才能人赃并获。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广泛布下眼线,去搜集各种传闻和密报。直接与疑犯硬碰硬基本上是行不通的,要知道一脚把门踹开并大喊“警察”亮明身份确实威猛得紧,但要是这么干,到哪儿能找到失窃的艺术品呢?
对艺术小分队的探员来说,编造故事所占的分量和所花的精力大体上可以与逮捕罪犯等量齐观。譬如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期,神秘的日本买家花费创纪录的天价求购大师的名画——五千四百万美元买进梵高的《彩虹》(Irises),七千八百万买进雷诺的《煎饼磨坊的舞会》(Ball at the Moulin de La Galette),八千二百五十万美元买进梵高的《加歇医生的画像》(Portrait of ),当时艺术小分队的探员们极力想从这些轰动的新闻中获得些有利信息。要不然找一位会说日语的探员,让他扮演一名黑帮分子,或者一位想要在自己家的壁炉上方挂上一幅大师名作的企业界大亨?
“你得试着像编剧一样思考问题,”迪克?埃利斯说,“要把某些事情编织得活灵活现,那可是一件相当有挑战性的事情。你必须仔细审视,并且问自己:‘这样说真的站得住脚吗?人们会相信吗?这么说不会太怪异了吧?’”
一个好的引诱计划需要把很难调和的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好的封面故事都很简单,因为它必须一上来就打动人心。没有彩排,首次登场就已经是公演了。由于在各个环节上难免出现错误,关键就是找到一位便衣,他能够即兴发挥。(探员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缺乏彩排时间,他们还必须面对最天才的编剧都不曾面对的难题:他们只能为自己编写台词,而参与演出的另一半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就不是他们能够控制的了。)
与此同时,引诱计划还得编制得足够复杂,不要让人生疑。歹徒们都很神经质,他们总是在狐疑,总是在设法识破警察。如果某个诱捕计划异常诱人,反倒可能打草惊蛇,那可就没得玩儿了。
“最重要的是,”埃利斯说,“你需要坐下来看着窃贼,努力去揣摩你所面对的这些家伙是哪种类型的罪犯。你必须让自己合他们的胃口,并且营造出一种让他们感觉舒服自在的氛围。那也就是说,你必须让他们觉得自己掌控着局面,而事实上是你营造出了这种假象,真正的主动权已经被进行侦破活动的警方所掌握了。”
这就像那种“他知道我知道他知道”的游戏,但凡脑筋不够灵光,你就会输掉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