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明代的瓷器(2)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1-23 11:06:20 |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弘治黄釉不仅釉色优美,还加金彩装饰。北京故宫博物院旧藏弘治黄釉罐共有三种类型:双耳罐、牛头罐、无耳罐。有的带金彩装饰,罐的通体金圈线五道,腹部两面各绘粗壮而倔强的金彩牛一只,辉煌绚丽而典雅。还有黄釉折沿盘,盘心及足边均绘金彩圈线。以上两种带金彩的器物,均为外面难以见到的稀有珍品,是弘治时期代表性很强的杰作。

三、素色弘治瓷器

在明代各朝君主中,孝宗朱祐樘是一个比较清明的皇帝,喜爱素色,反映于瓷器上是传世实物绝大多数色泽素净。如弘治十五年三月“已亥,先是有旨,自正月初一至十二月二十七日,但遇御膳进素日期,俱令光禄寺禁屠,户科给事徐昂等因言今一岁之中禁屠断宰者凡一百一十一日……”。从中可知,弘治十五年一年内御膳进素日期可达111天,约占全年1/3,而且关于“进素在祖宗朝本无故事,惟皇上好生之德出自天性,故爱惜物命,至于如此”,说明弘治早有食素习惯,其御膳进素也是常事,而越到后期可能进素日期更多。由此类推,食素所需之器皿必然与所盛食物相适应,其色调必然相和谐。因此,弘治帝对素净器皿的使用是比较多的。再说,宫中的器用主要以皇帝的活动为轴心,任何事物必须以皇帝的需要为第一需要;因皇帝嗜素,所以素净器皿被广泛使用,这就是弘治朝瓷器色泽普遍较素的重要原因。

第七节正德时期的陶瓷

正德时期始于1506年止于1521年,仅仅16年。正德初年曾扩大景德镇御器厂,大量派烧。正德官窑瓷器上承成化、弘治,下启嘉靖、万历,开始转变成化、弘治那种纤细、精致的风格。在制作上,由于大件器的增多,趋向于厚重而粗糙。由于宫廷需求的增多,器物也比以前更多样化。

一、青花

正德青花瓷器也有其本身的特点:官窑青花胎体较厚重。大型立器胎厚欠精细,有的甚至出现缝隙;釉面肥厚,白中闪青或闪灰。所用的青花料比较多样,前期一部分产品仍使用“平等青”料,其颜色清淡闪灰;有的采用江西省上高县出产的“石子青”,颜色浓艳闪灰;后期还从云南获得“回青”料,呈色大部分浓艳闪紫,花纹不太清晰。用双钩平涂技法绘画。

正德青花装饰上的特点是阿拉伯文较多,很多出自《古兰经》之语。所见书阿拉伯文的器物不下几十至上百件,有瓶、笔架、罐、盘等,布局上采用开光,开光内书阿拉伯文。正德瓷器上出现大量阿拉伯文,可能与其妃子信奉伊斯兰教有关。

造型中除常见的碗、盘、瓶、罐、炉、烛台、壶等,绣墩、笔架、多层套盒、花插插屏、石榴形小罐、八方罐等均为正德时新创的造型。最具有时代特征的是“正德碗”,其特征是口微外撇,从口沿至足渐收敛,碗壁弧度大而深,圈足,又称为“宫碗”、“宫式碗”。立器比较厚重,接胎痕迹明显。瓶、觚类瓷胚部外撇后下收,像加厚一块,而正德之前的瓶、觚类瓷器胫部外撇后不内收。


二、孔雀绿釉

孔雀绿釉由宋、元时期民窑创烧,早期的孔雀绿釉易剥落。据《南窑笔记》记载:“法蓝、法翠二色旧时为成化窑有,翡翠最佳。”由此可见孔雀绿釉的烧制成功于明成化年间。从传世的实物看,以正德时期为多为精,它突破了宋元时期色调深暗的原始状态,色如孔雀尾翎上翡绿羽毛,碧翠雅丽,是为正德时期釉器的典范。

