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获得与炫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19 10:47:44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我在美国的丹佛艺术博物馆讲课前两个小时,狂风大作,乌云翻 卷,并夹杂着硕大的雨滴。本来挺暖和的日子立刻冷了起来。听丹佛的 朋友讲,这在丹佛也是极罕见的天气。随着天空提前到来的黑暗,我的 心情有些沮丧,生怕听众因此不来或少来。冷场对讲演者十分残酷,多 少也算是考验。

讲演的题目是《中国古人的起居》。国人对此内容大都不屑一顾, 自己怎么生活自己清楚,犯不上听别人叨唠。可外国人对此感兴趣,愿 意知道2000年乃至更长时间,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怎样一个人 文环境中生存,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准时热情的丹佛人给了我尊重。他们都来了,其中不少白发苍苍的 老者。这让人感动。在丹佛博物馆的教室,我向他们致谢:感谢他们在 这样一个恶劣的天气,给了我无比的温暖。

如果在2000年前,我们不会这样坐在椅子上听课。孔夫子讲大课 时,一定是双膝着地,上身挺直,专业术语叫跽坐。盘腿坐叫跏趺坐, 俗称打坐。参加过日本正式和式场合的人,都感受到了跽坐的不易。反 正我连十分钟都扛不住,就被好心的主人批准打坐了,可有些胖人连打 坐也都扛不住,只好赖坐了,没姿没势。

中华民族是个兼收并蓄的民族,襟怀宽阔,海纳百川。2000年前, 人类生活方式就分得清楚之极。亚洲地区都坐在地上,称席地坐,欧洲地区都坐椅上,称垂足坐。席地坐和垂足坐是区别人类起居方式不同的 基本标准。我们想一下,躺着不会有什么不同,站着也不会有什么不 同,唯独坐着,就有明显的区别。所以人类起居在分类上就以坐姿为 准。如果我们究其原因,气候与地理可能是构成两个起居阵营的根本。 我们知道,亚洲地区早期人类的生存之地大都较干燥,而欧洲则较湿 冷,湿冷的欧洲人很早就被生存之道逼得被迫高坐,而贪图安逸的亚洲 人在地上赖了许多年。

在汉唐之际,只有我们中国人利用了这几百年的时间,改变了起 居习惯,由席地低坐改为了垂足高坐,视野随之开阔,精神空间也随之 开阔。至今亚洲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大都还和2000年前雷同,比如前面 提到的日本,还有印度、朝鲜(包括韩国)、泰国、孟加拉、斯里兰卡 等 等。

可我们还是保留了很多早期生活方式的习俗,还留下了许多痕迹。 比如语言,我们管吃饭叫筵席,结婚时常大摆筵席。筵的本义是铺在地 上、坐在屁股下的大席子,而席则是摆在面前当桌用的小席子,可以视 为桌面。再有,中国话中有关席的词汇很多,如席地、席位、席次、主 席,当然还有副主席。这些都与我们先人的起居形式有关。显然今天的 “席地而坐”屁股底下不需要真有席子;联合国给中国的席位上也不 必铺上一块席子;逐个进入会场每人也不用手中拎一块席子;而主席绝 不会坐在一张硕大的席子中央。其实,说来可乐,主席的本义就是席子 中央的那个主要男人,而英文的主席“Chairman”则是椅子上的主要 男 人。

用比较的方法容易让别人听懂并有兴趣,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可以 发现自己忽视的问题。讲课对我是一个锻炼,许多思考了许久的问题在某一时刻顿开茅塞,碰撞引起的振动最容易激发出火花。每当此时,我 就想起一句佛教术语:积思顿释。

以上这些知识似乎与收藏无关,读者们大都对具体的藏品感兴趣, 尤其是真伪与价格。其实收藏的乐趣这仅仅是一小部分,而且是很小的 一部分。绝大部分的乐趣一定是你精神的获得以及炫耀。当你把你由收 藏所获得的知识传授给别人,当别人对你刮目相看时,你会觉得收藏的 乐趣广泛得很。总有一天,一个初学乍练又极爱收藏的人,毕恭毕敬地 站在你的面前,叫一声老师,你一定从心底乐不可支。好为人师,这是 我不可告人的最庸俗的一面。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用文物的灵性鉴定历史:茶当酒集》
· 自序
·
· 收藏之乐
· 青瓷之美
· 秘色千年
· 唐三彩
· 秦兵马
· 南青北
· 正德的花
· 鬼谷下山
· 一台没有重心的晚会
· 宋人与宋
· 宫花拂面倾城色
· 收藏是一种证物
· 古家具的尊
· 成功男人的新标志
· 养在深闺人未识
· 天下第一奇案
· 获得与炫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元青花的仿制
· 清代瓷制笔
· 老将出马
·
· 收藏的前景
· 收藏的情感投资
· 收藏的智力投资
· 收藏的身份投资
· 收藏的精神投资
· 高古陶瓷的收藏
· 秦汉陶瓷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