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秘色千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19 11:12:02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古人收藏讲究的是秘不示人。过去连皇帝的收藏都小心翼翼地钤上 一枚小章——秘玩。因此,有关收藏的故事总是显得玄虚。历史上的收 藏悬案,很少有被揭开的,尘封多年乃家常便饭。

唐宋以后,有一种瓷器被称之“秘色”,多见史籍记载。惜秘色之 瓷与历代名窑命名法则不符,实在无法将其正确列出,以飨后人,旋即 成为千古谜 案。

唐宋各窑,一般均以烧造辖区冠名,南方之越州窑、龙泉窑、吉州 窑等,北方之定州窑、钧州窑、耀州窑等,通俗简便,一望便知。唯独 秘色,玄之又 玄。

宋人叶宥《坦斋笔蘅》如下解释:钱氏有国日,越州烧进,不得臣 庶用,故云秘色。 钱氏指吴越钱氏,长期雄居两浙13洲,辖86县,也算是一方霸主。

五代十国期间,吴越政权稳固,恩受老父谆谆教诲的钱.,在唐廷超额 回报,衣锦还乡后,注重兴修水利,以保障农业收成,深得民众爱戴。

吴越国所处地区正是越窑高产地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以青瓷称雄 江南,与北方邢窑白瓷形成并驾齐驱局面。

钱.出身微寒,一旦占山为王,野心膨胀。尤其大唐谢幕,五代 十国的政治局面让他内心潜在的欲望逐渐膨胀,专属用瓷乃手段之一。秘色瓷为其家族专用,由来已久。钱.父钱宽,母水邱氏墓都有精美秘色瓷陪葬。原为大唐宫廷贡瓷,借机挟为私有,使之秘色之秘,发扬光 大,以致后世对秘色知之甚少。北宋其他各窑的崛起,遂将秘色淹没在 历史的长河之中。 于是,人们在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唐徐寅诗《贡余秘色茶盏》: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诗中极尽赞美之辞,但正是文学的赞美使得后人如坠五里雾中。明 月春水,薄冰绿云,形象转化不成具象,千百年来,收藏家及学者们都 沉浸在梦幻般的追求之中。

这种追求到1987年2月戛然而止。

大唐李渊皇帝亲自命名的法门寺宝塔轰然倒塌。抢救性的发掘揭开 秘色瓷千古之谜。法门寺的地宫内藏有14件秘色瓷,细心的唐朝人在封 存地宫时有内容详尽的“衣物账”,上面赫然写明:瓷秘色碗七口,内 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碟)子共六枚。

实物与文献对照,保存了1113年的国之重宝呈现世人面前。秘色瓷 比对唐诗,诗虽酸腐倒也贴切。 这个瞬间,使得许多收藏家手中的财富重新估价。原来是身份不明 的青瓷,终于可以在法门寺的标准器比对之下,一目了然。秘色瓷不再 存在幻想中,而是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巡回一展芳容。 我们对历史的认知总是很少,靠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总会有偏差。 尤其对这种属于奇技淫巧之类的小事,古人没有放在心上,漫不经心一 笔带过,却难坏了一代又一代后世人,幸好有文物还可以帮我们指正。 文物鉴定是标型学,到目前还是以目测为准。有了法门寺的标准 器,所有与之相似、类似、近似都可以向其靠拢,称之秘色,秘色因此不再神秘。

我历史上见过许多越窑青瓷。法门寺秘色瓷出土之前,想都没想过 这辈子还能弄明白秘色。一看秘色之秘就是不想让人弄清才起的名字。

漫长的收藏生涯中,我陆陆续续买过不少越窑青瓷,今天有机会重新审 视,忽然发觉有秘色混在其中。越窑青瓷已是宝贝了,夺得千峰翠色, 可谁知这千峰翠色中还有一眼清泉,潺潺流淌。

下一页唐三彩上一页青瓷之美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用文物的灵性鉴定历史:茶当酒集》
· 自序
·
· 收藏之乐
· 青瓷之美
· 秘色千年
· 唐三彩
· 秦兵马
· 南青北
· 正德的花
· 鬼谷下山
· 一台没有重心的晚会
· 宋人与宋
· 宫花拂面倾城色
· 收藏是一种证物
· 古家具的尊
· 成功男人的新标志
· 养在深闺人未识
· 天下第一奇案
· 获得与炫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元青花的仿制
· 清代瓷制笔
· 老将出马
·
· 收藏的前景
· 收藏的情感投资
· 收藏的智力投资
· 收藏的身份投资
· 收藏的精神投资
· 高古陶瓷的收藏
· 秦汉陶瓷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