三、伊斯兰纹饰瓷器

在历代帝王,中明武宗朱厚照最不像一个帝王,他对待封建礼法的随便态度也是历代帝王中少见的。他的宗教信仰也极其特殊。他自称“大庆法王西天觉道圆明自在大定慧佛”,命令所司铸印以进,所下诏旨也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还经常在紫禁城内顶礼事佛,为此糜费无度。伊斯兰教禁食猪肉,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宗竟以赦令禁止养猪以及买卖宰杀猪。在武宗皇帝如此尊崇伊斯兰教的历史背景下,正德瓷器上出现了大量的以伊斯兰纹饰作为装饰的器物。

正德时期书写阿拉伯文字的器物不仅品种丰富,而且制作相当精美,在正德时期瓷器制作相对粗糙的情况下,可称为经典之作。

故宫藏一件正德青花碗,造型、纹饰均是典型的官窑器,碗底写有“大明正德年制”青花款,外壁作为装饰的六个圆形开光内,分别以阿拉伯文书“政权”、“君王”、“永恒”、“每日”、“在增加”、“兴盛”等字,如果用汉语将它翻译过来就是“政权君主永恒”、“兴盛与日俱增”,碗心部位以阿拉伯文书“感谢他(真主)的恩惠”。另一件青花碗的碗外壁以变形灵芝间隔六个菱形开光体,内书阿拉伯文,意为:“接近亲属,传播和平,接给他实物”,碗心菱形开光内阿拉伯文意为:“感谢真主的恩惠。”并且还在一些瓷器上题写大段的《古兰经》语录、圣训格言,以及赞颂真主安拉和贵圣穆罕默德的文字。这种整段抄录经文的实际功能已不仅是作为装饰,而是作为一种训诫,使人随时都要用伊斯兰的教义来约束自己。

正德时期的瓷器不仅多见以阿拉伯文作装饰,在造型风格上也逐渐改变了成化、弘治时盛行的小件器皿的风气,大型器物日渐增多,如大梅瓶、大葫芦瓶、大洗口兽耳瓶、大盖罐等。这个时期器物还常连有托座,多用于祭祀或作法事,带托座的器物见有瓶、洗、插屏、花盆等。正德时期还有许多器物在造型上明显受西亚风格影响,如执壶、背壶、军持等。


第八节嘉靖时期的陶瓷

嘉靖一朝共45年,世宗本人妄信道教、不重朝政,宦官和严蒿及其党徒把持朝政、穷奢极侈。嘉靖一朝的官窑瓷器产量巨大,据不完全统计:产量可达60多万件(不计民窑器),是明朝烧造量最大的一个时期。在景德镇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一度出现了“昼间白烟蔽空,夜间红焰冲天”的壮观景象。嘉靖时期的瓷器传世物品也很多。从品种上说主要有青花、颜色釉,彩瓷包括各种杂色釉彩瓷。民窑彩瓷发展是嘉靖时期的一个突出成就。

一、青花

嘉靖官窑青花制作精良,胎质洁净坚致,釉面清亮,器物的底足、接痕都打磨光整。官窑青花用回青料,呈色蓝中含紫红。如果说永乐、宣德青花呈色幽深带黑铁斑,以冷峻高贵见长;成化青花呈色浅,以典雅清丽见长;那么嘉靖青花呈色紫翠艳丽,则以浓烈奔放见长。但嘉靖青花并不完全使用回青,而是用回青与石子青搭配使用。根据两种青料的不同比例,分上青、中青、下青三种。官窑器多使用上青料。嘉靖青花中,也有受前朝影响的,色彩较淡。

嘉靖民窑青花与前朝正德相比,器物造型趋向精致,装饰趋向多样,总体质量大有改观。民窑生产的精品与官窑所生产的已无太大差异。其胎体细白壁薄。釉质有的透明光亮,呈灰青;有的因含微小气泡而呈卵白色;有的因烧制的原因而呈炒米黄。民窑装饰纹样用双勾分水画法。双勾线条细硬,较少圆润流利的笔画,也见有以较粗线条单笔勾勒的画法。

