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清代瓷制笔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19 10:35:38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笔筒作为文房用具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不会早于明代。有很多证据 可以证明此事:明代遗留下来的绘画作品很多,大量写实的作品应该能够准确记录文人的案头陈设,可明中期以前有关文人活动的绘画中并没有出现笔筒,这一点非常重要;目前完全可以证明是明朝笔筒的实物, 大多为明末万历天启崇祯朝的作品。由此大致可以推断笔筒的产生时间 当为明晚期。

明晚期有一位叫做屠隆的文人,他在万历十一年(1584)写了一 本专门关于文具的书:《文具雅编》。在这本书中,屠隆提到了笔筒: “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这段话是目前所 知最早关于笔筒的记载。

笔筒应该是竹木制在前,瓷制在后。明代笔筒以前者居多,后者则 在入清以后数量骤增,品种应有尽有,在康熙朝达到高潮,雍正、乾隆 时期风格变幻多样,常有美轮美奂之作。 清代笔筒数量首推康熙,康熙笔筒首推青花。

康熙笔筒能创造这样一个历史奇迹,并非偶然。清圣祖康熙皇帝重 视汉学,写得一手可以乱真的董(其昌)字,从上至下带动了文房用具 的生产。其中笔筒尤为出色,官窑、民窑均大量生产。

康熙青花笔筒数量之多,质量之精,空前绝后。这首先要归功于康 熙时期的青花取得了巨大成就,能利用青料的浓淡不同,使本来单一的 颜色变得仿佛五色斑斓,营造一种特殊的美感,这种美感又极容易使大 多数人接受并理解。

康熙青花笔筒所绘题材丰富多样,包罗万象。山水风景,翎毛走 兽,花卉博古,均有涉及。文采*之中,可觑见文人们在康熙朝的轻 松心态。

康熙二十三年,台湾收复,海禁开放,大清江山至此坐定。作为帝 王,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几个少有的开明君主。他深知汉文化对中华 民族的影响力之大,故而着意笼络汉族知识分子,以统治大清江山。西 汉王褒所撰《圣主得贤臣颂》在这样的背景下,变成了满汉皆能接受的 文章。康熙青花“圣主得贤臣颂”笔筒书写一丝不苟,工整严密,釉里 红“熙朝传古”章,为康熙一朝官窑精品。

笔筒造型简单,一般口底相若,呈筒形,少有大的变化。这样的形 状为人物故事类题材的绘画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它的筒状外形能够使 匠人们描绘一幅首尾相连的完整的图画。下笔舒畅,自由发挥空间大, 使绘画匠人对人物题材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令我们今天看到这样的画面 依然被深深吸引。比如雍正青花“西园雅集”笔筒,正是此类笔筒的代 表作。画面数丛修竹,静谧清幽,名士们随意而坐,一人抚琴,两人用 心倾听,旁有小童烹茶伺候。这件笔筒为雍正朝作品,虽可见康熙朝的 遗风,但雅致犹有过之。

清代瓷制笔筒中还有一重要品种,即雕刻类作品。瓷器中的雕刻 工艺多用于单色釉,浮雕、阴刻各具特色。道光仿竹釉雕瓷山水人物笔 筒,明显受到竹木雕刻影响,山水人物,亭台树木,无不显出精湛的技艺。底有“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为道光朝的官窑笔筒精品。另一 件豆青釉暗刻龙纹笔筒,釉色平和淡雅,赏心悦目,以刀代笔,刻画自 如,线条清晰醒目,别有韵味,充分体现瓷制之优势。

笔筒作为文房用具,为文人所钟爱,常带有强烈的时代风格,不乏 精品。从这点来看,国人似乎更能理解它所携带的宝贵的历史信息。

下一页老将出马
上一页元青花的仿制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用文物的灵性鉴定历史:茶当酒集》
· 自序
·
· 收藏之乐
· 青瓷之美
· 秘色千年
· 唐三彩
· 秦兵马
· 南青北
· 正德的花
· 鬼谷下山
· 一台没有重心的晚会
· 宋人与宋
· 宫花拂面倾城色
· 收藏是一种证物
· 古家具的尊
· 成功男人的新标志
· 养在深闺人未识
· 天下第一奇案
· 获得与炫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元青花的仿制
· 清代瓷制笔
· 老将出马
·
· 收藏的前景
· 收藏的情感投资
· 收藏的智力投资
· 收藏的身份投资
· 收藏的精神投资
· 高古陶瓷的收藏
· 秦汉陶瓷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