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清代的瓷器(2)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1-23 10:58:32 |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第五节嘉庆时期的陶瓷

清代经过了康熙、雍正、乾隆的三朝盛世以后,从18世纪末开

始走上下坡路,我国制瓷业也急转直下。嘉庆和道光时期虽承乾隆余绪,但品种、数量和质量远远不及乾隆盛世,逐步走向衰弱的趋势。综观其制瓷技术,无论是器型还是纹饰题材,都以前朝作品为蓝本,没有大的突破,尤其是嘉庆早期,乾隆太上皇健在时与乾隆朝作品基本一致,有“乾嘉不分”的说法。嘉庆的精品如不看款识,很容易与乾隆器相混淆。

乾隆帝去世后,嘉庆皇帝利用国殇的机会,力图振作,希望一扫乾隆晚年官场享乐腐败的风气,于是一方面惩治贪官,一方面减缩政府预算,官窑瓷器自然成为削减的项目之一。嘉庆四年,将每年烧造官窑款项由一万两银减为五千两;嘉庆十一年,又降到了两千五百两;嘉庆十五年十二月,更下令终止了御窑厂的运作。因此,现在市场上能看到的嘉庆官窑器很少。嘉庆后期,景德镇御窑厂已无督陶官,改由地方官员兼管,制瓷工艺日趋衰落,产品多显粗糙笨拙之象。

一、青花

嘉庆官窑青花比例较少,早期的青花完全是乾隆作品的再版。胎骨初期尚佳,以后渐粗松。修胎欠精,器物底足粗壮,但厚薄不均。釉有青白和浆白两种,有逐渐变薄趋势。只有个别的官窑作品釉色厚润、形如青玉,和雍正官窑青花相似。民窑器釉层均较薄,大器、粗器有“荞麦地”及“波浪釉”现象。

嘉庆朝的青花颜色大多深蓝,也有浅淡闪灰或稍微鲜亮点的,比较稳定,不晕散,但细看青花纹饰不像前朝的青花有下沉感,而是飘在釉面上。白描青花渐多,工致的纹样安排繁密、青色淡雅、具有特色。粗陋的显得简约、画法随意、青色浓暗。有些器物在勾莲纹中绘双勾填色“喜”字。这种装饰流行于清后期,延至光绪、宣统,总的趋势是越晚的“喜”字越大。豆青釉堆粉青花在民窑中较为盛行,这种堆粉青花于康熙时出现,嘉庆产品堆粉较厚,使得青花在白地上更加明显。

嘉庆时流行的纹饰有夔凤、婴戏等,其他常见的纹饰还有云龙、龙凤、团凤、松鹿、锦鸡牡丹、山水、八仙、仕女等等。官窑青花瓷纹饰沿袭乾隆,花卉纹有两种基本绘制方法:一是单线平涂,另一种是单线平涂后点染,平涂用淡笔,点染时用浓笔。后一种是仿明初青花,但嘉庆朝青花上的点染方法已经是十分机械的程式化工艺,和前朝相比缺少艺术情趣。嘉庆官窑瓷器以日用器物为多,流行成套餐具、盘、碗、汤盆、温锅、茶具、罐、炉、五供、马蹄形杯、格盘、水仙盆、上品、赏瓶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中国瓷文化》
· 瓷器的雏形——原始瓷器
· 瓷器的真正产生在东汉
· 早期的瓷器——三国两晋
· 隋代的瓷器
· 唐代的瓷器
· 五代的瓷器
· 宋代的瓷器
· 辽金夏的瓷器
· 明代的瓷器(1)
· 明代的瓷器(2)
· 清代的瓷器(1)
· 清代的瓷器(2)
· 民国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