瓷器上常见的松鹤、云鹤、仙鹿、八卦、灵芝等字,及“壬”字形云纹和仙人乘槎等。龙呈猪形嘴,比目眼,发毛前冲,爪子呈风车状;寿星的脑门很大很高,像冬瓜;小孩的后脑勺很大,爱穿长袍大褂,俗称“大头娃娃”,也是此朝的特征。纹饰布局繁缛,没有层次,山水通景纹饰开始出现。花卉的叶子较小,叶脉密,形同西瓜籽,有些叶脉画成密密的平行横线;牡丹、芍药、菊花的叶片似鹅掌状,锯齿状叶,叶边齿以细弧线连成;缠枝莲的卷叶成飘动的彩带;牡丹花瓣边沿为小弧线连接而成,瓣内密勾茎线,似芍药、芙蓉画法;灵芝“菌伞”上面网格;婴戏图上的小孩后脑大,穿深色衣服,有的头上留三撮小发。

器型远较成化、弘治、正德为多,且造型融合厚重古拙与清丽华美,式样奇异多变。圆器圈足内收,器足脊几乎能以手指勾起。器物中有大至80厘米的大盘及大鱼缸、大罐、大瓶等,也有小不盈握的小碟、小瓶等。造型上还出现方杯、方碟等方棱器物。民窑中也有大器,但制作粗糙,不注意修胎,圆器多有翘棱、夹扁状况,底心下凹。薄胎小件器物圈足则矮窄而修磨圆熟。


官窑款既有粗犷的,也有清秀的,但总的说写得比较规矩,如“靖”字的偏旁“立”一般都写在“青”字的上中部。有的在器口横排写款,更多的则在器底双圈或双框内写六字款,有的砂底器只在写款的部位罩釉。而且出现了“松柏草堂”、“赵府制用”等堂名款。

二、五彩

五彩是嘉靖时最有名的品种之一。嘉靖釉上彩的珍贵程度虽然不可与宣德五彩及成化斗彩相比,但就其品种之多和民窑彩瓷制作的发展来说是空前的。

釉上彩在釉下刻画纹饰后或釉上彩勾勒纹饰后填色,不同于成化斗彩的釉下青花勾勒纹饰而釉上填色。

与前几朝相比,嘉靖青花五彩器的色彩有以下特点:一是所用的青花色在装饰中比重下降,仅作为一种颜色而加以使用,改变了明早中期青花五彩中以青花为主体的特点。二是以色彩艳丽斑斓著称于世,釉上彩中红色多,画面浓艳而暴烈。主要颜色有红、黄、绿、紫、孔雀蓝、橘红等。这时的红彩是枣皮红,黄彩是蜜蜡黄,紫是赭紫,绿是大绿、浅绿,青花是回青。嘉靖五彩多用孔雀蓝及橘红色,所谓的橘红色,是在黄彩上涂红彩俗称黄上红,只有嘉靖朝有这种颜色。

嘉靖彩瓷比青花瓷要精细,胎体比前朝略厚重,非常坚致,但细密程度略差。釉面青白色,很光润。修胎不很规整,立器有接痕,圆器塌底,圈足内收。

三、“官搭民窑”

从16世纪以来,当时有一部分钦定瓷器以“官搭民烧”的名义硬派给民窑完成,民窑无偿为官窑搭烧瓷器,好的上交,次品留作民用。这虽说是官窑剥削民窑的一种方法,但也从反面促使民窑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代烧官窑器的是民窑中的“官古器”户,官窑专用的“回青”料就这样流向民间。在民窑官古器户中烧造的瓷器平时供民间上层阶层所使用,这样就使官、民窑之间界限变得不像明初那样分明了。

民窑中常见缠枝莲、向日葵、云鹤、正面龙、游鱼、树石栏杆、高士、婴戏、灵芝、螭虎、禽兽及具有道教色彩或吉庆内容的纹饰,如杯、碗心内常有“连中三元”、“状元及第”、“福”、“禄”、“寿”、“正”、“王”等字。纹饰多用双钩平涂和单线平涂等技法,画风既有粗犷的,也有清秀纤细的。粗器修胎不整,盘、碗底足有跳刀痕。

