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蒙克(3)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0-21 13:21:50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蒙克创作这些作品的目的,他自己曾经写到,是寻找一种方式,表达人类的“受难与情感,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描绘客观的外部世界”。画家的任务是“揭示他最深层的情绪、他的灵魂、他的痛苦与快乐”。一位画家,其实就是一位拿着画笔的心理学家。

 

  奥地利精神病学专家弗洛伊德与蒙克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尽管两个人都没有在作品中提及对方,但他们所致力于的方向是相同的。对于如何解开人类的焦虑,如果说弗洛伊德是最伟大的探秘者,那么蒙克就是为他绘制导航图的人。与其他绝大多数的画家不同,蒙克在绘画当中经常会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体现在画布上。蒙克把他个人经受的苦难呈现在了众目睽睽之下。

 

  蒙克与女性的种种纠葛,多得让人难以尽数。“他的父亲总是在深夜里为儿子祈祷,希望能够让儿子摆脱女人们罪恶的吸引,不被肉欲和自由的性爱所迷惑。”一位艺术史学家写道,“但是酒精的致命吸引力以及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方式征服了蒙克。”1889年,蒙克二十六岁,他的父亲去世了。父亲最后所做的几件事当中,包括把他日常翻看、已经卷了边的一本《圣经》邮寄给了仍在巴黎的蒙克,希望他那迷途的儿子能够幡然悔悟。

 

  女人是让男人无法抵挡、但又足以毁掉男人的诱惑,而蒙克在拒绝诱惑方面非常不在行。二十二岁时蒙克陷入了初恋,对象是一位已婚女性,比他大两岁。“莫非是因为她夺走了我的初吻,所以也夺走了我生活中的甜蜜?”后来蒙克写道,“莫非是因为她的谎言与欺骗,扭曲了我眼中的世界,让我看到了妖女美杜沙的头颅,让我把生活看成了一场炼狱?”

 

  日后蒙克与女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不妙。有三年的时间,贫困的蒙克与一位美丽但又充满罪孽的女人纠缠在一起,这个女人叫图拉·拉尔森,出身于哥本哈根的名门望族,家境富庶。在两个人闹翻之后,图拉请朋友帮忙散布假消息,声称自己病入膏肓,只想再和蒙克见上最后一面,设法把蒙克诱骗到了她的房间里。蒙克到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坐在病床上、挥舞着一把枪的图拉。图拉承认自己没生病,但如果蒙克拒绝重新接纳她,那么她只有杀死自己。蒙克伸手抢枪,图拉往回夺,正在这时候枪响了。子弹打掉了蒙克左手中指的第一节(蒙克是用右手画画的)。

 

  蒙克后来把图拉?拉尔森的形象也用到了几幅作品里,其中最有名的是叫做《憎恨》(Hatred)的肖像画,以及一幅叫《静物》(Still Life乯——又名《女杀人犯》(The Murderess)——的画。“我画了一幅静物,不输塞尚的任何一幅作品,”关于这后一幅作品,蒙克写道,“只是在背景里我画上了一个女杀人犯,以及她的牺牲品。”

 

  在了解蒙克之余,希尔还仔细研读了盖蒂博物馆的馆藏目录。他得知,馆藏的一件珍品是詹姆斯·恩索尔①绘制的一幅不同寻常的油画,名字叫做《1889年耶稣进入布鲁塞尔》(Christ's Entry into Brussels in 1889)。这幅巨作的画幅为八英尺乘十四英尺,它描绘的是如果耶稣当真重新回到现代世界,迎接他的将是何等的混乱和喧嚣,简直是对圣人的亵渎和讽刺。耶稣(恩索尔把他画成了自己的模样)几乎要被喧嚣的人群吞没了,各种政治口号和广告标语(例如“科尔曼牌芥末”)的条幅漫天飞舞;市长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就如同这次大游行是为了彰显他的荣耀。这幅画堪称恩索尔的杰作,它不仅是表现主义风格的伟大先驱,也启发蒙克创作出了《呐喊》。

下一页蒙克(4)
上一页蒙克(2)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是名画总会被偷的》
· 破窗而入(1)
· 破窗而入(2)
· 破窗而入(3)
· 巧取(1)
· 巧取(2)
· 巧取(3)
· 侦探小说?(1)
· 侦探小说?(2)
· 牧师(1)
· 牧师(2)
· 艺术小分队(1)
· 艺术小分队(2)
· 艺术小分队(3)
· 艺术小分队(4)
· 艺术小分队(5)
· 艺术拯救者(1)
· 艺术拯救者(2)
· 艺术拯救者(3)
· 艺术拯救者(4)
· 艺术拯救者(5)
· 编剧(1)
· 编剧(2)
· 编剧(3)
· 盖蒂博物馆来的人(1)
· 盖蒂博物馆来的人(2)
· 盖蒂博物馆来的人(3)
· “将军”(1)
· “将军”(2)
· “将军”(3)
· “将军”(4)
· “将军”(5)
· “将军”(6)
· 罗素堡府邸(1)
· 罗素堡府邸(2)
· 罗素堡府邸(3)
· 安特卫普遭遇战(1)
· 安特卫普遭遇战(2)
· 安特卫普遭遇战(3)
· 安特卫普遭遇战(4)
· 安特卫普遭遇战(5)
· 蒙克(1)
· 蒙克(2)
· 蒙克(3)
· 蒙克(4)
· 蒙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