民窑款多写“大明年造”、“大明年制”、“大明时制”等。此时出现了赞颂款,如“富贵佳器”、“玉堂佳器”、“万福攸同”,堂斋款有“东书堂”、“于斯堂”等等。另外,凡是“万福攸同”四字款上字当中有三点的瓷器,应是嘉靖17年以后乐平烧制的,因为据记载:嘉靖17年景德镇发生械斗,一部分窑工跑到乐平烧瓷,在“万福攸同”款中间点三点,以做记号。


四、嘉靖皇帝与道教纹饰瓷器

在历代帝王中,崇道、崇佛者历朝均有,然而明代嘉靖皇帝的崇道之举以及笃信程度,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历史上信奉佛教和道教最著名的梁武帝和宋徽宗,使那个时代的瓷器具有了鲜明的道教特色。

从传世嘉靖瓷器看一些器型高大的器物,应该属于这批祭祀用瓷的范畴,如大龙缸、大罐、大酒坛、大瓶、大羹碗、大盘等。还有一些仿青铜礼器,如爵杯、豆、鼎、壶、炉等。各类瓷器常制成八方、六方、四方、长方、方斗形等,例如五彩人物委角方盒、五彩寿字方斗杯、八棱形葫芦瓶、八棱形直口瓶、长方式盒、八棱形盒、四方盖罐等,这些可能都是做道场或祭祀时的专门器皿。

嘉靖时期不仅瓷器的造型多作成祭器形状,而且纹饰也多具道教色彩。例如:以道教中的八仙、八卦、云鹤、莲花纹、八宝纹、如意纹、市字纹、璎珞及福禄寿三星等为纹饰内容。带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八仙人物,虽然一直是瓷器装饰的主要题材,但是使用范围之广泛、人物形象之鲜明生动,却是嘉靖一朝所独有的。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青花大罐上绘有八仙祝寿图,画的却是八位仙人前往祝寿的途中之景,画面上八仙谈笑风生,人物各具性格特点。另外,故宫还收藏有两件青花大盘,盘心绘画符篆。符篆是道教中道士们施法术的牒文,是道教教法中的重要部分,称之为法篆。道教法师们把它说成是太上神真的灵文、九天众圣的法言。道教篆文在唐代发展到鼎盛阶段,仅图文就有数百种之多,但在瓷器上做装饰仅见嘉靖一朝。

嘉靖皇帝自沉溺道教以后,对自然界中偶然出现的变异现象,如白鹿、白龟、白鹊、双穗谷、并蒂瓜等,统统认为是上天所赐的福瑞和吉兆。例如葫芦瓶因葫芦二字的谐音“福禄”,所以在嘉靖时期最为兴盛,有四方、六方、八方或多棱形、圆形,还有上圆下方取意天圆地方,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造型之精美,都为前朝所不见。而且在这些瓶身开光绘有如“大吉”、“风调雨顺”、“福寿康宁”等吉祥语。

然而,嘉靖皇帝家族人丁不旺,期盼子孙兴旺、多子多福一直是他心头上的一件大事。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瓷器上的婴戏纹也就很突出。根据对台北故宫博物馆所藏的嘉靖瓷统计:仅在青花一类瓷器中,婴戏纹图案所占比例就为1/10,而实际情况可能还更多。

第九节隆庆时期的陶瓷

隆庆一朝仅存在6年。这一时期,无论官、民窑的工艺技术和艺术风格都来不及有所变化。其传世物如果没有明确的款识,很有可能被误认为是嘉靖瓷或是万历瓷。从传世品中带有隆庆年款的实物可知当时曾烧制过青花、青花黄彩、青花红彩、甜白、白釉红彩、黄釉及青花五彩等各品种。

一、青花


官窑青花无论是胎釉、造型、颜色都比嘉靖时的要好。胎体坚细、釉面肥润,也使用回青料,浓艳泛紫,比嘉靖时的还要浓重艳丽。绘画风格繁杂,技巧以单线平涂为主,先用笔勾细线,然后涂色,俗称混水。所见纹饰有龙凤、团螭、稚鸡牡丹、缠枝花卉、莲荷鸳鸯、鱼藻松鹿、仕女婴戏、人物故事、灵芝八宝、暗八仙、攀枝娃娃等,并且多用奇数三编组,如器内心的三凤三螭与器外壁的三组垂枝花鸟等十分流行。民窑中的螭虎画法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中最为精细。

器物造型不多,大件器增多,有盘、碗、洗、方胜形盒、提梁壶、大罐、大缸等,盘碗反而轻薄。釉底代替砂底,个别特大器用砂底。

官窑款用笔粗重有力,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民窑款多写“大明隆庆年造”、“大明隆庆年制”

二、五彩

隆庆五彩和青花器一样同臻极致,此时,红、黄、绿、紫各色都极为鲜艳、色调纯正、对比强烈,加之以浓丽的青花相烘托,显得五彩缤纷。见有的双龙盘,青花、红彩绘的双龙相对飞舞,用黄、绿彩绘的龙的毛发及云彩,色彩艳丽、做工精细。还有一件莲池野鸭鸿雁大缸,池水、荷叶是深绿色,荷花是红黄二色,野鸭是橘红色,青花绘边饰,虽然是传统纹饰,但集深沉、艳丽为一体。缸口内沿用青花横书“大明隆庆年造”。

第十节万历时期的陶瓷

万历年间,随着宫廷和社会上层对细瓷的进一步要求,以及对外贸易的刺激,景德镇的制瓷业更加繁荣。万历官窑的生产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前,官窑瓷的生产量极大;此后,整个明代官窑的生产情况趋于衰退。 

一、青花

万历年间,民窑青花瓷器的生产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是惊人的。由于外销数量的增加,从万历开始经过天启、崇祯到清代的顺治和康熙前期,青花瓷器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国外有些学者称之为转变期。

官窑青花瓷器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作品上承嘉靖风格,后期作品下启康熙风格。

其官窑青花小件瓷器的胎体相当精细致密,大器稍差,釉面光润肥厚,足内施亮青釉。早期使用回青,青花颜色艳丽泛紫;中晚期使用国产青料“无名异”和“元子”等,呈蓝中泛灰的色调。此时的纹饰繁密、稍显凌乱,但也有疏朗清秀的,还有的在青花瓷上镂空纹饰,别具一格。

青花无论官、民窑,传世的数量均较多,除常见的各式盘、碗、杯、碟、瓶、罐、炉、高足杯外,以出戟尊、提梁壶、军持、鼓凳、各式洗、烛台、方炉、笔架、笔、船、调色盒、瓷塑人像等为突出。而以蒜头瓶、壁瓶、笔管、笔船、莲瓣式盘、多格果盒、书桌插屏等更为别致。盒类瓷器多变形,不平整,撇口碗的沿有极小的凸起边,盘塌底严重,碗、盘足内有跳刀痕和火石红色。万历官窑青花款多六字双行楷书,笔锋有力劲秀,也有较粗犷的。


二、万历五彩

万历五彩其实指的是明后期嘉靖、隆庆、万历、天启等朝生产的青花五彩瓷。五彩中的青花在使用中比重下降,仅作为一种釉色适当运用,改变了明代早、中期青花五彩(斗彩)中以青花为主体的画法。色彩均姹紫嫣红、鲜艳浓郁,一扫成化斗彩清雅淡丽的风格,色彩中红色比重最大,且纹饰本身并不注意造型的准确,带有更多装饰性。器物造型则追求奇巧新颖。

此时五彩一般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釉下青花,釉上用黄、绿及矶红三色,虽仅四种颜色,但在运用上交替错综,富于变化;一类是青花上加黄、绿、茄紫、矶红各种色彩,并用黑褐或褐赤色作为图案的线描;还有一类是不用青花,仅在釉上加以彩绘。五彩的品种很多,主要有:釉里红五彩、青花釉里红五彩、天兰釉地五彩、豆青釉地五彩、米色釉地五彩、哥釉五彩、黄釉五彩、黑釉五彩、水墨五彩等。

五彩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第一,胎体厚重,有歪斜和不圆的现象;由于瓷土淘炼不精,而胎质略显粗糙,大件器物多为砂底,修胎不规整,衔接痕迹显露,器足多斜削并留有刮削痕;一般中、小件器物制作得很精致、规范。第二,釉面乳白莹润,但与嘉靖、隆庆时相比已略显逊色,后期釉面稀薄而呈青白色。第三,彩的色调对比很强烈,大红大绿,有华丽之感。多用釉下青花作局部图案或勾描轮廓。早期青花色艳,中期色调则显晦暗,末期更为浅淡。第四,较多采用开光图案和镂空工艺。第五,绘画技法幼稚,图案不规整,线条虽细,却以繁密为重。纹饰中以青花变线勾勒轮廓然后填彩,彩色常溢漫出线,致使纹饰显得粗率模糊;所画人物形象不是上身过大,就是下身过小,比例失调;所绘人物既不生动,也不严谨,形象欠缺气魄,仅以炽烈的色彩取胜。

三、万历三彩

万历三彩器有各种色地,其彩均直接施于胎坯上。以黄釉为地的黄绿紫三彩器,黄釉色重、色调沉闷,透过黄釉层可见粗糙胎体上密布的黑色小斑点,同时也多因釉质不纯而见有小红点或血丝痕;其绿彩浅淡鲜艳;以紫色所勾描的纹饰轮廓线,加黄釉后呈黑赭色。也有于黄地紫绿彩上留以白釉龙纹的装饰。款识中有青花款和青花上罩黄釉所致的黑色款。常见的器型有大小不等的盘、碗、炉等。后来的这类器型和龙纹已成固定式样,历代相承。万历时,另有以茄皮紫色为地,刻暗花后填以白、绿、黄色,组成以龙纹、折枝花等为图案的茄皮紫釉三彩碗、盘。这类器物的茄皮紫釉面多不鲜亮,底部也施加茄皮紫釉,并有刻款。此外,还有于暗刻纹饰上仅填单一绿彩的折枝花盘。

四、万历皇帝用嘉靖龙缸陪葬

北京西郊十三陵中的定陵是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墓葬出土品中有三件青花大龙缸,直径达70厘米,上绘青花云龙,色泽极为鲜艳。款书“大明嘉靖年制”。朱翊钧为什么要用嘉靖年制造的龙缸来陪葬呢?


明代后期,政治经济逐渐走向衰落,统治阶级的暴政引起民变,对景德镇青花瓷生产产生一定影响。官窑对景德镇瓷业是促进,也是压迫。在景德镇御窑厂内设有龙缸窑32座,专烧“大龙缸”,烧造龙缸的工匠叫“龙缸匠”,另外还有敲青匠、画匠和各种夫役等,烧造一只龙缸需要很大工力,并且技术要求较高,稍有不当就会造成次品。嘉靖年间,窑工外逃,到乐平开窑。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税监潘相在景德镇监造龙缸,窑工们饥饿苦累,还要遭受皮鞭的毒打,由于逼迫严紧,窑工童宾跳火自焚,激起了工匠的反抗,于是“哄然停工”,不再复工,直到万历皇帝朱翊钧死时,龙缸还没有造成,只好用嘉靖时烧造的龙缸入葬。

五、克拉克瓷器

克拉克瓷从广义解释是泛指明代万历时期的青花出口瓷器,少量的也有清代初期的瓷器。由于这类瓷器最初是在16世纪被捕获的葡萄牙克拉克商船中发现的。所以,为纪念这次胜利,就把初次到达这个国家的、十分精致的瓷器叫做克拉克瓷。

克拉克瓷器包括盘、碗、瓶、军持等,以盘为多而具典型性。器物一般薄胎,盘有圆口及菱花口,内底微凹,圈足为向内斜,足上多粘有砂粒。克拉克瓷器的主要特征是在装饰上:中心的主题纹饰多为花卉、花篮、禽鸟及动物纹,盘内壁一般为8个或6个扇形开光,开光内绘杂宝等图案,有的盘壁还模印出花瓣或开光的轮廓。除纹饰以外,有些器物上还写有“福”、“寿”、“福寿康宁”等文字,还有英文书写的“澳门”字样,这种字样经常出现在欧洲的盾性纹章上,可能是澳门官员的定货。

克拉克瓷器是外销瓷已为国外传世及出土物所证明。值得注意的是:景德镇湖田窑发现了克拉克瓷器标本,虽然数量很少,但从传世器物特点看,景德镇烧克拉克瓷是没有疑问的。但从克拉克瓷器外销的数量来看,江西其他窑也有可能烧制这类瓷器。江西广昌近年发现了克拉克瓷,有着自身的特点,风格有异国情趣,兼有传统装饰。广昌出土的克拉克瓷数量较多,器物为盘,盘内有6—8组开光,中心有葵花等纹,与国外出土者极为相似。广昌出土的克拉克盘每件都有裂痕,是次品,由此更证明了这类瓷器确实是外销,只有次品才内销。广昌出土的克拉克瓷是景德镇窑还是广昌窑烧造的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第十一节天启、崇祯

时期的陶瓷

天启、崇祯时期,明朝统治急速走向衰落,在崇祯十七年走上了彻底覆灭的道路。从万历后期起,景德镇的官窑生产陷入衰落状态,但也并非完全停顿,景德镇仍烧造龙凤图案的青花官窑器,但数量很少,传世可以确定为天启官窑器的极为罕见。


一、青花

天启朝官窑青花瓷的时代特点是:大件产品渐少,小件产品增多;大件产品规整度略差,小件产品仍很精细,颇有万历遗风。崇祯时期传世品中没有见过官窑瓷器,只有民间烧的佛前用器、一般民用瓷器及外销瓷,虽然质量不高,但风格转变,开启了明末清初制瓷的新貌。

天启制瓷有粗细两种,胎薄为多,过分厚重较少;崇祯民窑胎瓷化程度好,胎质坚致,胎体厚重居多数。天启青花坯胎和釉汁的收缩率不一致,口沿出现大小不一的爆釉点,底面有针眼大小密步的缩釉点或线;崇祯的釉底有细小的缩釉点,少见大的缩釉斑痕,有的砂底上有均匀一致的浅赭红色“窑红”,器物底部往往粘有窑砂。

天启青料以国产石子青为主,呈色青中带灰而淡雅沉静。个别的浓艳青翠,青色有浓淡层次,无黑色斑疤,不见青色流散;崇祯大多数器物发色稳定,呈靓青色,略带幽灰,不见晕散,后期青色层次分明、色泽浓翠。

在笔法上用单线平涂。轮廓线挺拔有力,线条首尾重叠约2—5厘米,渲染在轮廓内外信手涂抹,大笔挥就的纹饰给人以豪放之感。还有单笔点染的没骨画法,包括“钩花点叶”和“钩骨加青”等。

天启的画风豪放简练、简笔写意,十分清爽,一改万历时繁满凌乱的布局,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纹饰题材多样,其中有一些有特殊性的,对断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民窑青花瓷装饰纹样则丰富多彩,不受官窑式样规格化的束缚,写意山水、动物人物、诗词书法、几何图形等,造型活泼,画法随意。在崇祯民窑中,画法上采用变形夸张手段,画风荒诞为其特色。如:山水多用国画构图,山水纹饰中的古寺、茅屋、草亭、砖桥、扁舟、枯树、渔翁、樵夫、高士、老人都趣味盎然,与“扬州八怪”的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崇祯五彩

崇祯五彩有单纯的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种,上海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都有具“甲戌孟春赵府制用”的青花五彩盘,以绿及红色勾出正面老龙,配以黑色,当属崇祯七年的官古器户制品,其风格仍属官窑传统。青花五彩瓷的民窑风格则以山水、人物、白兔、飞鸟、桃果、梅石、花鸟等图案为主,突出青花,红绿颜色调明显。单纯釉上五彩则特别强调绿、黄两色。多见人物故事图,盘底跳刀痕明显,有“天下太平”篆书方款。

下一页明代的瓷器(1)上一页辽金夏的瓷器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中国瓷文化》
· 瓷器的雏形——原始瓷器
· 瓷器的真正产生在东汉
· 早期的瓷器——三国两晋
· 隋代的瓷器
· 唐代的瓷器
· 五代的瓷器
· 宋代的瓷器
· 辽金夏的瓷器
· 明代的瓷器(2)
· 明代的瓷器(1)
· 清代的瓷器(2)
· 清代的瓷器(1)
· 民国的瓷器